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执政党自由民主党总裁选举10月4日举行。此次选举不仅将决定自民党的未来,当选者大概率也将成为新一任日本首相。
分析指出,此次选举不仅是一场决定自民党未来掌舵者的内部竞争,更折射出当前日本面临的多重困境。由于本次选举有5名候选人参选,选票分散或使选举进入第二轮投票。此外,多名候选人在选前接连陷入争议,暴露出自民党内部的严重分歧。
“三强”领跑,或进入二轮投票
根据自民党选举规则,本次选举共有590票,其中295名自民党国会议员每人一票,各地普通党员和“党友”(即注册支持者)按比例折合成295张地方票。若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过半数选票即可直接当选;如无人过半,则由得票前两名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二轮投票中,295名自民党国会议员各持一票,47个都道府县自民党支部联合会各有一票,最终得票多者当选。
此次选举共有5人宣布正式参选,包括: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以及曾任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的高市早苗和小林鹰之。由于上述候选人均参加了去年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本届选举也被在野党阵营嘲讽为“一年前败者的复活战”。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候选人。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候选人。
5名候选人中谁更具优势?据报道,截至10月1日,小泉进次郎已获得70名议员支持,林芳正以约50名议员支持位列第二,高市早苗以40名议员支持位居第三。近期多份民调结果显示,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的民调支持率不相上下,林芳正的支持率次之,而茂木敏充和小林鹰之的支持率较其他候选人有较大差距。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分析,新任日本首相大概率从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和林芳正三人中选出。三人各自代表自民党内的一方势力,各具不同优势,但也都存在“短板”。
其中,高市早苗是目前最有可能冲击日本首任女首相的资深政客,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安倍女孩”的政治标签——她因同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政治理念高度重合,曾多次受到后者称赞。因此,高市早苗成为自民党保守势力代表,她也致力于借此在党内获得支持。
“高市早苗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她获得了各地普通党员和‘党友’的更多支持。不过,她在国会议员中的支持率较低,是一个明显‘短板’。同时高市早苗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政治理念激进,遭到党内部分人的顾忌。”张玉来说。
小泉进次郎是本次选举中最年轻的候选人,因其父小泉纯一郎曾任日本首相,小泉进次郎自带“政治世家”光环,在日本颇具知名度。
张玉来介绍,小泉进次郎因担任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期间平抑米价,获得不少日本民众的好感。自民党内也有期待小泉作为少壮派代表带领改革的声音。然而,小泉进次郎曾多次在公开发言中“语无伦次”,其个人能力备受质疑。另外,小泉阵营被曝在选前动员支持者在网站留言造势,并提供现成的“好评模板”,小泉为此公开致歉。舆论认为,这可能成为本次选举中小泉进次郎的“减分项”。
近来选情上升势头明显的林芳正,曾任日本防卫大臣、农林水产大臣、文部科学大臣、外务大臣等职,政治履历颇为丰富。林芳正曾在自民党主要派阀“宏池会”中担任重要角色。尽管“宏池会”现已解散,但作为其主要“继承人”,林芳正仍拥有相当影响力。此外,担任内阁官房长官的林芳正堪称石破内阁的“大管家”,这些政治履历都说明林芳正具有很高的党内号召力。
“如果林芳正能够在本次选举中的第一轮投票中拿到足够票数挺进第二轮,他或成为本届选举的‘黑马’,这也将成为本次选举中最大的悬念。”张玉来说。
选前“状况频出”,暴露党内分歧
综合近期系列表态,上述三名候选人竞选主张聚焦国内经济与民生,回避敏感问题。
外交上,三人均主张巩固日美同盟,但各有侧重:林芳正对华务实,曾任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小泉强调经济安全;高市更为强硬,提议设“国家情报局”强化信息收集。
