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不大。”屋外暴雨倾盆,梁庆斌语气轻快。
台风“白鹿”前脚刚走,“杨柳”后脚就到。8月14日,佛山多镇街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当晚,不少市民反映“开车像是开船”。
在高明区种了2000亩水稻的梁庆斌却早早休息下来,丝毫不担心农作物受到影响。
梁庆斌是佛山种粮大户,有着多年水稻种植经验。在他的2000亩基地里,一套集成了智能排水系统、水肥管理系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管理中心能够实时捕捉水情变化,快速响应内涝风险,智能调度排水资源。
“每次收到要刮台风的信息,我们就派人检查一下,确保智能排水系统打开就行了。水少了自动进水,多了自动排出。”对梁庆斌而言,看天吃饭的日子越来越少。他笑说:“真的不用担心。”
目前,佛山正值晚稻栽插高峰期,全市播栽面积达2.6万亩。8月15日,记者从佛山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未收到受灾情况报告。
据佛山市农业农村局8月14日17时30分的防风简讯,台风来临之前,市农业农村局已要求各区局、市农科所等提前做好农机作业保障和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技术指导,指导重点地区及时开展各项防风防汛应对措施,预置水泵、拖拉机等农机具,最大限度减轻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佛山农业将如常运转。图为无人机在佛山田间作业。
佛山农业将如常运转。图为无人机在佛山田间作业。
此外,各级农业部门及时提醒种植户未开展播栽的田块应适时抢晴开展播栽工作,已移栽的田块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开沟防涝,避免田间积水导致秧苗被淹,做好秧苗管理和病虫害监测,加强田间巡查和清沟排水,及时查苗补苗;同时,加固畜禽养殖棚和水产养殖设施,增强抗风能力。
截至8月14日晚,佛山市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已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短信等方式向涉农群体发送预警信息和天气预报2万多条次。
结合防疫下沉志愿活动,佛山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涉农各行业领域防风检查102次,出动人员334人,检查涉农场所(渔船停泊点)375家(个);全市在册1607艘渔船、3149位渔民、641艘乡镇船舶、692位乡镇船员按照“船靠岸,人上岸”的原则,组织实现百分百回港避风。
8月15日凌晨,台风“杨柳”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强度进一步减弱,中央气象台已于05时对其停止编号,佛山农业将如常运转。
采写:南方+记者 王蓓蓓
摄影:南方+记者 戴嘉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