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全球再国内,编程机器人炼就出海第一品牌|百企探新质·专精特新

南方产业智库 2025-07-09 09:19

提起编程,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代码。由深圳市玛塔创想推出手掌大小的儿童编程机器人,它无需代码,即便面对3~6周岁学龄前儿童,也能上手。

从营收上看,过去四年,玛塔创想营收从千万元增至亿元,连续四年保持增长。其中,海外市场占据半壁江山。

在深圳,包括大疆、影石等在内,不少公司都是选择先在海外积累成熟的经验,再回到中国市场,玛塔创想也几乎走出了同样的路径:从海外起步,抓住了低龄用户的空白市场需求,占领海外市场后再延展至国内市场,如今,公司已经积累近百项全球专利,覆盖K12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完整体系和解决方案,有着“中国儿童编程机器人出海的第一品牌”的说法。

抢占空白市场

对一家专精特新企业来说,“新”就是深入挖掘细分市场的真实需求,找到未被充分满足的痛点。

之所以选择低幼年龄段,公司COO郑晓雄介绍,一方面,该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付费意愿强,愿意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获得更多资源;另一方面,小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既有时间、又有好奇心;另外,国内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级以上,基本就会以学科学习为主,不再有时间做这类拓展。

此前,海外STEAM(少儿编程)产品或者科创产品均以中小学为主,低幼产品并不多。玛塔创想选择了一个竞争较小的蓝海市场。

让3岁幼儿理解编程与算法,显然有些“超纲”。“但他们能够左转、前进这些基本方向,当机器人探测到前方有障碍物,就要控制机器人前行的顺序与方向。”郑晓雄说。

因此,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同于需要借助一块屏幕进行交互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玛塔创想的理念是将计算机指令具象化为直观易懂的实物图标,像积木一样拼在一起,即可编写程序,并由配套的机器人执行程序任务。

比如一款机器人,表面只有9个指令,包括前进、后退、左拐、右拐,以及声音等按键,可以控制机器人做一些精准的动作,入行门槛可以很低。

产品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受众特征,比如,机器人有着“萌萌的大眼睛”,可以识别前方障碍物,适时与幼儿进行交互。

产品使用了大面积白色,这是方便让儿童专注于不同颜色的编程模块,强化记忆;机器人的圆形小车形状也来自玛塔创想对儿童心理的分析:白色小胖的设计,会让小朋友感受到这是一个比较可靠温暖的造型设计。

但编程机器人壁垒的天花板又可以很高。郑晓雄说,它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产品,不只是方向,它还可以融合数学、美术等学科,对老师来说,也可以更容易接纳。

“把这个技术抽离出来,做成一个可视化图标,通过图像识别来做编程,儿童会觉得很有趣,而不会觉得是一个枯燥的算术题。”郑晓雄说。老师也容易理解,傻瓜式教学。

如今,基于AI技术,玛塔创想产品线不断拓展出人形机器人等多款产品,帮助学生自主采集数据,训练、部署AI全流程体验,以及提供图像识别、计算摄影、观察报告生成等AI创新体验。

生而全球化

编程教育从欧美国家起步,市场也较为成熟,截至目前,玛塔创想的营收,大部分也来自海外。正如不少本地公司,选择先在海外积累成熟的经验,再回到中国市场。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在低幼领域做编程、用机器人教学,本身就是小众市场,因此,在设计产品时,必须要做全球化。

用图标代替代码编程,为玛塔创想全球市场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编程指令用比较直观的图标来做,比如循环、函数、数字、角度、音乐,这对于我们做全球化市场渗透是很大的优势,因为它跟语言无关,阿拉伯数字、颜色、图标,每个国家都可以通用。”郑晓雄说。

也就是说,这些产品的指令均用图标表示,没有一个文字,这对不同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来说都容易理解。

甚至产品生产用的是食品级标准,尽管这些材料会增加成本,但这也为产品进入日本、德国等幼儿园市场提供了便利,否则连基本的安全审查都可能通不过。

对一家专精特新企业来说,生存的一大根基就是,在那些大企业看不上的细分市场或特定领域,凭借其灵活性、专业性和创新力,以独特的竞争优势精耕细作,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其实,编程教育在全球市场并不是一个新鲜事,以编程教育的鼻祖英国公司TTS为例,其一年的营收超20亿英镑。

