荔农增收两成!遂溪乌塘仙品收官,“小红书村”领跑广东荔枝季

南方农村报  2025-06-13 17:23

今年荔枝季,遂溪乌塘焕新登场。全镇荔农活跃在小红书上,分享仙品荔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精致文案搭配荔林美景,收获大量点赞与关注;荔枝林间的“美荔大道”人来人往,古荔公园中游客穿梭,倾听千年种植历史的回响;直播间内,“荔枝哥”“荔枝姐”们热情洋溢地介绍产品,订单信息不断闪烁……

截至今日,备受瞩目的遂溪乌塘仙品荔已全部售罄。“仙品荔”核心产区种植面积约2万亩,产销量达1.8万吨、增长44%,产值3.1亿元、增长超19%,其中预售量超7000吨,订单均价突破12元/斤、较去年上涨20%以上;带动全县种植面积超4万亩、增长12.5%,产销量达3万吨、增长11.1%,直接产值达6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惠及3.2万农户。

从“果品经济”到“果树经济”,遂溪乌塘实现“物质价值+情绪文化价值”的跃升,从镇党委书记化身“荔枝书记”带货,到全民变身“种草达人”,再到定制平台上线、开采节启幕、跨省推介联动,仙品荔成为现象级农产品IP,更跑出了2025广东荔枝季的“开门红”。

果农李忠表示,这个荔枝季收获了一个惊喜,今年是丰年,原本不抱希望,当地党委政府持续打造“仙品荔”品牌,结果定制、预售价格都大大高于去年平均价,总体收入比去年增长了约20%。

全民种草官

荔农有了新身份  

清晨8点的荔枝园,63岁的荔农陈叔正用手机拍摄自家古荔树的特写。在乌塘镇政府的“小红书村”培训基地,像他这样的“新农人”已超过300名,他们通过短视频剪辑、直播技巧培训,成为“全民种草官”矩阵的核心力量。年轻志愿者手把手教学的场景,颠覆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镜头对准晶莹剔透的荔枝果实时,古老的种植技艺与现代传播手段在此交融。

遂溪县乌塘镇多次举办面向全体荔农的新媒体培训

这场变革的“头雁”是乌塘镇党委书记洪文泽。他化身“荔枝书记”,在小红书发布“我卖仙品荔养你”系列短视频,大口咬下荔枝、汁水四溢的画面,单条点赞量超100万次,让网友直呼“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清甜”。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成功将“仙品荔”打造成现象级IP,带动预售金额近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全镇300多名荔农、100多名选调生和乡村振兴志愿者共同打造“全民种草官”矩阵:一个月内,在小红书平台发布种草笔记1500余条,吸引了全国网友的目光,流量突破1200万。发起“荔枝花开打卡挑战赛”吸引超5万用户参与,将百年种植历史转化为“古荔守护人”系列故事,结合“火山灰土壤”“咸淡水灌溉”等地域特色,打造“海水荔枝”差异化标签。

新农人们刷屏,仙品荔爆火

流量转化的底层逻辑,在于“书记IP”的破圈效应。洪文泽在“三博会”分享的“1核3环5动”模式中,以“云逛果园”“认养荔枝树”等互动形式,将农产品转化为情感载体;通过社交平台精准投放、电商平台资源整合,实现从“卖果子”到“卖故事”的跃迁。果农不仅学会用手机接单、查看物流信息,更根据网友反馈调整种植策略,合作社开发出“古树认养”“定制礼盒”等创新玩法,让一颗荔枝的价值从单纯的农产品延伸至文化消费领域。定制经济+开采节

线上种草线下狂欢

2025年4月21日,乌塘镇新屋村广场人头攒动,“我在遂溪乌塘有棵仙品荔”定制平台正式上线。世界女子双人技巧冠军李小燕等跨界嘉宾现场认养果树,扫码即可查看每棵树的编号、生长周期与施肥记录。

4月21日,“我在遂溪乌塘有棵仙品荔”定制平台正式上线,世界冠军李小燕参与定制

首批推出的1万棵定制荔树覆盖新屋、湛川两大专业村,设计了“树冠命名”“VR果园直播”“专属客服对接”等七大核心体验,认种套餐金额突破1500万元。这种“云认养”模式通过数字农业技术实现全程溯源,消费者可线上“云施肥”“云采摘”,甚至在5月中旬开采节亲赴果园体验采收全过程。

本地网红代表定制荔枝树

开采节成为年度营销的高潮。5月15日,2025广东遂溪(乌塘)仙品荔开采活动暨“百千万工程”文旅周启幕,万亩荔林挂满红宝石般的果实,游客沉浸式体验“摘荔枝、品荔宴、赏文化”的一站式乡村游。活动首日预售量超4500吨,订单均价突破12元/斤,较去年上涨20%,与56家采购商签订协议,产品远销北美、中国香港等地。3棵千年古荔采摘权拍出170万元高价,拍卖所得用于公益事业,既释放文化价值又增强村民归属感。

5月15日,2025广东遂溪(乌塘)仙品荔开采活动暨“百千万工程”文旅周启幕,首个”小红书村“新屋村落地

跨省推介联动则进一步拓展市场半径。继4月参加“三博会”后,“仙品荔”先后走进大湾区、山东、重庆、上海等地:在济南银座泉城广场,“山东人的夏天由广东荔枝承包”成为热词,鲁商集团与遂溪签署产销合作协议;在上海采购商精准对接会上,长三角40余家主流采购商现场签约,推动“粤荔入沪”;在成渝地区,通过“湾区市场+遂溪产品”协作模式,将“海水荔枝”的清甜送往西南腹地。这些活动不仅提升品牌曝光度,更依托“12221”市场体系建设,构建起“销区对接、平台赋能、资源整合”的全链路营销网络。

“仙品荔”走进山东


从流量到留量

“仙品荔”可持续裂变

遂溪乌塘的突围之路,本质是一场从“流量依赖”到“品牌沉淀”的转型。

小红书电商负责人宝石在开采节上分享

小红书村的经验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法论:通过“书记带头+全民参与”构建内容生产矩阵,以“故事化场景+可视化数据+情感化互动”创作爆款内容,再以定制经济、线下活动实现流量变现。这种模式激活了产业链的“神经末梢”——果农从“种荔人”变为“卖荔人”。

挑战与破局同样清晰:随着种植面积扩大,需完善质量追溯体系与分级标准;面对其他产区早熟品种的竞争,需持续强化“火山灰土壤”“富硒”等差异化标签;在营销层面,需构建多渠道体系,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平台。

对此,乌塘镇正探索“党建引领+三产融合”新模式,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公司+合作社+农户”)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农户亩均增收比去年多3000元。同时深化农文旅融合,将乌塘打造成“摘荔、品荔、赏荔”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当地游客越来越多

当“手机成为新农具、流量化为新农资”,一颗荔枝的价值跃升折射出整个农业产业的未来图景:“地理标志+文化赋能”重塑产品溢价,“线上种草+线下体验”激活消费场景,“定制经济+产销对接”重构供应链条。这种以“小红书村”为核心的营销革命,不仅为“仙品荔”打开全球市场,更创造了可复制的“小红书模式”——政府引导构建生态、全民参与内容生产、产业赋能价值延伸。

统筹:徐建华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启旭

摄影:谢进扬 柯学潜 谭家富 张文捷

编辑 赵启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