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封面 | 汕头:车轮转动暑期文旅新图景

南方日报 南方+  2025-07-31 08:40

暑期过半,汕头文旅市场延续火热态势。日前,记者走访汕头各交通枢纽后发现:高铁、自驾、水上出行等流量数据持续上扬,汕头站人潮涌动,南澳大桥车流不息,广场轮渡大排长龙……交通网络正勾勒出全新的城市文旅版图。

近年来,汕头的交通面貌持续蝶变,交通枢纽变身文旅“集散中心”,通勤线路升级为景观廊道,交通与农文商旅等多场景深度融合效果明显,将“过客”转化为“留客”,助力汕头从网红走向长红,为这座海滨城市的经济活力注入持续动能。

汕头高铁站候车大厅人潮涌动。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汕头高铁站候车大厅人潮涌动。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硬联通”提升文旅“加速度”

7月27日下午,记者在汕头站候车大厅内看到,一拨拨旅客拖着行李穿梭往来,电子大屏清晰指引方向。工作人员在安检口、检票口有序引导,儿童乐园、潮汕特色餐厅等持续“上新”的站内设施,为人们提供了舒心的出行环境。

7月以来,高铁汕头站内的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交织,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出行景象。暑运以来,汕头站已持续16天旅客到发量超3万人次,共到发旅客81.2万人次,单日到发量多次突破4万人次,呈现持续高位运行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暑运前20日车站累计到达旅客41.3万人次,同比增长超三成,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我们从广州过来的,这两天去了汕头和潮州,坐高铁很快就到了,十分方便!”今年刚退休的韦小艳和老伴在候车大厅等车,在采访中对潮汕牛肉火锅和南澳海岛风光赞不绝口。

亮眼的数据不止于暑运。汕头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汕头站累计到发旅客超572.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6%,在春运、“五一”假期等关键节点,汕头站单日旅客发送量、到达量更是屡次刷新历史峰值。

刷新客流量的背后,展现了汕头交通枢纽的澎湃运力与粤东地区旺盛的出行需求,为暑期文旅奠定了坚实的增长基础。近年来,汕头不断织密轨道网络,汕汕高铁汕尾至汕头南段开通运营,汕头迈入“350高铁”时代;汕头站将新增直达厦门北、宁波、杭州西方向列车,引起全网刷屏欢呼;漳汕高铁、粤东城际等铁路建设进度加快,城际通达效率进一步提升……

有了“硬联通”的加持,汕头文旅正跑出“加速度”。随着铁路网络持续加密,列车输送的人流不断转化为旺盛客流,日益增强的承载力,更激活了这座网红城市的文旅发展潜力。

“精品路”激活县域经济活力

近年来,汕头南澳凭借其别具一格的山海风光与深厚的人文积淀,在旅游热门榜单上持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暑假到来,这里更是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网红地标。

自驾游是打开南澳的绝佳方式。数据显示,7月1日至27日,南澳入岛车辆达232299辆次。车轮碾过的不仅是路程,更是被称为“2024年最美自驾精品路”的南澳环岛公路——这条蜿蜒的公路如一条翡翠项链,将海岛的灵秀与壮阔串成流动的画卷。

南澳环岛公路成为市民自驾游的绝佳选择。 受访者供图

南澳环岛公路成为市民自驾游的绝佳选择。  受访者供图

驱车前行,眼前的风光随方向盘不停变换,一侧是碧波拍岸的蔚蓝,另一侧是层峦叠翠的绿浪,游客尽享“车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环岛公路连接南澳大桥、澳呖隧道、莱长渡口、前江码头,串起了国家森林公园、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中国最美海岸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地质公园和海滨浴场等岛上重要景点,源源不断的客流持续激活海岛“蓝色经济”。

海岛的热度之外,乡村的诗意同样动人。潮阳区关埠镇溪西欧村不久前新晋“全国文明村”,村子凭借水网交织的秀美风光,成为市民露营、赏花的新宠。

溪西欧村焕发水乡新颜。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溪西欧村焕发水乡新颜。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这一热度的背后,离不开潮汕环线高速的赋能。随着京灶大桥正式通车,这条交通大动脉让游客“一脚油门”直达村口,不仅吸引本地市民纷至沓来,周边地市的游客更是明显增多,昔日静谧的水乡成了跨市旅游的打卡地。

交通的畅联,让潮汕三市“文化同源、资源互补”的优势加速释放。作为串联汕潮揭的交通大动脉,潮汕环线高速成为激活县域经济活力的重要纽带。数据显示,7月1日至27日,潮汕环线高速累计车流量达241.25万车次,日均8.94万车次,较去年同期日均增长23.19%。这组上扬的数字,折射出三市间文旅互动的持续升温,在车轮的转动中绘就更广阔的文旅图景。

■典型案例

“轮渡游”提供文旅破圈样本

夕阳西下,汕头内海湾波光粼粼,一湾两岸美景尽收眼底。7月26日傍晚,广场轮渡的渡口排起长龙,船上坐满了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在徐徐海风中,人们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海滨美景。

汕头拥有得天独厚的内海湾资源。近年来,随着汕头内海湾环境品质的逐步提升,轮渡旅游项目受到广大游客追捧。无论是白天的内海湾风光、傍晚的夕阳美景,还是入夜后的两岸霓虹,人们总能在船上感受这座海滨城市的独特魅力。

市民搭乘广场轮渡打卡海上落日美景。 受访者供图

市民搭乘广场轮渡打卡海上落日美景。  受访者供图

这个暑期,广场轮渡热度居高不下。据汕头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1日至27日,广场轮渡水上客运达到22.8345万人次。一张张船票串联起的不仅是跨江的行程,更是游客与城市深度对话的纽带。

今年暑期,汕头还创新推出“轮渡1元+”文旅航班,新增9元的文旅增值服务,将传统水上交通升级为融合文化体验、滨海观光的旅游新IP。手绘登船船票自带复古滤镜,海洋和侨批主题打卡装置成为新晋拍照点。在25分钟的航程里,游客可一览大桥横跨碧波,也能尽情追一场海上日落。

汕头推出“1元+”轮渡项目,市民可在船上领略一湾两岸风光。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汕头推出“1元+”轮渡项目,市民可在船上领略一湾两岸风光。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记者在船上采访时发现,轮渡项目以外地游客亲子出行、好友结伴为主,也不乏前来体验全新项目的本地市民。“我们从惠州过来的,趁着暑期带孩子来感受下大海风光。”游客周旭告诉记者,这次专程到汕头乘坐广场轮渡,船上的特色装饰和内海湾风光让一家人感觉不虚此行。

“汕头这个做法非常好,在全省范围内都有推广意义。”在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当下许多城市的桥梁、地铁不断增多,过江交通工具已不成问题。汕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海洋资源优势,将轮渡打造为城市文旅项目,可以丰富城市文旅体验,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文旅破圈样本。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张晓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肖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