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信宜:平塘马安村以“整村运营”激活高山美丽经济

作者 李阳诗 2025-10-19 14:12

清晨的马安,在竹海的晨光与缭绕的云海中醒来。山道上,前往景区的车辆已络绎不绝;竹林间,古装旅拍的游客裙袂飘飘,笑语声惊起了飞鸟;由老宅改造的民宿客栈悄然满房,主人正热情地为新到的客人办理入住;农家餐馆里,灶火“砰”地一声点燃,准备着“全竹宴”的食材,香气四溢……这个地处信宜深山、海拔850米的小村庄,如今无论晨昏假日,总是一派游客熙攘、生机勃勃的景象。

眼前这幅“热辣滚烫”的乡村图景,正是信宜市平塘镇马安村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整村运营”模式盘活生态家底的变化。

马安村的生动实践,不仅带来了乡村的焕新,也使其在近日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专题会上,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先进典型入选案例汇编,提供了可借鉴的“信宜经验”。

以生态为本底,推动资源价值转化

马安村坐拥3万亩连绵竹海、壮丽云海与天池景观,森林覆盖率超85%。依托这一生态本底,信宜锚定“高山度假旅游目的地”定位,以“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村民参与”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采用EPC+O模式,实行“建设运营一体化”,把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维捆绑起来,按照4A级景区标准推进开发。

通讯员 供图

通讯员   供图

在开发中,信宜注重保留岭南乡村特色,修复夯土墙、镬耳墙等传统建筑元素,对核心区115栋农房进行外立面改造;对83栋民房实施轻改造,美化住房外立面6000平方米。同时完成配套建设村庄公园、美丽庭院等,在主干道、文化广场等区域安装路灯252盏,种植竹子8万株、景观树1040棵,打造“黛瓦黄墙、竹影婆娑”的古村落风貌,这种“微改造、精提升”的策略,既保留了乡土文化记忆,又满足了现代旅游的审美需求。

创新运营机制,实现全域发展联动

步入马安村,吸引游客的除了是风景,还有丰富的体验。村里将武侠主题植入山水之间,游客可以换上古装,在竹林中拍照“对战”,或是参与一场沉浸式的剧本杀;夜晚,金曲演唱会和非遗表演《杯花舞》则点燃了山村活力。

创新的脚步并未止步于地面。信宜首个低空游览项目在这里起飞,“马安竹海-山水双合”的空中航线,让壮丽景致尽收眼底。通过联动周边多个景点,马安村成功融入大湾区“三天两夜”旅游线路,从单一景点变为区域旅游的重要一环。

通讯员 供图

通讯员   供图

人气旺了,住宿需求水涨船高。马安村的民宿集群应运而生:22家特色民宿由企业统一打造或村民自主经营,141间客房在节假日一房难求,平均入住率高达97.52%。此外,引入国际品牌管理的半山云居酒店,则满足了更高端的旅居需求,共同构成了信宜高山民宿的亮丽名片。

同时,马安村在“竹”字上做足了文章。从一桌涵盖20多道菜品的“全竹宴”,到自主研发的“竹林风流酒”,再到精美的竹编工艺品,这条从竹林里“长”出来的产业链,正让古老的竹海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村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马安村通过整村运营盘活闲置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形成“企业盈利、集体增值、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创新共享机制,铸就发展共同体

马安村还通过构建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位村民,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

村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土地租金、门票等收益按比例返还村集体,并创新推行“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实践等获得“奖励分”,直接关联年终分红,形成了“企业盈利、集体增收、村民分红”的良性循环。自2024年9月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其中大湾区游客占比过半,带动就业超200人,吸引110多名外出村民返乡安居。

文明乡风与经济发展在这里同频共振。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将风貌管控、环境保护等纳入积分管理,与分红紧密挂钩。“美丽庭院”评选常态化开展,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2025年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正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最佳印证。

“村集体收入从2022年17万跃升至去年223万,我们实现了美丽蝶变。”马安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萧英北站在竹海广场感慨道。最令他欣慰的是村民精神面貌的焕新:从昔日的观望者,变为今日主动经营民宿、参与服务的建设者。

“环境美了,钱包鼓了,日子更有奔头了!”正在打理民宿的村民萧雄富笑着说。这场从“旁观”到“参与”的深刻转变,正是马安村最动人的风景。

撰文:李阳诗 通讯员 高干

编辑 苏斯铭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