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力?深圳创新棋局再落关键两子!

作者 唐孜孜 2025-07-14 22:10

7月14日,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称“自然基金委”)与深圳市新质生产力科技促进中心(下称“新质生产力中心”)正式揭牌。两大机构分别聚焦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通过“双轨协同”机制破解科研与产业“两张皮”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揭牌仪式现场

揭牌仪式现场

宽容失败:制度化免责清单为科研冒险“兜底”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在揭牌仪式上强调,成立市自然基金委和新质生产力中心,充分体现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过一手抓基础研究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自然基金委主任吕睿详解了深圳科研管理改革路径,提出以优化监管模式、宽容失败制度、经费包干试点破解科研生态痛点,推动基础研究“松绑减负”。

他介绍,在优化监管模式方面,将实施“目标导向、里程碑管理、柔性考核”的监管模式。中期评估重点考核研究进展,是否展现出突破潜力,团队协作是否有效,而非简单的论文专利数量,且经充分论证,允许调整研究方向。

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方面,落实《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充分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于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研究推动经费包干方面,争取在重点项目试点实行经费包干制,赋予PI充分的经费使用和团队组建自主权。

“百人军团”:职业经理人专业服务成果转化

新质生产力中心在揭牌仪式上发布“科创青藤”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有组织的成果转化”破解科研与产业脱节难题。该体系通过构建五大服务链条,力争2025年推动一批标志性新质生产力项目在深圳落地转化。

新质生产力中心主任王辉介绍,新质生产力中心将整合全市科创资源,构建全市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形成新质成果库,赋能培育,成为未来的新质生产力项目。

其中就包括严格遴选组建百人规模的高级技术经理人队伍,成立深圳技术经理人联盟,形成覆盖“资金获得+基础创业服务+应用场景”的全链条服务集团军矩阵。

值得关注的是,现场为首批154位申请人被首批认定为“深圳市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颁发认定证书。

南方+从现场获悉,深圳将依托市自然基金委和新质生产力中心,努力推动构建更加多元开放的基础研究合作模式,形成更加有利于基础科研人才成长的培育体系,为深圳未来5年、10年的“新产业、新赛道”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以“共建、共享、赋能”为原则,建立有组织的“科创青藤”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实现先进科技成果有效向产业端转化。

张林表示,下一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将坚持“四个面向”,构建更加多元开放的基础研究合作模式,营造更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学术氛围,形成更加有利于基础科研人才成长的培育体系,全面推进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制机制,构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赋能培育高质量企业。

撰文:唐孜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