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山,素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粤大氧吧”之美誉。近年来,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紧抓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机遇,锚定“百千万工程”首要任务,以精品意识推动规划先行、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力助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打造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本期《龙门客厅》栏目,记者带大家走进这座小镇,感受“百千万工程”所带来的崭新气象。
驱车进入南昆山,入口处硕大而优雅的兰花造型标识便映入眼帘,它仿佛是一位轻盈的山间使者,以清雅流畅的曲线向八方游客默默诉说着南昆山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美丽圩镇入口通道以独特的生态景观设计,擦亮了“第一眼”生态名片。在此基础上,南昆山精心打造出了一条美丽示范主街,融入地域特色与文化元素,使这里不仅成为展示南昆山魅力的“样板窗口”,更是一处令人流连的休闲购物胜地。
漫步于美丽示范主街,曾经凌乱斑驳的房屋外立面、招牌和屋顶,经过整治提升,如今统一为典雅和谐的岭南风格,整条街的面貌焕然一新,“颜值”大幅跃升,成为一道集居住、创业与游览于一体的亮丽风景线。更令人欣喜的是,圩镇中心区的一处闲置地块,也悄然变身为一处绿意盎然的生态小公园。园中种植着挺拔的本地绿竹,设置舒适的休闲座椅与步行小径,已成为居民散步聊天、游客驻足小憩的静谧角落。对这些变化,当地居民感触尤深。
居民 英姐:这三年,南昆山的变化很大,我们当地居民的幸福感也增强了。最明显的是中心区圩镇改造,环境变得更整洁、更漂亮了。政府大力宣传后,游客越来越多,带动了特产销售,大家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不少原本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工作,家乡的发展机会变多了。整体来说,南昆山的发展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日子更有奔头了。
在提升视觉观感的同时,南昆山更注重将自然人文特色融入建设细节。以社区入口、新城路、迎宾路、民兴路、西坑路及河道周边为重点区域,结合“天然氧吧”、密林秀竹、客家山水田园等资源,打造了竹城建筑、竹林景观、竹影照明三大系统,通过对街道景观、建筑立面、广告招牌、夜景照明、城市家具等进行精细化设计,营造出“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悠然意境。更值得一提的是,为契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沿街招牌和导视系统均采用了中英文双语设计,为迎接国际游客、提升旅游体验筑牢了坚实基础。
南昆山的蜕变远不止于“面子”上的提升。依托优质的森林、温泉和文旅资源,南昆山在优化环境与服务的同时,持续深化文旅融合,通过引入高品质康养项目、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生态体验场景,逐步向大湾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森林温泉康养胜地迈进,不断擦亮自身旅游名片。
南昆山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始终将文化建设与非遗传承作为发展的重点。当地建设打造了造纸非遗公园,以古法造纸技艺为核心,通过复原造纸流程、设置工匠演示区、开辟DIY体验空间,让游客在亲手捞纸、晾晒、创作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管委会“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 林智慧:这一项目不仅为濒危古法造纸技艺提供了活态保护与传承的空间,吸引年轻一代了解和参与非遗传承,还增强了公众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文化自信,进一步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交通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的建设机遇,更是为南昆山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该公路在南昆山境内长约22公里,分别为X229、X222段,原有狭窄乡村公路已升级为双向两车道沥青路面,部分路段增设2米宽独立骑行道,显著提升了行车与骑行的安全性、舒适性。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管委会“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 林智慧:最美旅游公路建成后显著提升了整个旅游区的交通便利性,作为连接南昆山与罗浮山的重要纽带,极大缩短了游客行程时间,提高了旅游效率。该项目有效整合了南昆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如竹海、瀑布、云海,以及周边古村落和温泉资源,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延展了游客体验维度。
记者了解到,依托这条最美旅游公路,南昆山成功策划举办了登山节、兰花节、毛茶文化节、赛车嘉年华、徒步赛事等特色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与,更获得了新华社、凤凰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总关注量超千万,显著提升了南昆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今,这条公路已成为大湾区自驾与骑行旅游的新地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实现了二者协同发展。
作为最美旅游公路沿线的一颗璀璨明珠,南昆山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精心打造了半山云海驿站,该项目已成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筑艺术计划中的示范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驿站依山就势,以最小干预轻巧嵌入自然肌理,路径随地形蜿蜒舒展,勾勒出“雨后登楼看山”的灵动诗境,静立其间,仿佛可与云海对话、同群山共鸣。驿站内还设有咖啡简餐与休憩区,为骑行、自驾游客提供了舒适的停留空间,极大提升了游览体验,有效延长了游客的驻足时间。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管委会旅游开发办一级科员 岳怡心:驿站设计三段式登高诗境,山脚下是“山行驿”,中段是“吾乡亭”,山顶处为“卧云榭”,通过艺术建筑承载东坡文化,将文人雅趣与现代美学相结合。驿站背靠群山,面向云海,随着光线的转变,轮廓和质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成为游客的拍照“打卡点”。
乌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黄伟庭:南昆半山云海驿站以东坡文化为纽带,显著增强了社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同时,作为最美旅游公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它有效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促进了社区经济增收。
半山云海驿站不仅是一处建筑艺术与自然相融的典范,更成为推动南昆山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持续释放着生态价值与人文魅力。而这样的蜕变,正是南昆山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动缩影。
南昆山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实现了“颜值”与“产值”同步提升。如今,这里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增强。从美丽圩镇的建设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从交通网络的升级到文旅深度融合,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这片坐拥温泉资源、深耕融合发展的生态腹地,正加速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更具吸引力的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持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