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民生答卷”铸就医改“连州样板”

作者 黄津;曾亮超 2025-09-26 15:20

“以前做个CT要跑30公里到县城,现在在镇卫生院拍片子,结果县医院直接认,真是省心又省钱!”连州市星子镇72岁的陈老伯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年,如今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享受与县级医院同质化的检查服务。群众的点赞,是连州市深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成效体现。

作为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连州以“一家人、一盘棋”的改革魄力,通过管理体制创新、资源共享下沉、服务能力升级,依托医共体建设将53万城乡居民的健康守护网越织越密。

数据显示,连州县域内住院率已连续十年超90%,“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从蓝图变为现实,“连州模式”更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医共体典型案例,为全国县域医疗改革贡献了连州智慧。

群众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彰显了连州医共体的建设成效。

群众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彰显了连州医共体的建设成效。

连州建设医疗共享中心,让患者在基层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检查服务。

连州建设医疗共享中心,让患者在基层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检查服务。

连州深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惠泽广大百姓。

连州深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惠泽广大百姓。

破局

从“九龙治水”到“一体管理”

体制机制创新激活改革动能

顶层设计一盘棋,资源整合一股劲。历经多年探索,连州让医共体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反应”。

在医改深水区,连州率先破解“条块分割”难题。2019年,连州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谋划,调配30个独立编制成立连州市医疗总院,构建“1个总院+19家医疗机构”的紧密型架构,下设党委、财务、信息等7个统一管理部门,实现“人事、财务、药械、质量”等核心要素“九统一”。这种“管办分离、职权分明”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以往县、镇、村医疗机构“各自为战”的壁垒。

医共体建设中,连州构建起“1个总院+19家医疗机构”的紧密型架构。

医共体建设中,连州构建起“1个总院+19家医疗机构”的紧密型架构。

更具突破性的是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通过整合医学影像、检验、病理等6大“资源共享中心”,连州实现大型设备跨机构共用、检验结果互认,仅医学检验中心就推出近500项标准化检测项目,帮助患者快速找出病因,每年为患者节省数百万元检查费用。

“我们把CT机、检验设备变成‘流动的资源’,让乡镇卫生院也能开出‘县级水平’的诊断单。”连州市医疗总院副院长、负责人吴春松说。

下沉

从“单向输送”到“能力共生”

县镇村三级网络重塑就医格局

优质资源“沉下去”,健康福祉“浮上来”,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专家级”服务。

“以前肝癌患者要去广州手术,现在连州人民医院就能做腹腔镜肝切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患者的话,道出连州医院能力跃升的蝶变。

通过与13家省市级医院结对,19个“名医工作室”扎根县域,连州建成清远首个肝病中心,在DRG能力指数方面,连州市2023年在全省57个县(县级市)中位列第9,CMI值位居全省第1。在学科专业建设水平评价中,连州市综合排名第12,其中感染专业名列全省榜首。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

资源下沉不止于“人才走下去”,更在于“能力留下来”。

连州创新“县招县管镇用”机制,近三年为乡镇卫生院输送263名专业人才,打造连州、星子、东陂3个基层医疗区域中心,推动一、二级手术量同比增长57.79%;同时,中医药服务“遍地开花”,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2024年基层中医诊疗占比达40.2%,“银针草药”成为山区群众的“健康守护神”。

连州创新“县招县管镇用”机制,近三年为乡镇卫生院输送263名专业人才。

连州创新“县招县管镇用”机制,近三年为乡镇卫生院输送263名专业人才。

智联

从“信息孤岛”到“数据融通”

数字赋能构建健康服务新生态

一根网线连县镇,一个平台管健康,连州近年致力搭建医疗信息化平台,让“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少跑腿”。

凌晨两点,大路边镇卫生院传来急促的求助——一名胸痛患者急需会诊。通过连州远程会诊平台,县医院专家10分钟内完成诊断,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这得益于连州构建的“24小时远程会诊+电子病历实时共享”体系,截至2025年6月,累计完成远程会诊超千人次,急会诊响应速度跻身全省县域前列。

连州远程会诊平台。

连州远程会诊平台。

在检验检查互认领域,连州更是走在全省前列。通过与广东省检查检验共享平台对接,798家医疗机构实现结果互认,共享互认超2800人次,累计为群众节省费用近12万元。截至目前,连州累计跨机构检查7404人次,大型医疗检查设备共享机制被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医共体中推广应用。

“共享中心药房”的创新则让药品调拨“一键直达”,107例跨机构药品调配案例,破解了山区群众“用药难”问题。当地群众对此点赞说:“现在在村里卫生站开降压药,和县城医院一个价、一样快。”

惠民

从“病有所医”到“健康有保”

医防融合绘就长寿之乡幸福底色

医改成效好不好,群众“口碑”是标尺;健康底色亮不亮,数据“说话”见真章。

作为“中国长寿之乡”,连州将医共体建设与慢性病管理深度融合,构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乙肝免费供药机制,累计服务患者58.49万人次,发放药品价值388万元。在星子镇,慢病管理团队定期上门随访,让82岁的糖尿病患者李伯血糖控制达标率从60%提升至93%。

连州入选省卫生健康“百千万工程”综合试点县。

连州入选省卫生健康“百千万工程”综合试点县。

数据显示,连州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均突破93%,公立医疗机构出院病人死亡率下降5.37%;试点推行“先导计划”,超额完成4万筛查任务,筛查出慢阻肺患者1716人;此外,连州还完成全市163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和医保实时报销,实现“一站式”医保结算全覆盖。

“防治管”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体系,让“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在连州成为常态。

这份民生答卷更获得国家层面认可:连州医共体连续四年清远市绩效评价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健康医疗大数据主题赛二等奖,《人民日报》等央媒多次报道其改革经验。“医共体建设不是冷冰冰的政策,而是暖民心的工程。我们力争让每一分改革红利都转化为群众摸得着的健康获得感。”吴春松说。

站在新起点,连州将以入选省卫生健康“百千万工程”综合试点县为契机,擘画更高质量的健康蓝图:规划建设新一代医共体数据中心,推动人才柔性流动,深化“大数据+医保”监管改革……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医共体建设为笔,在粤北大地续写着“健康中国”的县域实践新篇章。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欧洁梅 刘楚健

摄影 南方+记者 曾亮超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