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苹果用户购买小米手机!”雷军在喊出这句话时差点没憋住笑。
9月25日晚,小米董事长雷军举行个人第六次年度演讲,同时发布了小米17系列手机等新品。由于此前的高调改名,因而小米17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对标iPhone”的标签。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iPhone”“苹果”这些词在这场发布会被提及的频率之高,甚至让人一度怀疑这究竟是小米发布会还是苹果发布会。发布小米17系列时,雷军也在各项指标中频频对标iPhone,而在发布会后的群访中,他对小米17系列改名进行了进一步回应。
“希望大家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苹果手机的续航能力一直被外界所诟病,因此这一点也成为各家国产厂商对比的重点。
小米发布会现场播放的续航测试视频显示,在连续测试超过12小时后,iPhone17自身电量和一块中途安装的5000mAh磁吸充电宝电量已耗尽,但小米17还剩26%的电量。
而雷军也在发布会上高调表示,小米17电池容量是iPhone17的两倍。甚至他还发布了一款“嘲讽拉满”的配件——厚度6毫米的磁吸充电宝,售价299元。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这一点源于苹果砍掉了原本的MagSafe电池,而今年新推的MagSafe电池主要用来适配iPhone Air,且售价达到799元。“iPhone不做的我们来做,在座的苹果用户,你们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在我这里许愿。”雷军的一席话引得全场哄笑。
改名为“小米17”曾一度引发热议,对此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之所以改名,是因为“太强了”。
“这一次我们从小米16改名叫小米17,引起的舆情也挺令我惊讶的。”在发布会后的群访环节,雷军表示,很多人对小米有些刻板印象,但这一代的产品力是跨代升级的,非常“炸裂”。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其实小米在5年前就已经喊出了对标苹果的口号,而在今年8月末发布的澎湃OS 3系统中,融合苹果生态也成为重点,可以实现通知流转、镜像回复信息等功能。
雷军认为,只有对标,才能一步一步从接近到领跑。“我觉得苹果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需要我们每一家公司都潜心学习。这次iPhone 17系列卖得非常好,相对过去的iPhone往前迈了一大步。”雷军对苹果公司依旧高度评价。
但他也表示,在很多技术领域里面,小米17都做到了领先,电池、屏幕、散热、传感器等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苹果。“这是我们敢改名小米17,敢正面对垒的底气和勇气,我们想通过改名这个行动,让大家重新认识小米手机,重新表达出我们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雷军表示,自己相信小米17的销售会超过预期,但跟苹果的竞争还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我们还是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把每个细节做好。”
突破重点在屏幕
那么,雷军所说的“把细节做好”,做得如何呢?
全新的小米17系列由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三款机型组成。配置上均采用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小米金沙江电池、徕卡Summilux影像系统等,屏幕尺寸分别为6.3英寸(小米17/Pro)和6.9英寸(Pro Max)。
小米17系列也是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全球首发,该芯片采用第三代3nm制程工艺,移动平台史上最高主频4.6GHz。而在电池续航上,小米17也将7000mAh的大电池装载进来。
小米17 Pro的两款机型,此次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背部摄像头模组周围的小块屏幕,小米将其命名为妙享背屏,支持个性化壁纸、AI壁纸、萌宠、动态通知、便利贴、大头贴等多种功能。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但这块屏幕究竟该怎么用?雷军在发布会上举例了多个场景,包括可以显示航班号、外卖进度、打车车牌号的背屏助手,依靠AI识屏能力的便利贴功能,以及自拍功能等,雷军还带来一个“专属彩蛋”——复古掌机保护壳,装上它,手机即刻变身经典游戏掌机。
当苹果终于将自适应高刷带到iPhone 17系列全部型号时,小米则在屏幕领域更加探索了一步。
其中小米17搭载了全新M10发光体系,这是小米首次深入屏幕发光层的材料创新。而小米17 Pro Max在搭载M10发光体系和国产新型红色发光主材的同时,推出了最新一代屏幕技术“超级像素”。
该技术采用“全RGB像素排列”,每颗像素拥有完整的三色子像素,子像素间距突破17μm,改善了传统OLED屏需要一直借用相邻红蓝像素点才能显示完整RGB的弊端。这让屏幕在清晰度比肩传统2K的同时,功耗还大幅降低。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南方+ 葛政涵 拍摄
当晚发布会上也公布了售价,并宣布各款手机将于9月27日开售。其中小米17起售版本(12GB+256GB)为4499元,最高配(16GB+512GB)为4999元。小米17 Pro售价为4999(12GB+256GB)元至5999元(16GB+1TB)。小米17Pro Max有些特殊,它的最低配版本直接从12GB+512GB起跳,售价5999元起。
南方+记者 葛政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