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翻译随叫随“到”!这款神器可以“看见”声音

南方+  2025-07-18 18:21
02:00

手语翻译随叫随“到”!这款神器可以“看见”声音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在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一楼服务台,工作人员的话通过远程手语翻译员,实时翻译成手语,告诉给前来咨询业务的听障人士小吕。

小吕用手语比画后,手语翻译员的声音从设备中传出:我从省外来广州找工作,想继续办理社保,这边可以办理吗?

服务台工作人员点点头,通过手语翻译员答复:“可以到4楼了解一下。”

一场“无声”的沟通顺畅进行,帮助小吕提高了办事效率。这背后,是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科技支撑。

听障人士通过手语咨询办理问题。

听障人士通过手语咨询办理问题。

“对于我们听障伙伴来说,最大的痛点并不是听力障碍本身,而是听力障碍导致的沟通障碍。”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石城川说。

11岁时,石城川因病失去听力,虽然世界一片寂静,但他渴望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听障朋友。2016年,石城川创立音书科技,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听障朋友的沟通困扰。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音书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无障碍沟通系统,推出APP、小程序、手表等产品,相关设备也进入政务大厅等公共场所。

石城川介绍,当听障人士到政务大厅咨询时,点击无障碍沟通设备上的“手语翻译”功能,就可以获取在线手语翻译服务。接入的手语翻译员,通过该设备传递的画面,实时翻译听障人士打出的手语。

除了手语翻译功能外,设备还搭载了实时字幕、外语翻译等功能。工作人员说的话,可以即时转化为屏幕上的文字,并支持中英语口语互译。

目前,音书手语翻译小程序已接入“全运广州”小程序,音书手语翻译设备也将部署到运动员接待酒店。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听障朋友在办理酒店住宿、参赛、观赛时,可以通过APP、小程序,一键呼叫手语翻译志愿者。

当指尖的手势遇上科技的力量,沟通的壁垒正在悄然瓦解。

远程手语翻译员将话语翻译成手语,为听障人士搭建沟通桥梁。

远程手语翻译员将话语翻译成手语,为听障人士搭建沟通桥梁。

在日前举行的残特奥会新闻发布会上,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助残是本届残特奥会最大的亮点。

为残疾人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赛后恢复提供科学支撑,使康复过程更高效、更精准;全面将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到场馆建设中;在智能辅具方面,从多个维度帮助残障运动员和观众克服困难……在办赛、参赛、观赛各环节,科技助残的应用场景处处可见。

广东是辅具用品科研、制造、适配服务大省,信息化、智能化和新特材料应用领先一步。康复机器人、机器导盲狗、全地型轮椅、拥有脑机接口技术的辅具……在残特奥会赛场内外,多家广东企业“秀”科技肌肉。这些科技产品对外延伸,引起对广东辅具产业升级转型的无限想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助残必将带来更多的惊喜。“希望未来,所有的听障伙伴都能够实现无障碍沟通,即使听不见这个世界的声音,也能平等享受生活的便捷与美好。”石城川说。

采写/出镜:南方+记者 汪祥波

摄影:南方+记者 梁钜聪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编辑 陈文焕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