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县莫村镇中心小学刘楚林: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期待

作者 刘舜欣;施亮 2025-09-09 16:41

9月9日,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肇庆市举行教师座谈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强市建设实践。会上,肇庆市援派教师代表、德庆县莫村镇中心小学教师刘楚林发言。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肇庆市举行教师座谈会。南方+ 施亮 摄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肇庆市举行教师座谈会。南方+ 施亮 摄

刘楚林带着林芝市第二小学六4班学生在教师节送的集体签名衣服,来到了现场。“这件衣服里,藏着我三年援藏最珍贵的答案——教育家精神,这是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的温度,是用数学点亮高原童心的坚守。”

教育家精神是“扎根高原”的韧性,让数学启蒙打破“海拔限制”。初到林芝市第二小学时,刘楚林面对的,不仅是2900米的海拔,更是数学启蒙的“现实鸿沟”——孩子们对“厘米”“千克”没有概念,却能准确说出“一袋酥油重20斤”“转经筒转三圈是108米”。

会上,德庆县莫村镇中心小学教师刘楚林发言。南方+ 施亮 摄

会上,德庆县莫村镇中心小学教师刘楚林发言。南方+ 施亮 摄

刘楚林意识到:小学数学不是“空中楼阁”,需要让抽象的数字符号在高原生活里生根。

教育家精神是“薪火相传”的坚守,让教育生态扎根生长。刘楚林始终记得临行前领导的叮嘱:“援藏不是‘输血’,是‘造血’。”

三年来,他和本地教师组建了“数学工作坊”,带着本地老师学用希沃白板、制作微课;带着徒弟把“鸡兔同笼”问题改编成“藏香猪和藏鸡分栏”,让课堂活起来。“刘老师教会我们,数学教育不是‘灌输’,是‘唤醒’——唤醒孩子用数学眼光看家乡的眼睛。”由刘楚林带领的青年教师曲珍表示。

“三年援藏的经历,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带出多少数学小能手,而是看到孩子们举着自己设计的青稞产量统计表,说‘我想当数学家’,是本地教师用我教的方法,让课堂有了‘酥油茶的香气’,是家长们反馈的‘娃现在会帮阿妈算酥油卖的钱了’。”刘楚林感慨。

在刘楚林眼中,这就是教育家精神最朴素的模样——它不在宏大的宣言里,而在“多给孩子一支铅笔”的坚持里,在“把抽象变具体”的巧思里,在“让教育扎根土地”的执着里。

曾有孩子对刘楚林说:“您教的不是数学,是‘我能行’的勇气。”刘楚林认为,教育强国的华章,正是由无数这样的“勇气”写成,这是高原孩子的数学梦,是边境教师的教育心,也是老师们共同对“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期待”的信念。

“愿我们永远以教育家精神为灯,照亮更多孩子的人生路,让教育强国的种子,在每一寸需要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刘楚林表示。

南方+记者 刘舜欣 施亮

通讯员 曾昭密依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