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聚焦颜值品质双提升,打造文旅特色镇

作者 林文通;王昌辉 2025-07-04 14:13

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龙门聚焦颜值品质双提升,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同时,支持各乡镇立足自身特色,用好传统文化、特色产业资源,实现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

日前,《龙门县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正式出台,当中就明确提出要推动龙华镇、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和蓝田瑶族乡打造文化旅游类特色镇,相关工作目前正如火如荼推进中。

日前通车的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成为串联龙门美丽乡镇的重要纽带。

日前通车的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成为串联龙门美丽乡镇的重要纽带。

龙华镇

串联古今带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自去年以来,龙华镇以“又见龙华”为设计理念,通过推动街景融合,精塑文旅街区新典范。同时,创新推进街区、社区、景区“三区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一体”的品质新龙华。

在圩镇华政路、文化路一带,特色时光街区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以现代、近代、古代三大历史时期为脉络,时光美食城、时光巴士站、时光包子铺等特色站点错落有致。对于周边居民而言,美丽圩镇建设不仅提升了生活质量,还展示了众多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和产业元素。如今,在镇上大小公园里,可爱的龙华年桔吉祥物“桔宝”也是随处可见,深受大家喜爱。

龙华镇将年桔吉祥物“桔宝”融入美丽圩镇改造建设中。龙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龙华镇将年桔吉祥物“桔宝”融入美丽圩镇改造建设中。龙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龙华镇,美丽圩镇建设还有效带动周边村庄景区文旅产业发展,在切实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增效的同时,让更多群众真切享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福利。目前,龙华镇以当地现有古村落建筑为基础,全力推进长滩村传统村落活化利用项目,打造古今融合的农文旅综合体。这一项目不仅焕新了古村面貌,更让村民成为“共富”主角。村集体以土地与古建筑入股,村民则通过房屋租赁、经营分红、务工等渠道增收。项目建成后,不仅将延续岭南山水的诗意栖居,更将以“古村新旅”的独特魅力吸引八方来客,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让传统村落的“老资源”转化为增收致富的“新资产”。这一兼具文化厚度与发展温度的项目,将为龙门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

文旅融合打造“多彩南昆”

踏入南昆山生态旅游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造型独特的入口通道标识。它以兰花为原型,曲线柔美、姿态优雅,成为展示南昆山多彩魅力的第一张名片。

南昆山入口通道的兰花造型标识,成为展示南昆山魅力的第一张名片。

南昆山入口通道的兰花造型标识,成为展示南昆山魅力的第一张名片。

据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朱瑞庆介绍,在打造美丽圩镇的过程中,南昆山以社区入口、新城路、迎宾路、民兴路、西坑路以及河道周边为重点区域,以视觉一体化方式打造“南昆山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一方面,结合南昆山“天然氧吧”、密林秀竹、岭南客家山水田园的自然人文特点,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设计当中。同时,精心打造了竹城建筑系统、竹林景观系统和竹影照明系统,通过对街道景观、建筑外立面、户外广告、夜景照明、城市家具等内容进行详细设计,营造出一种“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悠然意境。为契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南昆山还对沿街招牌和城市家具导视都进行了中英文设计,为日后迎接海外游客及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打下良好基础。

南昆山通过圩镇升级改造,为旅客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南昆山通过圩镇升级改造,为旅客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当前,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正向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一目标迈步前行。除了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美丽圩镇的建设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游玩体验。圩镇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升腾的烟火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和消费,游客“流量”正逐渐转化为消费“留量”,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蓝田瑶族乡

非遗传承谱写瑶乡新韵

近年来,蓝田瑶族乡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围绕“文化旅游特色镇”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圩镇联结城乡、辐射农村和促进镇域经济发展作用,奋力开展镇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建设美丽圩镇过程中,蓝田瑶族乡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将鲜明地域特色融入改造。如今,漫步在蓝田瑶族乡圩镇街头,浓郁的瑶乡风情扑面而来,房屋上、灯柱上、标牌上都有瑶族图腾、长鼓舞等元素,为街道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12000平方米的改造区域被巧妙注入民族特色,总投资约1000万元的品质提升工程让老建筑焕发新生。