玛塔创想进行了差异化设计,比如说,对手的产品多只是按键,应用面比较窄,玛塔创想会和其他学科融合,增加了音乐、地图等表达方式,实现多语言、多学科的融合。

对手的产品擅长做运动,而玛塔创想则增加了语音功能,甚至可以晓25种语言,同一个产品去到不同地方,可以讲阿拉伯语等。

借助本地灵活的供应链优势,玛塔创想随时可以增加新功能。比如,让机器人动起来,需要图像识别,而玛塔创想利用工程师优势,加入一些算法,不需要用很贵的芯片,从拍照到识别再到指定执行,对手们需要5秒钟,玛塔创想可以缩短到0.3秒,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玛塔创想的机器人还搭载了光学传感器,可以在地图上识别预埋的代码,当机器人行走在动物园地图上时,按照参观流程的设计,可以识别并介绍大象等动物。当这套产品走出海外,往往能让用户眼前一亮。

“机器人还会进行一些对话,鼓励儿童自己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让小朋友爱上学习,爱上探索。”郑晓雄说。

事实上,图像识别、光学传感器这样的配套供应,在深圳已经在工业等领域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只需要稍加适配,即可低成本开发。这在海外难以想象。

“这块市场对大企业来说,占比很小,也不会太在意;但我们会全力以赴。”郑晓雄说。

构筑“铁三角”模式

截至目前,玛塔创想产品已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2024年新增学校用户数量超6000所,全球总学校和机构用户数量超25000所,成为中国儿童编程机器人出海的第一品牌。

例如,玛塔创想在新加坡、爱沙尼亚覆盖80%以上公立小学;在法国,2024年新增1000所教育部小学生计算思维课程试点学校;西班牙,通过教育部招投标,新增3000多所学校用户……

如此瞩目的成绩单,与玛塔创想形成的“硬件产品+各国专业出版社+各国专业核心渠道”铁三角组合模式密不可分。

在渠道上,借助微软、乐高等厂商,玛塔创想得以迅速打入学校。与此同时,玛塔创想还重点与出版社深度合作。

“我们会邀请一些老师生产内容,但这比较依赖个人经验,也没办法标准化,我们还会通过出版社渠道铺市场,产品可复制、可推广。”郑晓雄说。

这是一个知难行易的过程。郑晓雄坦言,相比之下,C端决策链比较短,购买群体主要是父母或者送礼,主要满足特定心理需求,而B端决策链就比较长,比如想打入学校采购渠道,首先要经过科学类老师选品,再经过学校领导乃至教育部门负责人的认同,最后还要走招投标程序。

为打动决策者,玛塔创想甚至会设计厚厚的使用手册和论文集,比如都有怎样的专家库、有哪些成功案例,以便让决策者更清楚了解自身产品。

数据显示,仅仅在2024年,玛塔创想就在海内外举办了200余场比赛,将触角不断深入幼儿园、中小学,不断构筑起行业壁垒。

【点评】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主任、教授郭斌:

玛塔创想的创新实践,比较典型地诠释了产品、商业模式和战略三个层面的融合是如何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获取市场成功的。在产品层面,企业需要精准地识别市场中未被满足的需求(低幼龄儿童编程机器人),并且通过在软件、功能上模块化的设计理念,高效率地满足目标市场需求。在商业模式层面,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的方式,结合C端与B端在购买决策链上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更符合产品特点的商业模式,以提升产品创新向市场绩效的转换效率。在战略层面,玛塔创想的实践采取了“蓝海战略+先海外再国内”的发展路径,在战略切入点上寻找未被满足的蓝海市场机遇,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跨区域、跨市场、跨领域的业务拓展机会,这种发展战略对于中国企业探寻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提供了具有启发性与可复制性的借鉴。

中佳知识产权服务集团特约顾问、广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入库专家燕高飞:

玛塔创想充分发挥中国供应链优势,形成“硬件+内容+服务”的完整解决方案,并通过普适性的产品设计成功进入欧美、日韩等80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市场。其核心突破在于:首创“实物化编程语言”,通过模块化指令与多学科融合设计,让学龄前儿童直观理解算法逻辑;构建“无屏交互”特色,以光学传感、AI语音等技术打造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学习方式。这些特色体现企业既做透“一米宽”的领域,更挖出“百米深”的价值。

【企业档案】

深圳市玛塔创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旗下matatastudio玛塔创想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品牌,研发面向3-18岁儿童与青少年的各阶段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产品,提供K-12全教育阶段的教学工具,专业教育内容,赛事运营体系等整体教育解决方案。2023年拓展业务至科技探索领域,提供多款人工智能影像产品,包括数字显微镜和智能望远镜等。

采写:南方+记者 郜小平 葛政涵

统筹:程鹏 马华

策划:陈韩晖 赵兵辉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中佳知识产权服务

编辑 马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