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佛山中考捷报传来,广东顺德德胜学校(下称“德胜学校”)的校园里,雀跃的欢呼声与夏日的蝉鸣交织成了最热烈的交响乐。
学子李岱轩登顶的捷报刚落,黄正、马灏轩、庞骏杰等学子跻身前列的喜讯接踵而至,一批“学霸”班级与单科满分学子崭露头角,优秀学子数量、整体升学表现再创辉煌……持续23年位列全市中考前茅、领跑佛山中考的德胜学校,硬核实力再度被印证。
闪亮的数字背后,藏着更动人的细节。是一位位“德胜造”学子用九年时光传承优秀;是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赋能学生天赋的连贯绽放;是细心的呵护让学生实现从编程少年到篮球健将的多元成长;更是德胜学校用23年的育人实践,打磨出来的一份比数字更值得关注、更有分量的答案——让每个学子的成长既能稳稳扎根,又能自由绽放。
德胜学校以连贯培养给予学子成长的底气、多元发展的自信。
德胜学校以连贯培养给予学子成长的底气、多元发展的自信。
闪耀的“德胜造”
优秀是习惯,更是传承
2025年中考成绩揭晓时,德胜学校的喜讯里,不少名字格外熟悉,原来,他们大多数都是从德胜小学一路成长起来的“老面孔”。
今年中考表现突出的德胜学子里,超八成从德胜小学走出。这群少年用九年时光诠释了“德胜造”的成长秘笈: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传承。
“熟悉的学习环境、熟悉的同学,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初三学子李岱轩在德胜度过了九年时光, 从小学数学课堂的兴趣启蒙,到初中斩获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测评一等奖,他进阶的每一步,都被德胜的校园见证和记录着。
德胜学校“学霸”李岱轩。
德胜学校“学霸”李岱轩。
同样,初三学子梁曦岚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也是在德胜小学萌芽,到了初中,这份兴趣被转化为斩获顺德区民办学校英语口语大赛特等奖的实力。
“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是德胜给我的礼物。”初三学子吕奕凡感叹,从德胜小学到初中,没有任何陌生感和不适感,“这里就像是平稳的跑道,在小学埋下的兴趣种子,到了初中自然破土而出。”
从小学的快乐课堂到初中的厚积薄发,这些“德胜造”的少年们,奔跑着、欢笑着,用点滴成长向外界证明:在德胜,优秀从不是突然降临,而是日复一日的滋养与传承。
连贯培养体系
让成长的每一步都踏稳节拍
“德胜造”的底气,源自贯穿始终的连贯培养体系。从幼儿园到高中,德胜学校构建起一贯制成长空间,让学习与成长如流水般自然衔接。
连贯教学培育的系统学习能力,是德胜的独特密码。“小学接触的Python编程课,到初中竟成了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工具,连贯的课程体系让知识衔接自然、学习过渡更顺畅,而熟悉的校园与老师,给了我满满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初三学子黄正感叹道,这种“无缝衔接”,让自己的学习基础扎实,也更加得心应手。
而课程设计的连贯性,让德胜学子们无需在学段衔接时“推倒重来”。初三学子谭正扬从小学升入初中时,老师就已根据他过去六年的学习档案,定制了个性化的学业提升计划。
这份由德胜“独家出品”的个性化成长规划,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老师们长期关注我的成长,提供的指导也更具有延续性与针对性,过渡时毫无陌生感。” 谭正扬说。
“老师会根据我的兴趣和特长,给予非常贴心的指导。”从幼儿园起就在德胜学习的初三学子欧阳浩正满怀感恩。十二年里,学校、老师支持他从象棋启蒙进阶至业余六级棋士,也力挺他备战全国数学能力测评,最终斩获一等奖。
这种长期而延续的关注,让优秀在连贯的滋养中向下扎根,在多元的天地里向上舒展,支撑着德胜学子们实现学业、爱好特长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均衡发展,每一步都踏稳节拍,靠近更好的自己。
多元育人生态
让青春的绽放不止一种模样
德胜学校的育人智慧,更在于让每个热爱都能抵达应有的高度,让青春的绽放不止一种模样。
源自德胜教师们的“因材施教”“个性化陪伴”,让学子们得以兴趣变特长、特长成优势。
在2025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子庞骏杰,并非从德胜小学走出,选择就读德胜中学部的他,却从未担心过自己会是“局外人”。
“印象里,老师从没说过‘别玩了快去做题’,反而会主动问我平时喜欢什么,鼓励我培养爱好和特长。”庞骏杰说。在这样开放包容的校园氛围里,他怀着无比的自信,专注练习,在羽毛球、足球等体育运动方面练就了优势。
“以前总觉得爱好和学习是对立面,在德胜才发现,两者能互相滋养。” 庞骏杰感慨道,德胜的老师从不会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而是像园丁修剪枝叶般,顺着他的兴趣方向引导。
“玩时认真玩,学时认真学,这种张弛有度的氛围,让我们既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也能把爱好磨成拿得出手的特长。” 学子陈佩琳总结得很透彻。
德胜学子的优秀是全方位、立体式的。
德胜学子的优秀是全方位、立体式的。
看,德胜学校给予孩子们的,从不是追赶的压力,而是绽放的土壤。
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发现,德胜学子的优秀是全方位、立体式的:马灏轩的书桌抽屉里,一边放着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证书,一边躺着篮球赛、足球赛的冠军奖牌;吴悦琳既能在实心球赛场夺冠,又能跳拉丁舞、玩架子鼓;从小爱发明创造的李彦,真的凭借兴趣,以“儿童安全自学自行车”获得了国家专利。在这里,“多边形战士”是对“优秀”最生动的诠释。
多元发展的硬核支撑还来自于德胜学校搭建的广阔舞台。科技节上,学生的创新专利实物与3D打印作品同台亮相;艺术节里,钢琴英皇六级的演奏与软笔书法七级的作品相映成趣;篮球嘉年华、骑行社团点亮运动技能。
学子黄子蕴最难忘的是每一场科技节,“在放松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从兴趣到能力的跨越,真是太奇妙了!”
“人的成长”站C位
回归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当李岱轩用钢琴弹奏放松自我、黄正计划青海湖骑行、马灏轩在篮球场上肆意奔跑时,他们脸上的光芒,映照出了德胜教育的终极目标——让“人的成长”站在C位。而延续23年的中考辉煌,不过是这一理念的自然结果。
德胜学校不追求“统一模板”的复制,而是培育能绽放万千姿态的种子。因此,在德胜的校园和舞台,有的如李岱轩般兼具学业与艺术天赋,长成挺拔青松;有的如李彦般绽放发明创新的“鲜花”;有的如吴悦琳般艺体两开花。
正如一位德胜家长所言,“在这里,他们不仅能考出好成绩,更找到了让自己眼睛发光的东西。”
诚如每个清晨都有独特的露珠那样,德胜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理想、心理、生活、生涯发展等均是重点,不断鼓励和引领少年们探索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
德胜坚信,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厚积薄发的胜利。未来,更多学子将带着“德胜造”赋予的优秀、连贯培养给予的底气、多元发展造就的自信,在阳光下盛放。
撰文:张艳青
德胜学校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