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赶到超,潮州智能卫浴如何完成关键一跃? | 中国瓷都的百亿新程

作者 黄品;陈锦煌 2025-09-26 09:51

▲点击进入专题关注更多资讯

▲点击进入专题关注更多资讯

从潮州市中心沿新风路往凤塘镇、古巷镇前行,这一大片区域是中国乃至世界卫生陶瓷的核心产区。道路两侧,随处可见各类卫浴工厂,拉着陶瓷马桶的货式三轮车,还有铺天盖地的智能马桶招牌……惊人的产业密度,是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

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经历了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坐拥800多家相关企业的潮州,其智能卫浴产业如何从赶到超,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深入推进质量立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智能卫浴产品测试区域。陈锦煌 摄

智能卫浴产品测试区域。陈锦煌 摄

问:面对“散乱污危”,如何根除光鲜背后的隐忧?

策:疏堵结合——淘汰落后产能,规范完善市场监管

数据显示,2015年智能坐便器的销售额为44亿元,到2020年销售规模已经超过15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30%左右。潮州市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学锦介绍,潮州依托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及完善的卫生陶瓷产业配套链,迅速形成智能坐便器产业集群,近5年来呈异军突起之势。

快速增长下,潮州智能卫浴产业暴露出一些先天不足,首先是“散乱污危”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产业提质和区域品牌。

业内人士透露,这类主体多为小作坊、“夫妻店”,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今年5月曝光的违法案例便是典型:有关部门在潮安区登塘镇某加工场现场查处到“JOMOO”注册商标产品,经营者涉嫌假冒注册商标违法行为。

在潮州陶瓷产区,还能见到不少运送产品的三轮车。黄品 摄

在潮州陶瓷产区,还能见到不少运送产品的三轮车。黄品 摄

事实上,潮州已经在行动。今年出台的《潮州市整顿“散乱污危”工业企业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将分三阶段清理整顿“四无”工业企业。

陈学锦坦言,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难以避免存在一些以次充好、假冒侵权、逃避监管等现象,这是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阵痛。他建议,根治需疏堵结合。首先要推动卫浴企业改进生产线,提高良品率,逐步减少落后产能,从源头减少流入市场的次品。其次,继续完善监管的防护网,多方堵上“四无”企业产品流入的漏洞。

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博表示,国内有其他产区通过推动企业入园,利用能耗、环保政策倒逼企业升级,取得不错的效果。他建议,潮州可以通过兴建智能卫浴产业园区,利用政策引导,逐渐提高产业集中度。

问:“智改数转”遇阻,如何从生产装配转向自主创新?

策:“两条腿走路”——招引相关电子企业,推动科研资源向企业需求倾斜

走访中不难发现,活力和内卷互为一体两面,共同构成了潮州智能卫浴产业的独特景观。

“相比其他产区,潮州拥有完备的传统陶瓷产业基础和集群,这是本地智能卫浴活力的来源。”陈学锦解释道,同样的产品,潮州背靠供应链价格优势更强。但也因此,价格战、同质化竞争问题难以遏制。

两位工作人员正逐项检查测试智能卫浴产品功能。陈锦煌 摄

两位工作人员正逐项检查测试智能卫浴产品功能。陈锦煌 摄

在价值链中的定位偏低,也是行业亟须摆脱的桎梏。“潮州的强项在陶瓷,短板在电器。”王博表示,潮州智能卫浴离产业链上下游较远,对产品设计、品牌开发、控制芯片的高价值生产环节涉足较少。“智能马桶中智能盖板控制系统部件等,需从外地采购或定制,多数陶瓷企业无法自主开发。”陈学锦说。

智能卫浴本是“智”和“数”的产物,但本地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却并不顺利。

陈学锦表示,有限的土地资源制约着企业设备改造,同时,建设智能工厂需要购置大量的自动化设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等,前期投入资金巨大,中小规模的企业难以承担。

然而,这不意味着潮州在创新链上的脱节,本地智能卫浴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知,为产品功能创新提供新思路,且专注研发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我们组建了40多人的研发团队。”广东樱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洽明表示,公司注重引进人才和技术创新,实现了智能盖板到整机的全链条生产开发。

