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
随着“文化强区”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深圳坪山正成为生机盎然的文艺沃土。近年来,坚持以开放的格局激发文化内生动力,以“科技+文化”激活全域创新力,创新创业的沸腾活力和充满巧思的文化品牌交织,“文化出海”向世界讲好中华文化故事,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文化引流
让城区形象“出圈”
“坪山有一股向前冲的活力和创造力,恰恰能激发创作者的灵感。”在5月27日举行的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 数智湾区”论坛上,演员张国立分享了龙马社在坪山扎根、生长的故事,引发社会关注。
在短短几年间,文化以一种类似于“磁场”的效应,不断为坪山“引流”,成为了人们观察坪山城区发展的一个窗口。这种“引流”在潜移默化地改善坪山的城区形象,带来了内在气质的提升。
比如,文博会期间,坪山展区的“艺术盒子”登上《新闻联播》,以“折叠叙事”与“动态生长”的设计,将文体旅资源浓缩为可感知、可交互的创意空间。可以说,解锁一千种坪山姿态,就像拆开N+1种艺术盲盒,千人千面,让生活有戏。艺术盲盒,更是抓住了年轻人的心,深受网友喜爱。
又如,国家博物馆的文创“销冠”凤冠冰箱贴,采用的是元景文创的工艺设计,和漫拼文化的艺术纸雕,开售2小时卖出2300件。凤冠冰箱贴在成为“一冠难求”的爆款产品时,也让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出自“坪山造”的文创企业。
而坪山也借助一次次“偶然”的文化事件,不断向外界发声,给予人们的感觉是这座城区通过文化发展的自觉,不断与城区共融共生,也让城区向外界的发声愈发自信。
文产融合
“人工智能+”激活创新力
“数字化改造后,在采购管理环节实现质检自动计算、实时推送,可以为客户节省千人左右的人工成本。”齐心集团品牌市场部总经理杨俊说。作为国内B2B办公物资集采头部企业,齐心集团积极探索AI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运用大模型和AIGC技术,今年更是将数字化运营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扎根坪山十年,企业营收破百亿。
当前,越来越多的坪山文化企业正抢抓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风口”,让“文化制造”变“文化智造”,“文化+科技”迭代到“文化×科技”。
在元景工艺展区内,沉睡的文物正通过AI技术获得新生。企业与河北博物院联合开发的“长信宫灯”,通过嵌入智能感应灯光模块,当用户靠近时,冰箱贴自动亮起暖黄色光晕,模拟文物在博物馆展柜中的“打光效果”。“传统文创产品往往停留在‘复刻’层面,而AI技术让我们能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基因,创造符合当代审美的‘新国潮’。”元景文创礼品事业部总监夏哲说。
随着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坪山文化发展拥有了AI算力引擎,驱动坪山文化驶入一个全新的赛道,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澎湃。
文化出海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日前,坪山与意大利罗马市第八区签署友好城市合作备忘录,坪山河与台伯河实现了“空间折叠”,标志着两地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合作开启新阶段。作为西方戏剧起源地之一,罗马的戏剧智慧将注入坪山的创新土壤,一个融汇东西方美学的新型戏剧生态正在萌芽。
两年前,作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卡雷拉斯国际声乐大师班及汇报音乐会举行。这是卡雷拉斯首次在意大利以外的国家地区开设大师班。“我们计划邀请更多国际知名艺术家来到深圳、相聚坪山,打造坪山国际文化品牌。”深圳芬奇文化相关负责人介绍。
打造一众知名的文化IP,坪山不再满足于“圈地自萌”,而是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以更自信的姿态走出国门。舞剧《咏春》从坪山出发走向世界;坪山原创公仔吸引国际友人拍照打卡;坪山街区挂牌“国际化商务交往特色街区”……从文化到产业,坪山以更新潮、更酷炫的方式,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讲好中华文化故事,坪山文化发展巨轮正扬帆起航、奋楫前行。
撰文:黄诗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