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马踏帮镇扶村工作队:巧用资源,为龙湾村壮大集体经济

作者 周梁 2025-10-21 19:48

走进龙湾村,一面面色彩斑斓、主题鲜明的墙绘格外引人注目。画中,金黄的稻浪、饱满的果实与知识青年返乡建设家乡的场景交织融合,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丰收与乡情。

这是驻电白区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今年1月份,协调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为龙湾村精心绘制的墙绘,朴素的村墙变成了会“说话”的风景线,美化了人居环境,成为了村里的新名片。

朴素的村墙变成了会“说话”的风景线,美化了人居环境。

朴素的村墙变成了会“说话”的风景线,美化了人居环境。

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由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牵头,联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组成,2024年7月向马踏镇派驻了第二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自进驻以来,帮镇扶村工作队秉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巧妙整合各方资源,围绕“五个提升”精准发力,通过盘活沉睡资产、赋能文化教育、导入产业思路,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探索新路径。

在龙湾小学,“四点半课堂”成为孩子们课后期待的乐园。来自高校的志愿者们连续四年在龙湾小学,利用“线下+线上”的融合模式,为孩子们提供常态化的陪伴与学习支持,有效衔接了家校教育,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四点半课堂”有效衔接了家校教育,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受访单位提供

“四点半课堂”有效衔接了家校教育,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受访单位提供

如果说文化教育是软实力的提升,产业振兴则是壮大集体经济的硬招实招。工作队深知,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必须引入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为此,他们积极充当“催化剂”与“连接器”,为龙湾村的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为企业授予“乡村振兴帮扶车间”牌匾,多方合力为龙湾村建设添砖加瓦。受访单位提供

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为企业授予“乡村振兴帮扶车间”牌匾,多方合力为龙湾村建设添砖加瓦。受访单位提供

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王亮介绍,在他们的努力下,广东联奥绳带科技有限公司、茂名市信立科技有限公司、高畅电子科技(茂名)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落地龙湾或开展深度合作,这些企业年产值分别达200万元、312万元和千万元级别,共同为当地提供了超过300个就业岗位。

“这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产值数字,更是惠及到很多人的民生实事。”谈及产业带来的变化,王亮倍感欣慰,“过去许多村民不得不外出务工,如今他们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产业为龙湾村注入新活力,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就业。

产业为龙湾村注入新活力,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就业。

与此同时,工作队更着眼于长远:村内已闲置十二年的龙湾中学旧址占地约30亩,拥有两栋教学楼,工作队与村“两委”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村内已闲置十二年的龙湾中学旧址牌坊。

村内已闲置十二年的龙湾中学旧址牌坊。

在工作队的积极谋划和引荐下,一个将闲置校舍整体盘活、实现多元化利用的蓝图逐渐清晰——村“两委”计划将其融入茂名市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打造集红色教育、知青文化体验、研学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同时完善配套运动场馆,满足周边村镇居民的健身需求。另外,还计划建设标准化厂房用以引进新企业或帮助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带动文旅、体育与产业发展。

斑驳的龙湾中学旧址期待新生。

斑驳的龙湾中学旧址期待新生。

“让‘沉睡’的校舍重新‘活’起来,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王亮介绍,目前方案已递交审核,期待这里能为龙湾村产业注入新活力。

南方+记者 周梁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