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超级眼睛”,东城举办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科普活动

作者 唐卓 2025-10-28 14:42

两名小学生通过延时摄影记录种子发芽过程,借助自主搭建的图像数据库训练AI模型,实现辣椒病虫害的精准诊断。成果一经公布,现场掌声不断。这是发生在东城花园小学科普活动上的一幕。近日,2025年东莞市小学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在东城街道启动,作为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东城花园小学主办,联合10所协办学校共同参与,以自然观察与AI技术融合为核心,为小学生搭建起趣味盎然的科技探索平台。

来自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UIC)AI大数据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严立超,为学生们带来主题讲座。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电教馆人工智能课程工作组专家,严立超以学生展示的“AI识别辣椒叶病害”为例,用通俗幽默的语言拆解计算机视觉技术原理。

严立超表示,从智慧农业的精准监测到医疗诊断的辅助判断,从自动驾驶的路况识别到星际探索的图像分析,AI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鼓励同学们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善用AI工具解锁未知领域,在科技浪潮中抢占未来先机。

此次活动打破传统科普模式,以“自然观察+AI实践”为切入点,让小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理解人工智能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项目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图像标注、数据训练等基础AI应用技能,更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

据悉,后续系列活动将覆盖11所参与学校,持续开展AI图像识别实践、科普工作坊等特色活动。东城花园小学校长胡国谋表示,项目创新地将身边自然世界与前沿AI技术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知其然”深入“知其所以然”,在主动探究中激发创新思维。

东城街道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黄华玉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让人工智能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摸、可应用的实践工具,未来,东城街道科协将持续支持此类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科普活动。

南方+记者 唐卓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