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赋能水产业,大沥举行首届迎海渔博会

作者 熊程 2025-09-12 18:21

9月12日,由佛山南海大沥迎海水产交易中心主办的首届迎海渔博会开幕。活动为期三天,将同步开展水产品展示、深度研讨交流、商务合作洽谈等多维度活动,为加速水产行业转型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水产新地标建设注入新活力,助力南海人文经济发展。

9月12日,首届迎海渔博会开幕。

9月12日,首届迎海渔博会开幕。

华南领先,加快打造新地标

近年来,大沥镇全面践行人文经济学,推动各大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作为人文经济赋能的重要成果,迎海水产交易中心于今年6月14日正式全面投入运营。中心位于广佛交界的核心地带南海区大沥镇,总占地约200亩,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现已建成16万平方米,汇聚1000余个商铺。从面积看,迎海水产交易中心是华南最大海产品交易中心。其愿景是立足大沥、面向湾区、走向全国,构建“线上数字平台+线下批发中心+全球贸易”三位一体的创新产业生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水产新地标。

本届渔博会正是迎海水产交易中心这一新地标功能与价值的集中展现。迎海集团总裁李冠桦表示,当前水产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迎海水产交易中心作为华南地区超大型的水产交易市场,更加聚焦行业前沿发展动态,关注水产行业绿色高效发展,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能够为水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质增能,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首届迎海渔博会现场热闹情景。

首届迎海渔博会现场热闹情景。

展会汇聚了超过百家优质水产品门店及三十余个专业展位,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水产养殖、精深加工设备、贸易流通体系及海鲜美食创新应用等全产业链的最新成果。展会精心规划,按功能分区打造了“水产展览+海鲜美食展”一体化沉浸式体验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注重人文关怀与知识普及,现场特设海洋水产科普区,通过互动展板生动展示各类水产品的生长周期、营养价值及养殖知识;更有“小小渔民”体验游戏区,孩子们可以在妙趣横生的捞鱼游戏中,边玩边学,感受海洋魅力,从小培养对水产行业的认知与兴趣。

日夜联动,激活消费新动能

首届渔博会与迎海海鲜嘉年华深度融合,以海产品展示与现场美食体验为纽带,创新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有效激活水产消费新活力。

除专业展览与商贸活动外,9月12日至14日17:30-23:30,“迎海海鲜美食嘉年华”也同步上演,与日间展会形成“日夜联动”的盛况。嘉年华集结了众多知名酒楼与特色小吃摊位,在璀璨灯光与悠扬音乐的映衬下,为市民游客奉献一场视觉与味觉的饕餮盛宴。市民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现做现卖、品质与口味俱佳的海鲜美食——从烧烤、刺身到蒸煮炸焗,解锁海鲜的N种吃法,更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表演,沉浸式感受嘉年华的热烈氛围。

本次展会创新采用“海鲜美食+商贸展览”双轮驱动模式,深度整合了水产加工、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资源,真正实现了“从海洋到餐桌”的一站式无缝体验。现场餐饮“大佬”们限时推出门店同款特色菜,让市民游客足不出“会”即可一站式尝遍各种海鲜名菜。迎海本地商户更是自做自销,确保了食材的新鲜与品质。35个精心布置的美食摊位,包括土耳其烤肉串、瓦缸炭火吊烧、鲜榨果汁、脆皮烤鸡翅、新派泡菜豆腐、各色柠檬茶果茶等,烟火气十足,极大地激活了水产消费活力,成为吸引市民游客、拉动夜间经济的强力引擎。

围绕“海洋牧场”与“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两大议题,各方专家展开深度研讨。

围绕“海洋牧场”与“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两大议题,各方专家展开深度研讨。

此外,迎海首届渔博会还紧扣“产业融合”定位,围绕“海洋牧场”与“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两大议题,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相关监管部门及企业代表,从行业信息、实践案例、政策解读三大维度展开深度研讨,深入解读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水产食品安全、行业财税优惠等热点,并就市场洞察、品牌战略及全球海产品贸易新规则展开研讨,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思路。

采写:南方+记者 熊程

通讯员 沥宣

通讯员供图

编辑 陈禧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