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何以变亮点:梅林街道向党建要生产力的“破壁”之道

南方日报  2025-07-01 13:14

梅林街道地处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北部,是福田区面积最大、形态最为复杂、人口构成最为多元的街道。在这里,产业更新与城市转型相互交织,多样化的社会诉求相互叠加,给基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跳出路径依赖、激发组织活力,更好地应答福田“首善之区”建设号召,成为摆在梅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面前的考题。

对此,梅林街道坚持向党建要生产力,以组织锻造强筋骨,以政企共建聚合力,以基层自治激活力,系统发力、组团破题。从作风革命到共建共治,从政企合作到群众自治,党建已成为梅林撬动城区发展潜力、厚植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

高质量发展,表面上看是经济实力的比拼,但归根结底,是干部能力与作风的深度较量。

为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近年来,梅林街道持续在机关、社区及上、下梅林股份公司党组织开展“讲政治、提作风、强业务”专题学习教育,将其作为推动干部解放思想、更新理想观念的重要抓手,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同时,依托福田区“实战实训”练兵机制,梅林街道从城建、更新、经服、执法等部门抽调骨干,选派一批“闯将”“干将”到“炮火实战营”报到,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到经济运行、招商引资、空间拓展等吃劲岗位摔打历练,持续提升干部队伍锐意改革的过硬本领。

干部在哪,变化就在哪。在梅林街道,这一点得到了生动而充分的体现。

华强科创与中粮大悦广场建设初期,供电、水务、交通、规划、住建等跨部门职能协调问题往往成为掣肘,传统的分头对接模式效率低下,拖慢项目进度。面对这一挑战,梅林街道主动扛起统筹之责,牵头搭建高效协调平台,将关键职能部门汇聚一堂,协同作战推进项目,各方聚焦供电保障、绿化迁移、施工建设等核心环节,合力攻坚打通堵点,有力保障了项目顺利竣工交付,推动梅林产业空间拓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短短三年,梅林累计新增超过50万㎡优质产业空间,完成全区首个连片工业园区更新“拼图”,东关科创大厦创造全市首个在建工程抵押登记范例。

此外,街道聚焦产业园区,强化平台联动,开展重点企业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促进强链补链延链。2023年来,街道新增8家上市公司、157家国高企业、145家战略新兴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终端等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加速成型,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更是斩获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荣誉。 如今,梅林街道工业总产值已接近福田区总量的50%,昔日的“后花园”已逐步崛起成为中心城区的工业重镇。

作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梅林街道积极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脉络延伸,主动对接服务各类创新产业和重点商业载体,确保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走访中,街道及时回应高成长性企业上市前的空间需求,提供精准的政策匹配,为企业争取到更多优质的场地支持,还主动为企业集合证券、银行、律所等资源,实现“入驻有地”到“上市助力”的全方位服务。针对部分企业订单获取难、人才储备不足、融资难的困境,则聚焦市场扩展、引才育才、融资促进等领域推出超30场重点活动,推动各类惠企资源直达快享。

有温度、有力度的周到服务,让入驻企业在梅林街道办事省心、投资放心、经营舒心,高成长性企业加速集聚,营商口碑持续攀升,街道与企业实现从“靠近”到“信赖”的双向奔赴,也赢得了企业的积极回馈。

2023年以来,依托福田区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七种模式,梅林街道积极发动企业扛起社会责任,引领企业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成功撬动社会投资捐赠超3000万元,将辖区西横街东段、云榕公园等多处公共设施改造一新。

卓悦汇购物中心等五个商圈积极响应街道号召,深度共建“梅林美食节”活动,商圈提供优质场地、流量支持和市场推广,餐饮商户则纷纷主动让利开展优惠促销,合力将“梅林美食节”打造成了汇聚人气、提振消费、展示梅林美食文化的年度盛事,实现人流量和消费额双30%增长。

依托梅林特有的生态禀赋,A Park深圳数字艺术公园、郎朗音乐世界与街道创新联办“四季音乐会”公益项目,将高品质的钢琴音乐会搬进社区公园等公共空间, 更特邀到国际钢琴大师郎朗为辖区居民献上公益表演,反响热烈,更实现了文化惠民与商圈引流、品牌塑造的多方共赢。

这些创新的共建模式,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民生服务,也为梅林街道的基层治理从“等靠要”到“自我造血”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群众受益的多元共治格局在梅林街道日益完善,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基层治理普遍面临党委“单打独斗”、多方诉求难统一的问题。对此,梅林街道进一步探索破题之策,突出“强党建、重协商、精治理、盘资源”,做深做实基层自治。

依托“搭建一个善治平台、形成一串责任闭环、培育一支自治队伍”的“三个一”机制,建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委书记、社区第一书记、小区党支部书记四级书记参加的长效化“书记茶话会”品牌,以109个小区为阵地,定期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园区企业负责人、党员群众、新就业群体等代表共聚一堂,围绕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群众诉求等事项各抒己见,以便街社在群众诉求中深挖问题痛点,在百姓智慧中发现解题路径,达到为民解忧的实际效果。

茶话会上,街道精准捕捉到辖区内大量快递、外卖骑手面临的“充电难、休息难”困境,聚焦新就业群体服务痛点,街道以党建为纽带,巧妙盘活梅华路沿线108家商铺资源,打造全区首个“暖蜂一条街”,新增120个安全充电口,40余家爱心商家主动提供歇脚点及专属折扣。

这样的关怀,更是显著增强了街道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组织力,以“暖蜂一条街”为阵地,街道组建了以快递员、物业人员为主的“先‘蜂’志愿服务队”,将骑手走街串巷的职业特性转化为参与治理的独特优势,这支队伍如同流动的“城市探头”,在配送途中敏锐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组织根系延伸之处,服务盲点正蜕变为治理支点。

自治的深化,必然导向治理资源的盘活与增效。

近年来,福田区以“多维场景+分类施治”推进共建现代化活力小区,梅林街道积极发动以蔡长明、蓝启华等为代表的一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团结广大业主向组织靠拢、为居民“发声”,联合、指导、推动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兴趣团体等共商共建。莲塘尾半山之上的兰江山第,曾与周边住宅区共同面临交通、学校、公园等市政和公共配套匮缺、居民诉求强烈的窘境。

近年来,通过筑牢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的“五元”治理体系,引导小区内的专业能人投身治理,小区软硬环境不断完善提升,邻里文化愈发丰富多彩。现在,小区居民自发组成“搭把手”志愿队,300名有车业主自发成为免费顺风车司机,为周边片区出行不便的居民提供了上千次顺风车服务,还以“爱心捐赠”“居民自筹”“公益运营”等模式打造了一批近5000㎡的共享空间,成立了20余个兴趣小组,更通过举办“跨年200公里接力跑”“千邻长桌宴”等活动,增进了整个半山片区的邻里交流,成为远近闻名的“现代活力小区”。

梅林街道的实践印证了:党建强,则发展强、治理优。昔日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老城区,实现了党建引领下的动能重塑与效能跃升,正加速转型成为深圳中心城区的工业重镇、科创高地,成为治理更富活力的现代化街区。在梅林,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政企联动、共建共享,居民参与、自治自觉,构筑起一座座充满温度、充满活力的“红色堡垒”,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梅林路径”,已清晰呈现。

撰文:李嘉耀 马思昀

来源:南方日报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王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