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年深耕,初绽繁花。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东城街道精准发力、多点开花,从产业园升级、城建提质、镇村发展、城乡环境等领域,提升城市气质和能级,全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南方+推出东城“百千万”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在东城街道,藏着116棵珍贵的“活化石”——古树名木,是一方水土的生态财富和记忆传承。特别是随处可见的榕树,如今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春风里,不仅被精心守护着,还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
走进温塘社区,一棵210多岁的老榕树,竟然“长”出了一个广受欢迎的“居民乐园”,成了社区升级的温馨样板。一起来看看!
闲置荒角华丽转身“口袋公园”
热辣辣的夏天,走进温塘社区文武古庙旁边,一棵巨大的老榕树格外醒目。这棵有着210多岁“高龄”的古榕,茂密的枝叶层层叠叠,像撑开了一把巨大的“绿伞”,把火热的阳光都挡在了外面。
而在树荫下,那叫一个热闹!崭新的儿童滑梯、秋千上,飘荡着小娃娃们银铃般的笑声;凉亭里、石凳上,摇着蒲扇的叔叔阿姨们正悠闲地聊着家常,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凉惬意。
谁能想到呢?就在不久前,这里还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改造前,这块地儿长期闲置着,杂草丛生、堆着杂物,平时路过的居民都很少停下来。
“百千万工程”启动后,温塘社区茶下村动起了脑筋:社区里大家能舒心活动的地方不够,这些边边角角的闲置地,不正是“金疙瘩”吗?
说干就干!第一步,先把乱搭乱建清走,把空间彻底释放出来。然后,巧妙“借景”——让那棵200多年的古榕树当主角!在它天然的“大绿伞”庇护下,色彩鲜艳的儿童游乐设施安家落户,古朴的休闲凉亭和雅致的石椅也纷纷“就位”。
就这么一改造,曾经没人愿意多看一眼的杂乱角落,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口袋公园”:既能遛弯儿、歇脚、看风景,又能让孩子们撒欢儿,还能感受古树、古庙的文化味儿。
现在,住在附近的居民“推开窗户见绿意,走出家门就入园”,这份家门口的绿色福利,成了日常小确幸。
老树新园承接“乡愁”和“便捷”
改造可不只是添几件设施那么简单,温塘社区想得更远:要让这份新意,接得住老地方的历史气息。这个新建的“口袋公园”,就融入了文武古庙的历史“基因”。
庙前那片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空地,如今铺上了平整的地砖,变成了一个干净舒适的小广场,供居民跳广场舞、办小活动。广场周围还融入了“家风家训”的文化元素,让大家在休息玩乐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百年古庙沉淀的故事,与现代社区倡导的文明风尚,在这个小公园里和谐交融。环境变美了,那份属于温塘的地方记忆,也稳稳地传承了下来。
公园建得漂亮,周边的“后勤保障”也得跟上。过去坑坑洼洼的坣头路,这次也搭上了改造的快车,变成了一条平坦宽敞的沥青大道,新装的路灯像一串串明珠,照亮了大家回家的路。公园周边还一口气规划出了130个停车位,大大缓解了社区居民和访客“停车难”的烦恼。
▲改造前后
▲改造前后
遮天蔽日的绿荫有了,照亮夜路的灯光有了,方便的停车位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有了……居民们心心念念的生活需求,被一件件回应了、落实了。
这片约3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从无人问津的荒角到人气高涨的乐园,正是东城街道和温塘社区把闲置地的潜力挖出来、用起来、美起来的生动实践。古榕变乐园,提升了环境,更温暖了民心,是“百千万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的又一暖心注脚。
南方+记者 陈琬莹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