潮安智能卫浴博览会上参展的马桶。林楚楚 摄

潮安智能卫浴博览会上参展的马桶。林楚楚 摄

由此可以看出解题之道:通过招引和培育“两条腿走路”,实现补链强链,带动企业智能化改造。

一方面要大力招引。王博表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电子企业实现自主研发,小企业需要依赖配套产业建设。

欧美特卫浴负责人蔡仙荣建议,可以定向招引核心零部件企业进驻潮州,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缩短交货周期,让核心部件供应更稳定,更高效。广东乐贤卫浴有限公司智能产品项目经理陈永明则建议,应该强化产业协同,搭建集产品检测、质量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电商直播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科研资源向企业需求倾斜,培育更多在电子部件方面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陈学锦表示,当前本地科研机构主要是做共性研究,很难匹配到企业实际研发需求,“如果能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设计、研发解决方案,可以切实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事实上,相关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今年,深潮智能卫浴产业协同发展联盟正式揭牌成立,推动协会联合恒洁、梦佳、樱井等龙头企业共同发起,邀请房地产业、酒店业、电商平台、大家电品牌、电子核心零部件企业、高校、认证机构、检测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参与联盟建设,共同推动智能卫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问:产业品牌缺位,如何破局“有产值无溢价”?

策: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产品提质打基础,数字营销强赋能

2015年,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的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全社会对于中国制造的热议。蔡仙荣认为,文章为国人普及了智能卫浴品类,极大带动相关产品销售增长。

时过境迁,当年“马桶盖事件”背后折射出的制造业品牌力不足,至今还困扰着潮州。如何打破“有产值,无溢价”的常态?

潮州智能马桶已由最右的“基础款”演变出多种风格配色。陈锦煌 摄

潮州智能马桶已由最右的“基础款”演变出多种风格配色。陈锦煌 摄

陈学锦认为,品牌建设周期长、投入高,需要的是品质和时间的沉淀,代工起家的企业缺乏打造品牌的主动权。“做贴牌起量很快,但是做品牌的好处也很明显。”蔡仙荣表示,自有品牌会让代理商对企业产生黏性,在消费者心里也更有认知度。

品牌建设,或许可以倚靠更高层次的整合。陈永明提到,潮州智能卫浴的崛起需要集体的力量,当单个企业势单力薄时,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是地方产业升维的必然选择。王博也持相同观点,“要做好中长期规划,政策上要做好引导和宣传。”

对此,潮州正在积极行动。近日印发的《潮州市智能卫浴品牌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建立品牌管理、监管、运营三大体系,着力打造“潮州智能卫浴”区域品牌。这意味着,品牌建设被提到了政策高度,并将系统性执行贯彻。

陈学锦认为,提质是首先必须做的,质量参差不齐对品牌的伤害很大。此外,他表示,要继续打造“家门口”的展会,不仅能带动企业销售,更重要的是对外展示品牌,提高区域影响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字营销赋能。陈永明表示,有关部门可以搭建潮州智能卫浴产业直播基地、组织新媒体营销培训、引入顶尖品牌咨询机构等,帮助和引导本土企业补上品牌营销的短板。

作为产业的一分子,企业家应该在区域品牌建设上担起责任。王博表示,潮州企业家需要改变“小富即安”的观念,多与其他产区交流合作,以做“百年老店”的心态持续开拓市场。

南方+记者 黄品

故事

聚焦产品痛点进行“微创新”

“潮州产”轻智能马桶成爆款

在智能卫浴竞争日趋同质化的当下,潮州企业正试图通过深度洞察用户需求、开展精细化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

从普通马桶到卫浴五金,再到智能整机,潮州卫浴企业欧美特逐步拓展产品线,目前在全国已拥有500多家经销商。面对智能卫浴领域的激烈竞争,企业坚持投入研发,组建专门的陶瓷体开发团队和智能模块研发小组,持续探索差异化产品路线。

凭小巧遥控器“微创新”成为爆款的智能卫浴产品。陈锦煌 摄

凭小巧遥控器“微创新”成为爆款的智能卫浴产品。陈锦煌 摄

2024年初,欧美特公司捕捉到轻智能马桶市场的创新机会。当时市面上多数轻智能产品不具备遥控和座圈加热温度显示功能,对老年用户来说操作流程过于复杂。企业迅速联合主板供应商,共同开发出一款配备小巧遥控器、实时温度显示屏,并集成泡沫盾、香薰除臭等功能的轻智能马桶。该产品不仅解决了传统产品操作不直观、座圈温度无法精准调控的痛点,也更贴合全龄用户的真实使用习惯。

