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金秋的翁源,3万亩兰花田飘来清雅香气,与千亩稻田的金色浪涛交织成诗。
10月24日,第24届广东种业博览会粤北(翁源)分会场在此启幕,作为全国唯一的兰花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地,翁源已连续四年成为这一省级盛会的“东道主”。
在全省种业“1+N”推广矩阵中,这个粤北县域为何能持续占据重要席位?答案藏在“产业突围、科技下沉、机制创新”的三重密码里。
密码一
“一超多强” 筑根基
特色产业成标杆样本
种博会选址的核心逻辑,在于分会场能否成为区域种业发展的“活样本”,翁源用“特色引领+保障托底”的产业格局给出了答案。
这里的“一超”锋芒毕露:兰花产业年产值超30亿元,种植面积达3.55万亩,聚集424家兰花企业,国兰供应量占全国60%以上,涵盖九大品系1500余个品种。
从组培育苗到包装销售的全链条标准化生产,让翁源兰花不仅入驻华润万家、山姆会员商店等高端渠道,更拿下2028年第三十五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举办权,成为名副其实“中国兰花第一县”。
在兰花产业形成强劲引擎的同时,翁源并未止步于“一花独放”,而是同步筑牢保障型种业根基,让产业布局更具韧性。
“多强”支撑正由此发力。建成蔬菜、水稻、甘蔗等多个良种良法示范基地,种苗年产能实现倍增,不仅占据粤北近50%的种苗市场,且远销湘、赣、桂、滇、川、闽等省份,预计2025年种苗年产量将突破1亿株,成为区域“育苗工厂”。
这种“一超多强”的产业体系,既契合广东种业“强优势、补短板”的布局需求,也作为基本盘支撑着翁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翁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40亿元,同比增长5.9%,排全市各县(市、区)第1位。
密码二
科技转化见实效
农技推广树县域样板
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深度赋能。
如果说特色产业是翁源吸引种博会的“硬底气”,那么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则是其留住盛会的“软实力”——这正是破解县域种业发展的第二重密码。
种博会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实验室成果”变“田间收益”,而翁源构建的“硬件+服务”的三维体系,正是转化落地的典范。
硬核设施筑牢基础:全省首座立体式智能化全自动育苗温室落地运营,通过精准调控温光水气,使种苗成活率显著提升,年供应各类种苗达1亿株。在龙仙镇稻田里,省农科院研发的合理密植技术让泰丰优208品种亩产突破580公斤,较传统种植增收17.6%。
硬件设施搭建起科技落地的“骨架”,而专业服务团队则为其注入“血肉”,让农技推广真正触达基层末梢。“轻骑兵”打通末梢:由157名省级乡土专家领衔的农技服务团队,借助“粤农技”小程序实现服务一键直达,开展驻点服务覆盖全县所有村庄。
2025年以来,已开展“田间课堂”357场次,覆盖兰花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000余户,惠及“兴兰农”群体3761人次,有效解决花期较短、病虫害防治等30余类技术难题。
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优新品种快速落地提升产品价值,同时使得粮食、蔬菜亩均成本下降,“一降一升”为农户增收,获评“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十大典型模式”。
借力种苗企业带动农户种植7000多亩优质果蔬,户均年增收8000余元;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建设种业配套设施,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20万元,真正实现了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村集体家底厚起来。
展会本身则成为科技转化的“加速器”,让供需对接更直接、成果落地更高效。此次种博会精心筛选展示639个国内外的新优特色品种,同步筹备成果展示、农机演示、采摘体验等系列活动,成为了展示种业成果的重要窗口,搭建“展示即推广、参展即转化”的重要平台。
密码三
四链融合激活力
生态构建促持续发展
无论是科技设施的落地,还是农技服务的延伸,都离不开一套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作为保障。
翁源之所以能让种博会“年年想来、次次出彩”,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构建了“四链融合”的生态体系,通过有效链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政策链,成功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了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这构成了县域种业突围的第三重密码。
创新与产业同频共振:通过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平台,翁源兰花新品种研发和栽培技术全国领先,拥有兰花种苗组培研发企业16家,推广优良兰花品种118个,培育生产出1500多种国兰品种、300多种洋兰品种,兰花种质资源200份,储备新品系300份,在库种苗培育和成品栽培量达520万盆,兰花产业良种覆盖率达99%。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绑定,需要人才与政策的双向护航才能持续运转。翁源深谙“筑巢引凤”之道,通过政策扶持与人才培育,积极打造懂种植、善销售、会经营的人才队伍,为农业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政策激励下,兰花种业“一花独放”,年产值超30亿元;蔬菜种苗“百花齐放”,实现从千万级到亿级的产能飞跃,构建起“科研人员敢创新、企业敢投入、农民敢尝试”的良性循环。
从“兰花之乡”到“种业高地”,翁源的实践印证了县域种业突围的底层逻辑:不搞“大水漫灌”式布局,而是以特色产业为锚点、科技转化为抓手、机制创新为支撑,实现“小种子”的链式爆发。
随着广东向农业强省跨越,种博会的“翁源样本”正为更多县域提供可复制的发展路径——当“小种子”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金杠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必将在南粤大地次第展开。
南方+记者 范永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