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中山市翠亨新区江波龙存储产业园内,随着首批高新芯片入库,中山市鸿芯速航供应链公用型保税仓库(下称“鸿芯速航保税仓”)正式开仓运营。
这是“深仓西进”路上,第二个深圳企业在中山投资设立的公用型保税仓库。该项目运行后预计年进出口值可达百亿规模,创下中山保税仓库项目拉动外贸增长规模新纪录。
这是拱北海关推动落地的又一个“深仓西进”标杆项目,也是珠江口东西两岸供应链融合发展的又一代表性案例。
图为揭牌仪式。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图为揭牌仪式。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深中通道通车以来,产业发展需求催生了“深仓西进”“港仓北上”等新模式,促进了生产要素在珠江口东西两岸便捷流动。从大湾区外贸高质量发展到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协同,“深仓西进”“港仓北上”正在成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创下拉动外贸增长规模新纪录
公用型保税仓库,是指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面向社会提供保税仓储服务的海关监管场所。
此次获批的鸿芯速航保税仓,是继去年坦洲镇高端显示产业园顺业保税仓库之后,中山迎来的又一“深仓西进”标杆项目。
这一项目来自深圳江波龙集团。据了解,中山市鸿芯速航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鸿芯速航”)是深圳江波龙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存储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2015年江波龙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山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落户翠亨新区,成为深中通道通车前投资马鞍岛的“先行者”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中山已经成为江波龙集团的工程师园区、技术制造工厂和存储生态园区。目前,江波龙中山存储产业园包含嵌入式存储测试产线、数据中心存储专线、创新实验室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已入驻各类技术工程师数百人,是江波龙集团在珠江口西岸的重要基地。
2022年上市以来,江波龙营收呈现翻倍增长。深中通道通车后,其在中山提前布局的优势逐渐显现。“为充分利用‘大桥经济’背景下中山突出的区位及仓储优势,打造江波龙存储芯片‘华南分拨基地’,我们向中山海关提出了保税仓设立需求。”江波龙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海关和中山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保税仓库在3个月时间内便完成了获批、验收、开仓等事宜。
依托龙头企业优势与在地优势,鸿芯速航保税仓将为晶圆、集成电路、存储器等半导体及相关电子企业提供一站式存储、分拣、报关、代理采购及融资等综合服务,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
“过去芯片要从深圳或香港仓调拨,平均要24小时,现在保税仓前置到中山,客户下单2个小时后即可上线生产,供应链响应时间大幅缩短、生产效能明显提升。”鸿芯速航董事长陈泽宇介绍,保税仓的设立为公司园区工厂生产带来了直接便利,交付时效从之前的香港进口或者前海转入,转变成了直接入厂,缩短了供应链时间,降低了企业的库存周转。
图为鸿芯速航保税仓。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图为鸿芯速航保税仓。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据了解,保税仓库开通运行后预计年进出口值可达百亿规模。作为中山市第二个“深仓西进”的“样板工程”,这一项目在创下中山保税仓库项目拉动外贸增长新纪录的同时,也在马鞍岛上引领打造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保税物流”新生态。
电子信息产业“黄金走廊”加速成形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以来,深中两地产业协作日趋密切,越来越多深圳企业迁入中山或设立分部,在外贸方面对保税仓库的高效服务需求日渐迫切。
2024年底,中山时隔7年再次获批设立保税仓库。“深仓西进”“港仓北上”等新模式,进一步促进了生产要素在珠江口东西两岸便捷流动。
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中山市进出口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140.8亿元,同比增长19.3%,深中通道驱动的珠江口电子信息产业“黄金走廊”正加速成型。
鸿芯速航保税仓的落地和运作,将吸引更多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中山。百亿级外贸项目的落地,也将为中山市高新产业布局蓄势赋能,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新动能。
“我们将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深圳科创+中山智造’‘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协作模式落地落实。”拱北海关所属中山海关(下称“中山海关”)驻民众办事处副主任黄烨介绍,中山海关将持续推进“深仓西进”“港仓北上”,助推珠江口东西岸高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把该保税仓库打造成“深仓西进”先行样板。
图为拱北海关所属中山海关关员保税仓库首批入仓货物进行监管。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图为拱北海关所属中山海关关员保税仓库首批入仓货物进行监管。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自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以来,拱北海关进一步支持珠江口东岸迁入企业快速落地达产,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今年1—7月,“东岸总部+中山基地”加贸企业进出口值超90亿元,同比增长24.1%。
对于该地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中山海关高度重视、精准发力,成立专项小组靠前服务,通过“送策上门”、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面对面”答疑指导企业完成保税仓库申请设立、规范建设等工作,帮助企业顺利设立保税仓库,助力企业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保税物流”新模式,打造“华南分拨基地”。
“我们成立专项小组,从2024年9月份开始对接江波龙保税仓库项目,从论证、评估、验收等各个环节‘手把手’‘全流程’跟进辅导,助力项目3个月内高效完成获批、验收、开仓。”黄烨说。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此次深仓西进,为同类型企业在中山设立物流中心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陈泽宇表示,依托保税仓的政策优势,以及园区内相关配套设施,江波龙正加速推动存储生态产业供应链伙伴的协同作业,逐步完善存储半导体生态链建设,助力区域供应链联动升级。
15项措施支持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发展
以该重大外贸项目落地为契机,当天上午,拱北海关、中山市联合举办支持珠江口东西两岸供应链融合发展暨中山保税物流中心试点综保区改革措施推进会,面向中山市广大外贸企业代表推介支持中山保税物流中心高质量发展的15项措施。
中山保税物流中心于2009年开始运作,从珠江西岸首个保税物流中心起步探索,进出区总货值累计已超4200亿元,其中2024年进出口值在全国85个保税物流中心中排名第13位。
今年8月,海关在中山保税物流中心试点综合保税区改革。在此基础上,拱北海关聚焦支持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重点产业发展,促进珠江东西岸融合,围绕提升外贸能级、强化业态供给、助力降本增效、促进物流畅通等4个方面,因地制宜推出监管改革措施,持续释放红利,有效激发外贸新动能。
据介绍,此次一揽子15项支持措施是拱北海关积极顺应外贸新业态发展趋势、紧扣地方外贸发展战略、聚焦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实际需求推出的。目前,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已顺利完成了全国首票保税物流中心“卡口分类分级管理”非报关货物通关业务,企业申报要素减少33%,卡口通行效率提升20%。
“我们将认真落实好改革部署,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指导企业综合适用改革措施和各类有利因素及条件,推动进一步提升中山保税物流中心的通关效率、运营能级和区域辐射能力,为中山市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黄烨说。
采写:南方+记者 廖瀚
摄影:卢子衡
通讯员 杨润梓 胡荣镇 周颖怡 黎芷珊 张琼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