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清远文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接待游客175.77万人次,同比增长47.42%;实现旅游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44.38%,境外游客数量更是同比激增169%,数据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清远“五一”假期人财两旺,离不开长期积累与精准发力。
近年来,清远加快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千亿级文旅产业格局,提速打造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持续优化文旅产业生态。此次“五一”,清远打出了“组合拳”:前夕开业的长隆森林温泉乐园,推出全国首创的“动物+温泉”复合体验模式;节前,清远于深圳启动2025广东・清远漂流文化旅游季活动,用真金白银的让利吸引游客目光;全市30余家旅游企业还推出门票减免、折扣套餐、联票优惠等多样化促销活动,形成规模效应,成功在旅游市场掀起“清远热”。这种政企协同、多元发力的营销模式,为文旅火爆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一些短板也暴露出来,成为景区发展、文旅招牌擦亮的“拦路虎”。例如个别漂流景区上演的“抢船大战”,便是对火热文旅态势“备战”不足的缩影。由于缺乏科学的游客流量预估和有效的分流引导机制,大量游客集中涌入漂流项目,暴露出景区在应急管理、服务意识上的不足。
清远若想在文旅赛道上持续领跑,需多维度发力、系统性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加快交通网络优化升级,加密城市与景区之间的公交线路,建设景区快速通道,缓解交通压力;加大景区配套设施投入,建设智慧停车场,运用大数据实现车位智能管理,增加卫生间、休息区等设施数量并提升服务标准,打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服务管理提升方面,建立健全游客流量监测与预警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掌握游客动态,科学制定分流方案;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从服务礼仪、专业技能到应急处理能力进行全方位提升,同时完善服务质量监督考核体系,对服务优质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产品创新是关键。清远是省内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手工艺等特色资源,应深度挖掘并与现代旅游需求融合,开发沉浸式文化演艺、非遗技艺体验工坊等项目,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本土文化魅力;紧跟旅游市场趋势,大力培育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旅游消费附加值。
今年来,从清远长隆强势开园,到“五一”假期境外游客数可观增长,清远文旅展现出可圈可点的吸引力与后劲。清远应充分把握机遇,精益求精,打造更高质量的文旅服务,加速从“途经地”转型“目的地”。
南方+记者 陈立楷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