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数读江门|县域国企,如何盘活县域资源?

作者 李霭莹 2025-07-29 08:00

7月中,一场高规格的提升县域国企融资能力培训班在江门举行。多位银行专家现场分析县域国企的融资方案与成功案例,为县域国企对接资本市场出谋划策。

国有企业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江门聚焦提升县域国企投融资能力,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构建现代化投融资体系,县域国企资产总额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今年下半年,江门将以鹤山为试点,持续深化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高效整合县域国企平台,推动每个县(市、区)形成2-3家国企大平台、年内各新增2个以上国企发债项目。

摸清家底 统一管理

县(市、区)里有多少国有资产、分别处于什么状态、能否产生更大经济效应?对“家底”心中有数,是盘活资源的基础。

针对改革前国有资源资产底数不清问题,江门各县(市、区)对所属国企的资源资产进行了全面盘点。从土地、矿产、林业等国有资源,到实物、股权、特许经营权等国有资产,一一登记造册,明确资产权属、价值和运营状况。

“我们以11家市属一级企业为单位,组织开展覆盖其下属企业的市属国企资产清查工作并规范资产入账。在这个过程中,按照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原则,推进历史遗留的771项不动产办理确权登记。”开平市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开平市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的三埠新港项目。南方+记者 杨兴乐 摄

开平市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的三埠新港项目。南方+记者 杨兴乐 摄

改革前,江门县域国有资产存在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长期静态管理、管理部门重占有轻运营、缺乏跨部门调剂机制、部分资产因权证缺失无法市场化运营等问题。

为此,江门支持打破惯例壁垒,将分散在财政、城管、民政等多部门的经营性资产统一划转至国资平台,实现资产从“碎片化占有”向“集中化运营”转变,提升资产使用效能。

在开平,资产托管公司设立起来,专门管理历史遗留企业,防止“包袱”拖累新组建的主业板块,让市属国企轻装上阵。与此同时,开平通过刚性标准压缩层级、清理无效主体,并通过合并同类项和设立项目公司,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链延伸。截至2025年6月底,开平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270.83亿元,比2022年底增长40.41%。

在江海,传统租赁评估模式存在的三大痛点——评估费用高企、物业评估覆盖率不足80%、项目评估周期超25个工作日。为此,区属国有企业聚焦资产管理效能提升,综合筛选8家优质评估机构,将所管辖的物业按“集中、就近”原则整合为多项资产包,通过延长服务期限、集中委托方式开展持续性服务,有效减少重复性现场勘查频次,年均节省运营成本40%以上,达到企业降本双赢目标。

业务整合 改革重组

在广东,县域国企发展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顺德区属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广东顺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拥有AAA级主体信用评级,今年4月发行的5亿元中期票据,票面利率低至1.99%,全场认购倍数达3.3倍。

为了搭建更多信用等级更高的国企平台,江门对县域国企的传统经营业务进行整合,提升资产流动性。这种重组打破了以往资产分散、业务杂乱的局面,让国有资产得以集中高效运营,为国企融资能力、经济效益提升提供强大支撑。

国有企业负责碉楼文化旅游区的运营管理。受访者供图

国有企业负责碉楼文化旅游区的运营管理。受访者供图

比如,开平国企经过业务重整后,形成交通运输、建筑施工、资本投资等十大业务板块,组建7家市属国企,构建起覆盖基础设施、文旅、农业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化运营体系。经过重组,多家县域国企实力得到提升,信用评级也随之提高,成功获评AA或AA +信用等级,为它们在资本市场上获取低成本资金奠定了坚实基础。

鹤山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推动鹤盈、润鹤、兴鹤3家国企信用等级升至“AA+”,成为全省首个拥有3家“AA+”运营公司的县(市)。同时,鹤山获国开行意向授信200亿元,落地多个创新金融产品,如全省首单厂房贷、首单纯信用担保开发贷,与农发行合作总金额列全省县市之首。

截至2025年6月末,江门市共有23家国企获得信用评级,其中20家县域国企均达到AA+或AA水平。

今年1月,江门市新会新控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公司债2.3亿元,利率为1.79%,创全国同评级同期限全品种债券历史新低。今年7月,开平市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2.05%,是江门首单公用事业类产业债券。

“这充分彰显金融资本对开平国资运营实力与县域发展潜力的认可。”主承销商浙商证券该项目负责人胡超说,开平以“县域样本”重塑了资本市场对县域经济的价值认知,为后续县域项目融资蹚出高效路径。

精准投资 赋能县域

改革后,县域国企要往哪里投融资?“百千万工程”的重点项目是大方向之一。

围绕省市“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江门县域国企聚焦县域产业、新型城镇化、农文旅融合、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强化项目价值深度开发,促进项目“谋划—储备—实施—投产”高效转换。

盛夏,台山市档案馆的建筑之上,新安装的深蓝色光伏屋顶在阳光下折射出粼粼波光。台山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这个光伏项目的承办国企。面对屋顶分散、结构复杂、资金需求大等现实挑战,该集团创新采用F+EPC+O模式,公开招标引入投资方,合资成立台山市新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突破了传统环节割裂、责任分散的痼疾,使项目在复杂条件下仍能高速运转。

图片说明:蓬江国资对侨都汇进行自主招商。受访者供图

图片说明:蓬江国资对侨都汇进行自主招商。受访者供图

在位于市中心的蓬江区,商业聚集、业态繁荣。今年以来,蓬江国资成功出租多项物业资产,包括蓬江产业园生活配套区、莲塘综合体、凤樾棠公寓等,资产保值增值效果显著。另一方面,蓬江深度挖掘资产潜在价值,通过自主招商方式成功盘活滨江总部中心、侨都汇、凤樾广场等资产,已初步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的良好态势,有力带动滨江新区商业发展及产业升级。

在冯如故里,恩平市国资公司广东冯如创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中科云图成立合资公司,依托院士团队的科研和资源优势,建设低空无人机遥感网,为智慧城市、遥感测绘、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领域提供实时、高精度的数据支持,推动“低空+”应用新场景加速落地,实现低空经济机会共享、场景共建、协同发展。

盘活现有国有资源资产,撬动更多资源注入县域,江门县域国企将在“百千万工程”中释放更大的能量。


【编者按】每一个数字,都是发展的刻度与见证。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南方+推出“百千万·数读江门”栏目,以数据为切口,记录江门县镇村的变化与脉动,解读江门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与成效。

采写:南方+记者 李霭莹

江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江门分社 联合出品

编辑 钟惠琳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