蓝田瑶族乡文化展览馆。龙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蓝田瑶族乡文化展览馆。龙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蓝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以同心圆造型打造的“舞火狗”活动场地格外醒目。每当中秋月圆时,当地瑶族少女身着传统服饰,头戴艾草编织的“火狗头饰”,在广场上演绎古老的祭祀舞蹈。火光与舞姿交织,瑶族的特色民族文化世代传承,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在蓝田瑶族乡文化展览馆,100多件文物静静陈列,其中40余件清代展品诉说着当地瑶族先民的生活印记。除了文物展示,展览馆二楼还设置“瑶族历史”“特色文化”“传统习俗”“现代蓝田”四个展区,结合图文资料、声光电效果等生动再现了蓝田瑶族乡的历史文化脉络与民俗风情。“我们还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织带仔’,组织大学生研学团队参观,就是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蓝田瑶族乡“百千万工程”办公室负责人杨文钺介绍,展览馆不仅成为蓝田瑶族乡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成为旅游打卡点,受到大众青睐,有效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承。

延伸:

培育新业态引领农文旅融合“破圈出彩”

在日前出台的《龙门县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中,龙门对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要积极培育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引领农文旅融合“破圈出彩”。

建强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主阵地。龙门将实施南昆山整体提升工程,编制南昆山提升专项规划,整合南昆山观音潭、石河奇观等景区景点优质旅游资源,整体提升旅游品质和形象,推动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中包括重点建设南昆山七星墩片区项目,打造精品旅游度假、高端国际会议、水上运动等功能,形成有服务、有形象的建设效果。深化“南昆森林+”旅游模式,串联景点、乡村旅游示范村、特色品牌旅游企业、毛茶文化体验营等示范点,连片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打造高端特色产业聚集地。推动奥飞国漫温泉乐园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打造全球旅游目的地。建好长滩村传统村落活化利用项目和长滩村花溪雨水口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高端品牌酒店、民宿示范标杆,开发独具特色的温泉康养产品体系。启动龙江镇体育小镇建设,引进文旅、康养产业项目25宗以上,推进空心村文旅产业导入3个以上,深入推广“长滩模式”“水口模式”。

强化以文赋能,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龙门将充分利用增江两岸优美生态资源,建设龙华镇功武村古村落活化提升、“龙门夜焰”烟花演艺乐园等项目,打造百里增江画廊。同时,实施高速路服务区提升工程,以“鱼跃龙门”为特色IP,凸显温泉、引领区和绿色节能等特色元素,打造规划定位更加精准、设计实施更加精益、经营管理更加精细、业态产品更加精致、服务体验更加精美的“五精”特色服务区。

相关:

典型镇村串点成线建设“美丽乡村走廊”

为巩固提升乡镇分类建设水平,当前,龙门全力巩固首批、第二批省级典型镇建设成效,永汉镇、龙华镇、龙江镇、地派镇争取达到省级典型镇先进水平,切实发挥示范作用、样板功能。同时,推动典型镇培育建设全覆盖,提标建设美丽圩镇“十三个一”,管护好圩镇微改造、精提升成果,重点打造圩镇主街、广场、小公园、农贸市场。

依托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龙门还谋划将典型镇和典型村串点成线建设“美丽乡村走廊”。在巩固首批、第二批省级典型村培育成果基础上,着手培育第三批省级典型村,持续推进9个拟培育省级典型村培育建设及7个重点提升村建设,全域铺开、分类施策推进非典型村建设,推动村庄全面提升。优化乡村功能和空间布局,推动县域乡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房风貌规划“三个规划”基本全覆盖,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典型村。同时,围绕和美乡村建设、主导产业发展、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探索乡村运营新模式等方面打造典型村片区。

根据规划,龙门将按照“一廊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原则,以建设美丽农村公路、提升田园风光、治理生态环境、提升建筑风貌、建设乡村绿化带、推动产业联动和乡村治理七大方面为建设重点,在2025年至2027年共计谋划美丽乡村走廊6条,涉及6个镇街,总长118公里,共串联行政村42个,其中典型村8个,覆盖总人口6.44万人。

采写:南方+记者 林文通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除署名外)

编辑 南小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