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都在喊我们减肥的今天
“多吃点!”这句话
已经不再是一句充满温情的劝语
适度保持“饥饿感”
践行“七八分饱”
成为饮食新风尚之一
但怎样才算“七八分饱”?
它又有哪些具体的好处呢?
想减肥的宝子们
搞懂这个
比算能量卡路里简单多了!
先整明白七八分饱到底是啥感觉
说白了就是——感觉不饿了,更没有撑着,浑身轻快。
胃里那点空落落的感觉没了,但绝对不会有“撑得想松腰带”的饱腹感。
就是看见好吃的还能再吃两口,但没到“不吃完这盘睡不着”的地步,主打一个“可吃可不吃”的感觉。
吃完站起来溜达,胃里不晃荡、不坠得慌,该干啥就能干啥,不会只想往沙发上瘫。
那么为什么是“七分饱”?
01控制体重
减少热量摄入是体重管理的基石,一项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的综述指出,持续的轻度至中度热量限制(约为正常需求的75%-90%,即类似七分饱)是长期维持健康体重的有效策略。
02稳定血糖:
发表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上的一项人类临床研究显示,持续两年减少约15%的热量摄入,显著改善了受试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了空腹胰岛素和血糖水平,从而大幅降低了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七分饱避免了餐后血糖的剧烈波动,减轻了胰腺的负担。
03减轻消化道负担:
过量进食会迫使胃肠道超负荷工作,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胃胀、胃酸反流等问题。七分饱让消化过程更高效,减少了这些不适症状的发生,也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有关。
教您3招秒懂自己是不是七八分饱
01进餐中停一停,等一等
吃到一半先撂筷子,接个电话看看信息或者喝口水,等过了5分钟,如果觉得“还能再吃点”,但不是“非吃不可”,妥了,就是七八分饱!(大脑的饱食中枢反应慢,得给它点时间接收“吃饱了”的信号。)
02扪心自问:真的还要吃吗
刚上桌时,那筷子恨不得自己动,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吃到七八分饱时,就有点“应付”了——食物嚼着没那么香了,咽下去也得靠点意志力,甚至会想“要不还是将食物收起来?”
03看下次饿不饿
这顿吃完,到下顿饭之前的1小时左右,如果肚子咕咕叫着要吃饭,说明上顿吃得刚刚好;要是下顿饭点到了还不饿,那就是上顿吃超了;要是不到饭点就饿到眼冒金星,那是上顿没吃够。(别为了减肥硬扛,容易导致暴食并且可能患上厌食症!)这些坑千万别踩
01按“量”算:
别信“半碗食物就是七分饱”,100克青菜和100克炸鸡,能一样吗?身体的感觉说了算,不是碗说了算。
02别硬撑着“凑七分”:
要是吃完俩小时就饿到想啃桌子,那不是七分饱,那是饿肚子在硬扛!该加两口就加上,别跟自己较劲。
03
别吃太快:
狼吞虎咽的时候,大脑还没反应过来呢,等它说“饱了”,你已经吃到十分饱了……细嚼慢咽,给大脑留出反应时间。这些就餐习惯对减肥也很重要!
01吃饭吃得慢一点
缓慢地进食可以让胃和大脑同步感受到吃饱的感觉,热量摄入也更不易超标。也不必刻意去数每口饭在嘴里咀嚼了20次或30次,只要到食物咀嚼成泥状,自然咽下即可。
《中国居民健康体重管理之减重行动20条》中指出,进食速度过快与肥胖有关,特别是腹型和内脏型肥胖,建议成年人每餐进食时间不少于20分钟。
02改变进餐的顺序
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这样胃里已有能量低、饱腹感强的食物垫底,后面就很难吃得太多。
03三餐固定好时间
三餐定时有助保持健康体重。一般建议早餐7~8点吃完,晚餐依据工作时间固定在18~20点左右,21点后尽量避免进餐。
04用小一号的餐具
餐具习惯用小号的,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吃完后就会提醒自己,已经吃完了一碗了,有“自我提醒”的作用,也就不容易吃多。
05吃饭时放下手机
放下手机,远离屏幕干扰,专注于食物的色、香、味。这种专注能帮助你更敏锐地捕捉到“饱”的临界点。
总之
七八分饱就是让你吃完觉得“舒服”
不撑得难受,也不饿到心慌
当然啦,光管住嘴还不够
吃完再溜达溜达
有空慢跑、跳跳操
吃动平衡搭配着来
体重才能保持稳定或者稳稳往下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