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阳江市召开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专场)。会上,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企业代表与政府相关部门聚焦阳江在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积极把脉建言。
从“筑基、升级、创新、协同”进行突破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管志杰表示:“关于阳江如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我认为可以从‘筑基、升级、创新、协同’8个字进行突破。”
在筑基方面,阳江可以依托现有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的规模、质量、效益,针对现有产业,可以对其进行品种结构调整。
在升级方面,管志杰表示目前不锈钢行业遇到了困难,但这个困难是暂时性的,根据他们预测,未来几年不锈钢产业的规模还会增长、需求还会增加,未来将在先进材料产业这一块,向双向不锈钢等进行延伸,此外还需要对品牌创建工作进行再升级。
在创新方面,不仅仅是包括常规的一些创新工作,如产业一体化、创新的平台实验室、人才培养等,还应该包括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路方法,突出地区优势,同时找准细分的方向和赛道。
在协同方面,先进材料要为下游的运能和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形成上下游紧密的合作,只有结合这种紧密的商业联系,才能使产业的发展更稳固,更有生命力。
从“要项目”转向“把产业做强”
广东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纺纺认为,在当前全国各地谋划工作的关键节点,召开此次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研讨会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既是对阳江基础优势的深度把脉,也为下一步强抓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产业提供关键助力。
在肯定阳江产业发展成效的同时,贾纺纺也指出了其存在的短板。一是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滞后,新兴领域尚处培育阶段;二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难留问题突出;三是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专项支持政策需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贾纺纺提出三点建议。产业层面,要优化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开展链式招商,并围绕合金、海上装备等具体产业给出发展方向,如合金材料向高端化等方向发展,海上装备加快完善产业链等。创新层面,整合创新平台,开展产业需求导向的链式创新,积极申报省级研发攻关计划,通过创新平台解决人才问题。产业治理层面,培育产业生态,借鉴外地经验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助力产业发展。
“阳江产业特色鲜明,未来应从‘要项目’转向‘把产业做强’,期待阳江取得更好发展。”她表示。
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培养专业人才力度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宁洪龙认为,在强链方面,阳江在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先进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新兴电子行业和高附加值领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补链方面,宁洪龙也提出了多项建议,如加强电池的管理系统,引进系统集成企业、培育小微企业,实现零部件本地化、发展高端合金产业、引进大型互联网仓储,带动本地企业的交货速度和远端辐射能力等。
此外,宁洪龙还表示:“要不断深化产学研的合作,加大培养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力度。”
文字 雷怡婷 巫雅柠
图片 雷怡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