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社区“微分类”撬动治理“大格局”

江门先锋 2025-05-21 16:03

台山市是著名的侨乡,主城区总面积156.7平方公里,下辖18个社区,人口约32万。为避免出现社区管辖范围过大、发展定位模糊、治理力量薄弱等问题,台山市探索建立社区分类治理工作模式,通过工作精准指导、社区精细服务、资源精确赋能,打造党建引领城市精细化治理新样板。

聚焦一个目标,

精准指导推进分类治理。

瞄准“职责更明晰、管理更精细、服务更高效、群众更满意”的定位,创新“1+2+4”工作法推进社区分类工作。

一个部门牵引,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因地制宜设置城市社区办公室,配备一批专业精、业务强、熟悉一线干部,强化社区分类精细化治理顶层设计。

两项思路分解,按照“地区先拆分、功能再划分”的工作思路,科学调整社区规模,对园田、上朗等6个常住人口超2万人的超大社区进行拆分,将华侨建筑连片区域归并至南塘社区统一管理,为社区治理松绑提效。此后,精准划分社区类型,综合区域位置、人群结构、发展特质等因素,将社区划分为老旧社区、物业社区、历史文化街区社区、村改社区等类型,明确治理方向。

台山台城环南社区公益学堂举办小小消防员职业体验课

四级体系协同,发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微单元”四级体系力量,深入开展走访摸排,围绕居民“急难愁盼”找准社区分类治理“切入口”。

锚定三类社区,

精细服务提升治理效能。

形成“一类一策”有效指导分类治理,有的放矢凝聚多元主体自治热情,以典型示范社区激活治理“一池春水”。

台山市举办志愿楼长表彰大会

以服务联动护航老旧社区。引导志愿楼长、党员群众等组建250个楼事会,破解老旧社区散楼管理难、志愿楼长“单打独斗”的困境。围绕楼宇文明公约、公共设施维修等方面,细化楼事会工作职责、议事规则,并充分发挥餐饮、汽修、医疗等领域“社区合伙人”优势,逐步升级志愿楼长激励机制,实现服务“一栋楼”向共建“一片区”转变。

台山市南塘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举办市集活动

以文化联育活化历史街区。作为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台城历史文化街区拥有40多条连片骑楼街、1000多幢骑楼,是台山华侨、乡亲重要的城市记忆。南塘社区管辖着包括台城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老城中心区,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联动台山华侨历史文化协会等力量,开展“寻宁城历史印记·讲百栋骑楼故事”活动,设置“我在侨博馆修文物”公益学堂特色课,擦亮文化社区品牌。

以合力联议赋能物业社区。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点将服务送至家门口,发动超30家物业、社会组织捐资建成休憩长廊、儿童设施等一批“微实事”,并通过开展趣味运动会、搭建议事品牌等方式让“陌邻”变“睦邻”。目前,台山市81.7%的住宅小区成立业委会,共治共享格局进一步完善。

凝聚多方力量,

精确赋能强化资源保障。

通过链接台山市直部门力量,推动资源精准下沉,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台山台城侨光社区公益学堂带领学生走进华侨博物馆

畅通协商渠道,推动13个市直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将燃气安全隐患、公共停车位紧缺等发展堵点列为重要议题,搭建起城市治理议事协调平台,比如推动城管、市监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队,共解历史街区流动商贩占道经营难题;整合多部门资源完成9个、启动10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

做优精准服务,依托“双报到 双服务”机制,形成资源供给和居民需求两项清单,制定发布每月党群服务菜单,为不同群体打造专属服务空间,有效提升社区服务力。比如,针对物业社区年轻家庭多、托育需求大的情况,发动62个市直单位定制教育科普、职业体验等公益学堂精品课129门。

(来源:中共台山市委组织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