安全保障方面,林芳正提出提前至2027财年前实现防卫支出占GDP2%的目标;小泉强调稳步推进;高市呼吁引进新武器、加强远程打击,未排除进一步增加防卫支出占比的可能。
在应对外国人问题上,三人均主张提高门槛、加强限制,但程度有别。此外,他们在竞选期间刻意避免就一些容易引发争议的敏感话题表态,比如小泉没有再提上届选举中谈到的性别议题,高市也避免直接回答“是否会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
张玉来认为,作为本次选举中呼声最高的两名候选人,小泉和高市在选举正式开始前接连卷入负面风波:此前,小泉进次郎因“刷好评”事件而遭到公众质疑,高市则因“踢鹿”言论备受批评——她在演讲中声称“奈良公园有外国游客踢鹿”,但公园方面予以否认。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不仅说明自民党内部正因选举存在激烈博弈,也暴露出党内存在显著的意见分歧,其根源在于该党目前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
“本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之所以发生,根源在于石破茂遭党内‘逼宫’,提前下台。然而,‘逼宫’对自民党而言绝非好事:截至今年3月,自民党党员数量降至不足103万,一年内减少约6万,显示出自民党力量持续衰败的形势。在此背景下,自民党内各派力量并未选择团结一致进行改革,反而掀起更加激烈的党争,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日本民众对自民党的信任度持续下降。”张玉来说,“在派阀政治机制失效、党内意见分歧严重的背景下,自民党出现5名候选人角逐自民党总裁选举的情况。据此看,本次选举在第一轮投票中选票分散,必须进行第二轮投票是一件很大概率会发生的事。”
不确定性增加,新首相难解困局
近年来,自民党深陷“政治黑金”“旧统一教会”等丑闻,公信度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石破茂“临危受命”上台执政。然而今年9月,石破茂在担任首相不满一年就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堪称“黯然离场”。
分析指出,石破茂并未展现出“力挽狂澜”的能力。在他执政期间,自民党经历了众议院、东京都议会、参议院选举“三连败”,在国会两院陷入“双少数”困境。
9月7日,石破茂出席记者会。
9月7日,石破茂出席记者会。
张玉来认为,曾担任日本防卫大臣的石破茂,在出任首相伊始提出诸如推进加强日本防卫能力这样的政治主张,说明其有意在其擅长的安保领域发挥能力。然而,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日强硬政策下,石破茂任内难在安保领域“搏出位”。同时,石破茂在经济政策等领域未取得执政亮点,是其失去日本民众和自民党内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玉来进一步指出,石破茂“黯然离场”的原因,固然有其因个人能力所限,未被党内看好,最终遭遇“逼宫”的因素,但也要看到,石破茂长期作为自民党内的少数派,难以利用自身影响力,通过与党内原实力派结盟等方式实现党内联合。
“自民党存在的危机,对刚刚上台时的石破茂实际是一个机会。石破茂本可以以更强硬的方式整肃党内,例如向全体党员强调现有危机,特别是传达如果不团结一致的话,自民党未来可能连执政资格都将不保的危险境遇,那么也许可以缓解一些党内分歧。”张玉来说,“但石破茂并没有施展这样的‘强硬手腕’。其结果是,石破茂遭遇党内‘逼宫’,落得一个黯然下台的结局。”
石破茂辞职后,留给下一任自民党总裁的是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日本政坛。这也给自民党留下更大的难题:谁能带领自民党渡过当前的政治危机?
“对于自民党而言,解决这一难题较以往更加复杂:由于自民党在国会两院陷入‘双少数’,即便新当选的自民党总裁仍能顺利当选新任日本首相,未来也将在政治运作上面临严重困难,不仅发布改革相关政策时举步维艰,甚至可能连普通的政府预算都难以在国会通过。”张玉来说。
分析指出,由于当下自民党和公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国会两院均未获得过半数席位,自民党或将邀请新政党入阁,这将对执政联盟带来新的考验。
“自民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在制定某个政策时,根据协调需求联合某个政党,但这种联合方式十分不稳定且不能持久;二是联合某个政治理念相近的政党,但目前看这种协调方式会非常艰难。”张玉来说,“无论下一任自民党总裁选择哪种方式,未来都将面临非常大的困难,下一届内阁的政治运作成本也会因此大幅提升。”
南方+记者 泠汐
策划:张茵
图片:新华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