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微笑日
在今天
比起微笑
我们更想和你聊聊
常被人忽视的“假笑”
假笑=成年人的保护色?
假笑:一场慢性消耗
据研究者称,大约在200万年前,人类就进化出了能够随意控制面部表情的能力。
人类在婴儿时期,真诚的笑容就能自然地在大脑的控制下发出。而虚假的笑容则是由大脑前庭控制,并非天生就能操控,更多是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丰富而后天发育出来的。10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会“皮笑肉不笑”了,当他们看到陌生人走近时,会露出假笑;只有母亲靠近时才会真心微笑。
如何区别真笑与假笑?
发自内心的微笑有益身心,那假笑能迷惑大脑,产生积极效应吗?
有证据表明,假笑也能减压,带来“以假乱真”的生理效果,但长期假笑不利于身心健康。为了工作需要或是社交需要,很多人不得不长期假笑,一直维持营业性的“标准笑容”。
但长期压抑真实情绪、强装笑脸会给身体造成慢性压力反应——当我们违背内心感受去假笑时,身体可能释放更多压力荷尔蒙(如皮质醇),使我们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学家称这种内外情绪不一致的状态为情绪失调(情绪脱节),它会引发生理上的压力反应。
相关健康影响包括:
出现睡眠问题、头痛、高血压等应激相关的健康问题;
心率变异性下降,心血管负荷增加;
免疫系统受抑,容易感染疾病。
莫让假笑成为肌肉记忆
笑也是一种“健身”。研究显示,虽然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笑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腹肌收缩。100次的捧腹大笑中所吸收的氧气,相当于做10分钟滑船器运动的吸氧量。
测试表明,笑的好处远远不止于“健身”。我们可以每天主动为自己创造开心一笑的条件,这不仅是为了排解情绪,而且可以增加自己的抵抗力。
真笑好处多多
别让假笑成为你的保护色
让我们来看一组漫画
经历过的,自觉举手……
↓↓
一些细碎的生活日常
一些不经意间的邂逅
都可以是快乐的源泉
↓↓
生活有时令人疲累
但别忘了时常笑一笑
让我们嘴角上扬15度
发自内心地微笑吧
来源:广州日报综合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澎湃新闻、科普中国
策划/张晓雯 统筹/崔素华
海报/曾鸿悦 统筹/王菁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苏俊杰
骆昌威、高鹤涛、吴子良
设计/林传凌 文/张乐怡 图/张乐怡(AIGC辅助生成)
编辑: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