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的荔枝》主创谈岭南情怀:用影像重现千年前的广东风采

作者 张思毅 2025-08-01 23:39

据网络平台数据,2025年7月全国电影票房达40.67亿元,观影人次超1.07亿,《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侏罗纪世界:重生》分列7月票房榜前三名。

由大鹏参与编剧、执导并领衔主演,白客、庄达菲、刘俊谦领衔主演的粤产古装大片《长安的荔枝》自上映以来广受好评,暑期档内累计票房已超5.6亿元,影片中打造的盛唐岭南图景更是令观众印象深刻。

从长安到岭南,一颗荔枝穿越千年时空。电影《长安的荔枝》将视角从繁华的长安转向岭南大地,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经典诗句为引,深入挖掘了唐代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

近日,南方+记者专访影片的三位主创——总制片人李亚平、美术指导王竞和摄影指导王博学,分享了他们在呈现岭南图景时的创作理念和拍摄经历,也展现了影片背后的深度思考与真诚表达。

美术指导王竞:做出岭南的自由质感

作为电影《长安的荔枝》的美术指导,王竞对岭南的理解颇具独特视角。在他看来,岭南对很多观众来说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大家看唐代的戏,看得更多的是长安,是那种繁华的宫殿”因此,如何在视觉呈现上与长安形成鲜明对比,成为该片美术设计的关键。

“我们希望长安是一个很有秩序感同时略显僵化的状态。但到了岭南,我们希望它是一个非常恣意、放飞、自由的状态。”王竞介绍,从视觉造型上,岭南呈现出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没有所谓规律感的样子,从建筑到人们的服饰,甚至会有很多混搭、拼贴的效果,“我们想要的就是观众在看到李善德一站到那个环境里时,马上就觉得他是个‘外人’。”

虽然岭南在唐朝被视为边陲,但广州是当时最大的港口城市,有着独特的国际化色彩。“有特别多的外国人、特别多的客商来往。所以我们就想把这种‘自由港’的概念做出来。”王竞介绍,在李善德初入广州的场景中,街道上安排了众多外籍演员,穿着各种民族的服饰,还有大象、西域来的香料、珍禽异兽等元素,以此营造出广州浓厚的国际贸易氛围。

在道具的精细化处理上,王竞和团队更是下足了功夫。从波斯风格的商船到彩色玻璃窗的细节,几乎每一个道具,都会找到其史料出处。

同时,荔枝作为电影中的“灵魂角色”,剧组选择实地去广东取景,在阳春荔朗村的一处古荔园中拍摄。面对拍摄时间与荔枝成熟期不符的现实问题,他们试验了六七种配方翻模制作道具“荔枝”,还根据不同成熟阶段的颜色、大小都做了不同版本。

而演员入口的荔枝特写镜头,则使用了上一年荔枝季速冻保存下来的真荔枝,尽可能在“反季节”的情况下达到力所能及的“最优解”。

十分具有广东特色的木棉花作为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视觉符号,也承载着深刻的情感寄托。王竞解释,木棉花象征李善德和妻子之间的情感联结,也出现在片尾那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高潮戏里,“我们用红色木棉花瓣来寄托李善德作为普通百姓的情感,是一种相对微观的浪漫表达。”

影片上映后,很多广东观众提出的建议也令王竞十分受用,他也希望这些细节上的遗憾,能够在下一次创作中补足:“毕竟这是影视创作,不是百分百复刻现实的纪录片。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希望观众在关注细节之余,能更多去投入在故事和人物情感中。当然,我们并不觉得这些‘瑕疵’就是理所应当的。作为创作者,我们一定是尽可能去规避它,但在拍摄现实条件下,总有一些限制,比如时间、预算、地理环境等,很难做到百分之百完美还原。”

摄影指导王博学:拍出岭南的真实“呼吸感”

对于摄影指导王博学来说,在岭南的拍摄经历充满了挑战与惊喜,这里的美极具“呼吸感”。团队最终选择了广东阳春的一处古荔园作为主要拍摄地,是导演和一众主创的统一意见。“只有在真正的荔枝园拍,才能有那种真实感,让观众身临其境。”

然而,实景拍摄的困难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选定的荔枝园外只有一条大概两米宽的小路,稍微大一点的车辆都无法进入,包括摄影用的吊车、运输设备的箱车都无法到达拍摄地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片组和美术组花费大量时间在小路旁边重新平整出一条新路,确保拍摄设备能够顺利运入。

