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张九龄墓出土珍品首次“回乡”展出

南方+  2025-05-17 14:56

《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和他的时代》开展仪式现场。阙紫晴摄

《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和他的时代》开展仪式现场。阙紫晴摄

张九龄及其家族墓出土的青釉碗、滑石碗等文物首次回韶关展出。 南方日报记者唐音摄

张九龄及其家族墓出土的青釉碗、滑石碗等文物首次回韶关展出。  南方日报记者唐音摄

5月16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和他的时代》开展仪式、文创研学荟、南粤鉴真文物公益咨询鉴定、“博物馆里的广式生活方式”非国有博物馆联展等活动同步亮相韶关市博物馆。

《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和他的时代》作为主会场活动重磅展览,分为盛唐气象、山河万里、大唐荣耀、唐诗新风四个部分,分别从社会生活、科举入仕、唐代交通、海陆贸易、政治外交、诗歌文学等多个方面展示大唐开元年间的盛世景象以及“岭南第一人”张九龄在其中的历史功绩和深远影响。

陶瓷、碑刻、玉饰、拓片等百余件唐代珍贵文物从广东省博物馆、深圳望野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等地汇聚韶关。其中,张九龄及其家族墓葬出土的滑石碟、青釉碗、玉饰等器物以及清代仿宋张九龄告身帖石刻均为首次“回乡”在韶关展出。

张九龄(公元678—740年)是唐代首位岭南籍宰相,以“九龄风度”闻名史册。作为“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力主开凿大庾岭新路,联通南北商贸;其起草的《敕渤海王大武艺书》等外交文书,彰显大唐“协和万邦”的气度。展厅中,《曲江集》诗作《感遇十二首》《望月怀远》等,以兰桂、明月寄寓高洁志趣与家国情怀,诗风清雅,影响李白、杜甫等后世大家。展览还还原唐代科举制度,通过“宰相粉”传说(张九龄夜读时母亲特制充饥米粉),讲述寒门学子奋斗历程。

开展当天,韶关市博物馆还创新推出“九龄风度+”沉浸式体验矩阵,四大玩法同步开启引爆现场人气。市民穿梭在古今交织的场景中——或与华美汉服打卡留影,或品“韶关茶”对话茶道,或跟着唐风模特线索收集限定徽章,或留下专属墨宝……在这场“虚实交织”的场景中解码岭南文脉。

2025年5月17日,《南方日报》A05版头条报道。

2025年5月17日,《南方日报》A05版头条报道。

南方+记者 唐音

图片:阙紫晴 唐音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