产品上市后迅速获得市场认可。据企业销售部经理洪杰煌介绍,该产品去年上市至今,月平均销量超3000套,成为不折不扣的“爆款”。这一成功背后,折射出潮州卫浴产业创新的新思路:从盲目堆砌功能转向切实解决用户需求,以更具人性化、场景化的设计实现价值突围。

此外,欧美特公司还较早布局了细分场景产品线,推出儿童卡通系列、适老扶手智能座便器等,展现出持续创新的潜力。在竞争激烈的智能卫浴市场中,潮州企业正通过更多这样的“微创新”“真创新”,逐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与选择。

陈锦煌

延伸

潮州智能卫浴“以展兴产”强品牌

“家门口的展会”撬动数十亿元订单

在智能卫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潮州凭借“家门口的展会”打破地域限制,为智能卫浴企业拓展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第三届潮安智能卫浴博览会现场,客商和卫浴商家洽谈。黄品 摄

第三届潮安智能卫浴博览会现场,客商和卫浴商家洽谈。黄品 摄

潮安智能卫浴博览会自2022年首次举办以来,规模与影响力逐年攀升。首届博览会即吸引150多家企业参展,意向订单金额突破16亿元;第二届展会吸引179家企业参展,意向订单金额增长至20亿元;至今年第三届,展会在五天展期内达成意向订单金额超26亿元,参展企业数量增至近300家,涵盖智能马桶、浴室柜、五金配件等全产业链品类。

展会的连续成功举办,不仅直接拉动订单增长,更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潮州加速集聚。近年来,古巷镇、凤塘镇等产业集聚区吸引一批智能盖板、核心模组企业落户,进一步强化智能卫浴产业的本地配套能力。

“参展成本降低了,但接触到的高质量客户反而更多,每次展会都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志同道合的经销商。”潮州本土智能卫浴参展企业代表蔡仙荣表示,博览会不仅促成了短期交易,更逐步树立起“好卫浴、潮州造”的区域品牌形象,帮助企业与全国采购商、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随着潮州会展中心及配套酒店加快建设,本土展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潮州市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学锦指出,展会经济应被视作长线战略,通过持续投入与宣传推广,逐步实现从“主动招展”到“品牌引商”的跨越。

陈锦煌

声音

以自主研发改写低价竞争局面

在潮州智能卫浴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广东樱井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探索出一条以自主研发驱动产品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智能卫浴部件产线。陈锦煌 摄

智能卫浴部件产线。陈锦煌 摄

该公司专注于智能马桶及水箱水配件等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智能卫浴企业欲破低价竞争之局,唯有着力于产品技术创新,以卓越研发与设计铸就核心竞争力。”广东樱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洽明表示。樱井科技在潮州和厦门两地组建了一支40余人的研发团队,涵盖软件、硬件、产品结构、注塑及装配全流程,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链条自主开发能力。

这支技术团队成为樱井产品创新的核心引擎。企业多款智能马桶产品依托过硬技术、可靠质量以及持续优化的用户体验,不仅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更远销海外市场。黄洽明认为,工业设计不仅关乎“产品颜值”的提升,更是系统性的用户体验创新和核心技术自主化的关键过程。“只有掌握自主研发能力,才能持续迭代产品、精准响应市场需求,真正走在行业前沿。”

樱井科技的实践表明,在潮州智能卫浴产业实现智能化跃升的进程中,工业设计已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但对于大量中小企业来说,这仍是一个“叫好却难落地”的命题。

潮州市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学锦指出,目前中小企业多依赖外部机构进行研发,面临“定制难、费用高、对接慢”等难题。尽管潮州拥有韩江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致力于陶瓷材料研发与成果转化,但其研究多聚焦行业共性技术,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快响应的定制需求。

陈学锦建议,高水平科研平台可进一步开放服务接口,推出灵活、平价、针对性强的技术支持方案。同时,他认为潮州可借鉴九牧、瑞尔特等国内顶尖企业经验,在厦门、深圳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借助外地人才资源助力潮州制造。

陈锦煌

编辑 余丹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