“我们选的那个荔枝园风景特别好看,对面是江,这边是荔枝园,中间临江是我们美术组搭的一些小屋,景是非常好看的。”王博学回忆,现在看到的小广场原本是一片竹林,是美术组清出来的空地。为了拍摄对岸的画面,摄影组甚至专门改造了机器,在江面上架设浮漂装置,将设备固定在水面上进行拍摄。

尽管拍摄过程充满困难,但岭南的自然美景给了团队无数美好的回忆。“比如拍篝火戏的时候,那场戏是李善德、苏谅和阿僮三个人在江边聊天,情感和景色一下就融合在了一起。”王博学特别提到,为了“抢天光”,这场戏拍了好几天,但那几天的天气特别“给力”,每当拍摄朝江面的戏时,都能刚好遇上晚霞,“晚霞特别美,印象很深,我们现场的氛围也特别好”。

在阳春的拍摄时间近20天,涵盖了从李善德初到岭南、尝试荔枝转运方法,以及大结局李善德一家隐居荔枝园等重要戏份。王博学感慨:“虽然之前讲了很多困难,但岭南真的太美了。这种真实环境带来的自然美感,是任何棚拍都无法替代的。”

总制片人李亚平:在岭南种下电影的根

作为总制片人,李亚平对广东的情感不仅体现在创作上。从立项到拍摄,电影《长安的荔枝》让她与广东的联系愈加密切,更促使她将自己的影视公司从上海迁至广东:“相关领导专业务实,真心支持影视企业,不管大小。”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广东本地的历史文化里,有非常多的人物和传统美学元素,都可以成为优秀电影作品的灵感来源。”李亚平表示,虽然电影是用年轻人喜欢的新潮方式讲故事,但实际上是根植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之中。从茂名和高州板桥千年历史的古荔枝树,到“一骑红尘妃子笑”背后的文化脉络,这些都是岭南文化的珍贵财富。

在选择荔枝园拍摄地时,李亚平亲自带队实地考察了阳春的古荔园。“那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地方,沿途的树丛和灌木非常茂密,枝条甚至会扫到挡风玻璃,下雨时还会积水。”这样的自然环境,相比影视基地成熟的摄影棚配置,需要更花成本和心思改造。“但我们的制片组特别给力。哪里的路走不了,他们就主动修路、搭桥,把通向树林的道路全部打通,保障了整个拍摄的顺利进行。”

影片上映之前,李亚平又在荔枝挂果的季节专门走访了佛山、惠州、茂名等地的荔枝产区。“去了之后才更深刻地意识到——荔枝林就是这样的。我们都是把车停在山下,再由荔农带着我们一路走到山上,真的是漫山遍野的荔枝树,行路都不太容易。”这让她更加认识到选择阳春作为影片取景地的正确性,“一方面,它为演员提供了真实的表演氛围,也给观众传递出一种热烈、生动的视觉感受,这是很多其他拍摄方式难以还原的。”

除阳春外,剧组还在广东的东莞、江门台山、云浮罗定等地取景。其中影片中右相杨国忠身处的宏伟的佛堂场景,是在东莞会展中心搭建的;而李善德和骑手们策马奔腾过的路上,不少自然景观都是在阳春、台山、罗定等地完成拍摄。

01:55

(阳春、台山、罗定……电影《长安的荔枝》总制片人揭秘广东取景地!时长共1分55秒)

阳春、台山、罗定……电影《长安的荔枝》总制片人揭秘广东取景地!

“只要创作者在叙事上有自己的积淀和完整表达,在审美上有追求,观众是能够感受到的。”电影《长安的荔枝》上映后,众多观众的好评,也让李亚平切实体会到电影人用心创作好作品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在广东拍摄《长安的荔枝》后,我们决定不仅做荔枝题材,还要开发更多广东本地的现实主义题材。”李亚平表示,在《长安的荔枝》之后,她将持续深耕广东影视产业,例如《太白金星有点烦》《最佳辩手》等新项目都将在广东落地推进。她也希望能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人携手,创作更多粤语作品。

采写:南方+记者 张思毅 实习生 张瑀轩

剪辑:南方+记者 张思毅 实习生 曾锐琪

编辑 钟展锋 何雪峰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