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茂名召开全市村(社区)“兵支书”工作会议。南方+从会上了解到,这是茂名市委、市政府首次聚焦“兵支书”这一群体召开专门会议,意义不言而喻。
8月14日,茂名召开全市村(社区)“兵支书”工作会议。
8月14日,茂名召开全市村(社区)“兵支书”工作会议。
“兵支书”,顾名思义有双重身份,是由退役军人任村党组织书记。最新数据显示,茂名1929个村(社区)中,“兵支书”数量达到327名,占比为17%,另有村“两委”干部1457名。
聚焦“兵支书”群体,这个时期召开工作会议有何深意?在“兵支书”“兵委员”的选育用方面,会议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为何聚焦“兵支书”群体?
选优配强“两委”班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本届村(社区)“两委”干部任期的最后一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做好“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两委”班子。
当前,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已进入关键筹备期,这既是优化基层治理结构的“重要窗口期”,更是推动退役军人融入基层治理的“黄金机遇期”。
换句话来说,会议的核心是为新一轮村(社区)干部换届储备力量。那么,为什么是“兵支书”“兵委员”?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关系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退役军人经过部队熔炉锻造,政治信念坚定、使命责任强烈、作风素养过硬,加强“兵支书”“兵委员”培养使用,既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也有利于将退役军人身份优势转化为带领村民群众投身乡村建设的强大动能。
在茂名,“兵支书”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中所展现出的作为得到了充分认证,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如深耕荔枝产业、带动一方富裕的省党代表吴勇光,引领萝卜种植致富的“萝卜书记”朱雄伟,以及打造沉香产业标杆的“兵支书”谢培君等。
“兵支书”曹木生(右一)与镇村干部巡查山体滑坡险情。李阳诗 摄
“兵支书”曹木生(右一)与镇村干部巡查山体滑坡险情。李阳诗 摄
南方+记者近期通过深入走访和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超99%的“兵支书”自评在应急处突(如防汛、防火)中响应更快、战斗力更强、奉献精神更突出。
事实也是如此。在今年抗击台风“蝴蝶”中,茂名信宜市贵子镇中和村“兵支书”曹木生沉着应对、快速反应,与当地的村干部一起在山体滑坡前安全转移了57名群众,教科书式的救援实现“零伤亡”。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将“兵支书”“兵委员”培养使用摆上重要位置,能进一步激励引导退役军人充分发挥服务高质量发展突击队、生力军作用,以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
示范性的“茂名经验”
构建全周期“选育用”链条
近年来,茂名以锻造新时代“兵支书”为突破口,通过构建“四化机制”、实施“四项举措”和注重“四个行动”同向发力,完善全周期“选育用”链条,助力“兵支书”“兵委员”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据统计,目前茂名市退役军人超12万人,党员超5万人,大部分扎根基层一线。327名“兵支书”中,年龄40岁以下、50岁以下分别占47.5%、7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1.3%,年轻化和学历高特点明显。具体到县镇村,信宜市“兵支书”比例最高,占21.4%;高州市“兵支书”人数最多,为90名;茂南区袂花镇“兵支书”比例最高,达50%。
会议上,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茂名引导“兵支书”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中发挥优势作用,形成了具有全省示范意义的“茂名经验”。
近年来,茂名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专题部署,出台12条硬措施,把“兵支书”培养使用纳入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推动各县区建立管理、推荐、培育、培养、锻炼和使用5项工作机制。
今年初,茂名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茂名市加强退役军人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培养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兵支书”扎根基层和成长的长效机制,为精准“兵支书”储备工作提供机制保障。
聚焦“兵支书”综合能力提升,茂名发动400多名退役军人、“两委”干部参加大专本科学历提升教育,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需求,依托各级党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等平台开展专题培训约50期1000多人次。
会上,电白区观珠镇合利村“兵支书”谢培君分享经验。他把部队的作风借鉴到村中产业发展上,成立合作社联农带农,带动沉香产业规模发展,年产值突破1亿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能突破100万元。”谢培君说。
谢培君讲解沉香产业发展。
谢培君讲解沉香产业发展。
茂名市1400多名“兵支书”“兵委员”发挥头雁作用,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效应。茂名市有关领导介绍,茂名“兵支书”队伍不仅兵多将广,而且都是精兵强将,他们把军旅生涯锤炼出来的优良作风深度融入本职工作,扎根基层,担当作为,用心服务,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壮大村集体经济,抢险救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储备人才库扩容
完善政策支持机制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能否选出一批优秀村“两委”干部,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全局。会议在“兵支书”“兵委员”的选育用方面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据悉,通过开展摸底调查,茂名已经甄选一批优秀退役军人纳入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人才库。目前全市已将2000多名优秀退役军人纳入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
进一步深化后备人才储备,会议透露茂名将朝着每个村、社区平均储备两名以上优秀退役军人,有计划按程序把返乡创业退役军人、优秀退役军人党员、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等纳入村(社区)“兵支书”来进行培养,建好人才的蓄水池,形成储备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的人才良性循环。
特别是接下来的村“两委”换届,茂名市将积极引导和依法推荐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退役军人参加“两委”班子选举,力争选优配强“两委”班子。
茂南区李宝芬与群众话家常。
茂南区李宝芬与群众话家常。
茂名茂南区袂花镇是革命老区,当兵氛围浓厚。目前该镇18个村中,有9个村委的“村支书”由退役军人担任,占比高达50%,这一情况在茂名较为少见。茂南区袂花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梁东权认为,在日常工作接触中,“兵支书”执行力强,如同部队执行命令一般,能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达到了最初的预期。“目前已经拿到全镇的退役军人名单,正在积极联系动员优秀退役军人参与村委换届。”
会上,“兵支书”乃至村支书群体待遇激励等政策支持机制成为关注点。“五类人员”考录本是“村支书”晋升的重要渠道。即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五方面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会上透露,茂名将加强部门联动,对表现突出的“兵支书”,探索在定向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中优先倾斜,落实“兵支书”发展产业方面的政策,如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用地优惠等,让“兵支书”“兵委员”更有尊崇感荣誉感,干事更有劲头盼头。
南方+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 陈文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