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球运动热潮来袭!为东莞校园体育注入新活力

东莞慧教育 2025-05-26 11:00

在东莞校园

有一项运动开始成为师生的“新宠”

这就是集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

运动特点于一体的匹克球

匹克球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

是近年来在世界上

高速发展的全民健身运动之一 

截至目前

全市有19个镇街43所学校开展此项运动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各学校通过课程融入、社团活动

赛事举办等多样化的形式

更多学生能够在安全、专业的环境中

享受匹克球运动的快乐

近年来

这股匹克球的热潮迅速席卷校园

为东莞校园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朗第一中学

社团引领,赛事磨砺

2023年3月,大朗第一中学便成立了匹克球社团,这项运动迅速激发了全校师生的参与热情。学校组建了学生社团、教工匹克球俱乐部与校友俱乐部,社团成员达150余名学生、100余名教职员工及20余名校友。学校将匹克球纳入特色体育课程,配备了37片国际标准匹克球场,并在初一年级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上匹克球。社团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教练制定了详细训练计划,涵盖基本技术、战术配合等多方面内容,并常邀请其他学校学生进行交流赛。2023年 12 月,学校举办了教职工匹克球比赛;2024年12月,成功承办了广东省中小学生匹克球锦标赛。通过刻苦训练,学校在 2023年和2024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匹克球锦标赛中连续两届获得初中组团体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大岭山镇实验小学

课程融合,多维发展

大岭山镇实验小学将匹克球选定为体育“1 + X”教学中的“1”,在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校队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学校组建了专业师资团队,通过引进专项老师、组织教师参加国际认证培训等,打造了高素质教学队伍。学校配备了17片标准匹克球场等器材设施,将匹克球纳入体育课程体系,采用多样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在大课间开展丰富的匹克球活动,营造浓厚的运动氛围。2023年,学校组建了匹克球校队,制定科学训练计划,积极参加校外比赛,屡获佳绩,如2024年东莞市市民运动会包揽前四名、2024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匹克球锦标赛小学组团体第一名等。

横沥镇第二小学

球队组建,家校共进

横沥镇第二小学匹克球队成立于2024年4月,学校派遣老师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培训,新建了7片匹克球场地,匹克球社团吸引了500多人次学生。球队坚持“快乐运动,健康成长”的宗旨,每周开展一日两训,从基础到战术进行全面指导。队员们在赛场上团结协作、奋勇拼搏,斩获诸多荣誉,如2024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匹克球锦标赛小学组团体总分“二等奖”、2025年首届广东省李宁匹克球精英少年赛“女子双打第三名”等。2025年4月19日,学校举办了首届匹克球亲子赛,成为建校二十周年庆典的亮点,促进了家校互动。

松山湖中心小学

课程创新,全员参与

松山湖中心小学从2021年开始将匹克球作为新兴项目融入日常教学,通过游戏化、结构化和比赛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匹克球的乐趣并强健体魄。学校积极改造和新建了匹克球场地,目前共有13块场地,其中7块室外标准场地和6块室内场地。学校聘请了东莞市匹克球协会的专业教练入校培训体育教师,通过“研 - 学 - 练 - 教”模式,20位体育教师已能将匹克球的知识与技能在体育课堂中进行教授。成立匹克球课后社团以来,已有5位社团学员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学校不仅在学生中推广匹克球,还推动匹克球成为教职工的业余运动项目之一,打造了“匹克球之夜”的教工专属品牌活动,让师生全员参与,全员享受匹克球的乐趣,强健身心。

大朗镇第一小学

夯实基础,以赛促学

大朗镇第一小学秉持“夯实基础、以赛促学”的理念,以30名队员为核心,依托6片国际标准场地,形成了“每日训练 + 周末提升 + 赛事检验”的模式。社团将匹克球纳入校本课程,通过分层教学兼顾兴趣普及与专业培养,每周五天常规训练结合周六“匹克球少年宫”强化课程,同步开展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构建“人人会打、班班参赛”的校园竞技生态。未来,学校计划联动大朗一中共建小初衔接培养通道,以“小球转动大梦想,拼搏成就新未来”为精神内核,打造校园匹克球特色学校。

大朗黄草朗小学

硬件支撑,双轨培养

黄草朗小学建成10片标准匹克球场地,为教学与训练提供优质硬件支撑。在学生参与方面,匹克球社团吸引了90余名学生踊跃加入,社团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夯实基本技能、强化体育锻炼意识为目标。同时,学校依托“430课后服务”开设匹克球特色班,惠及250多名学生,形成“社团精训+课后普及”的双轨培养模式。训练体系上,社团每周开展系统化训练,课程内容丰富全面,涵盖基础技能、体能训练、战术学习、实战演练。此外,社团定期举办校内实战交流大赛,以赛促练。

市教育局将继续深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推进中小学校将匹克球项目纳入“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一方面,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活动形式,探索将匹克球纳入中小学体育必修课程,并开发《东莞市匹克球校本课程指南》,推广“3+X”模式,构建匹克球“市—镇—校”三级竞赛体系,提升竞技水平。另一方面,还将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实施“种子教练”培养计划,建立教练员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打造“校校有场地、班班有课程、人人会匹克”的校园体育文化,形成“以校促城、以城带校”的匹克球发展新格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