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紧抓重大政策机遇,充分释放利好叠加效应

作者 张翊伟;李心迪 2025-05-13 11:11

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南沙联合举办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简称“南沙金融30条”)。相关阅读>>>

凯风自南,沙炼成金。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南沙金融30条”发布是南沙发展史上又一件大事、喜事。当前南沙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期,遍地金沙,机遇如潮,恳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国家部委以及省、市各部门继续关心支持南沙,加强业务指导、深化协同联动,推动金融改革任务在南沙高效落地。

“期待各金融机构把握机遇,在南沙布局更多功能性机构、创新型业务,共同书写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我们将全力激活改革创新开放三大动力,着力打造‘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的营商环境,以全周期服务、全要素护航、全天候响应,与广大企业并肩弄潮、共创未来。”刘炜说。

同时,刘炜指出,南沙始终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殷切关怀,承载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国家战略,肩负着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使命。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南沙金改15条”,拉开了南沙金融改革创新的序幕;2015 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南沙片区发展特色金融;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南沙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创新功能承载区;2022年以来,《南沙方案》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政策密集落子,再到今天重磅发布的“南沙金融30条”,这一桩桩、一件件,见证了南沙金融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黄金十年”,体现了国家对南沙开发开放的厚望重托。

刘炜介绍,在重大金融政策赋能下,南沙金融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南沙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0.8%,集聚广期所等重大平台,落地2000亿元广州产投创投母基金,稳居全国飞机租赁产业第三极,推出超百项金融创新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沙经验。

当前,南沙正深入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展策略,以促进南沙的开发开放全面展开,其中金融港是关键一环。对此,刘炜强调,南沙将紧抓重大政策机遇,充分释放各项利好叠加效应,全力打造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为此,南沙将着力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打造更高质效的科创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关键共性技术,支持科技创新债券等融资模式发展,推动金融资源落到战略性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支持广州数交所、全球数源中心开展数据流通交易服务。

二是构建特色金融体系,培养更强动能的产业发展优势。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推动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领域。立足海港、空港资源禀赋,提升金融对航运贸易支撑作用,拓展飞机、船舶等国际租赁业务。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帮助金融机构触达客户更精准、拓展业务更广泛。

三是对接港澳规则机制,拓展更大空间的互联互通市场。高效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资金结算、跨境保险、跨境股权投资,推动港澳居民跨境支付、跨境信用融资便利化。内外联动发展期现货市场,支持广期所与香港交易所合作推出新品种,建设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区。

四是深化开放创新探索,营造更加便利的跨境投融资环境。深化金融制度型开放,支持更多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加快人民币资本金结算业务落地,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围绕企业“出海”需求,联动金融机构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项目对接等专业服务。

南方+记者 张翊伟 李心迪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