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了能喝水,热了能纳凉,累了能歇脚,手机能充电……在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城区社区的红心服务驿站,这句承诺不仅是字面上的标语,更是城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创熟”理念构建熟人社区、链接“社区合伙人”的生动实践。
大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在发达工业园体系的支撑下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人口总数不断攀升,城区社区作为肇庆高新区的主城区社区之一,流动人口占到常住居民一半以上。邻里关系冷漠、家园认同感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基层治理的效能。
如何服务好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大旺群众?城区社区以“创建熟人社区”为理念,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空间重构、模式创新和资源整合,着力打造“红心驿站”,以服务聚人心、以活动聚人气,真正让党群服务中心走进群众心中。
空间重构
阵地升级提升综合服务效能
走进红心驿站,通透开阔的共享服务区让人眼前一亮,这里不仅是服务场所,更是邻里互动的“熟人空间”。在充分调研居民密度、年龄结构、家庭组成等需求前提下,城区社区对原距离相近的第三、第四党群服务站进行整合,在保留原有服务事项的基础上严格压缩办公区域,把更多空间留给服务功能,为“创熟”搭建物理平台。
如今的驿站,功能分区清晰明确且充满“熟人氛围”——
老年人活动区里,棋牌桌、阅读刊物摆放整齐,老人们围坐一起下棋读报,时而唠唠家常,陌生邻里在棋局与闲谈中逐渐熟悉;
儿童服务区成为孩子们课后的“快乐天地”,各类益智书籍与玩具吸引着孩子欢聚,家长们则在一旁交流育儿心得,不经意间拉近了距离;
特色功能区集成议事、调解、科普等功能,居民可在此畅聊社区事、解决烦心事,在共同商议中增强归属感;
暖心便民区更是“宝藏角落”,24小时自助便民复印机、打印机、照片冲洗,多功能工具箱、铁铲等工具随时可用,居民凭身份证登记就能借用归还,在物品借还的互动中传递信任。
从书籍影视阅览角到议事活动咨询角,从便民服务功能角到无烟等候区,每一处设计都紧扣居民日常需求,真正实现“一隅空间,包罗万象”,为全龄群体提供“零距离”服务,更让空间成为“创熟”的催化剂,加速熟人社区建设。
模式创新
全时守护织密邻里暖心纽带
“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这是城区社区创新推出的“红心365”党建品牌。该品牌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居民潜在需求与高频事项,以“用心、热心、细心、爱心、恒心”的“五心”服务标准,持续拓宽服务深度、长度与广度,打破邻里隔阂,让温暖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驿站外,肇庆高新区滴滴巴士及校车停靠站点旁,无烟等候区成为家长与乘车居民的“避风港”,更成为邻里相识的“社交场所”。无论晴雨、酷暑、寒冬腊月,等候孩子放学的家长、候车的居民都能随时走进驿站歇脚,享受凉爽舒适的环境。
“陈姐,进来等小孩放学吧,驿站里头凉快。”这样的亲切招呼,每天都在驿站门口上演,一句简单的问候、一次共同的等候,让陌生家长逐渐成为朋友,让邻里关系在日常互动中升温,成为社区“创熟”温度的生动写照。
在驿站内,居民24小时均可以通过身份证识别进入驿站乘凉、充电、歇脚。同时,城区社区还积极倡导共建共享理念,在驿站设置便民共享工具设施,让居民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推动社区自我服务与管理机制良性运转。
居民主动维护设施、参与服务监督,在共同打理驿站的过程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信任,让服务从“社区提供”变成“居民共建共享”,进一步夯实了熟人社区的根基,让“创熟”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资源整合
多元服务覆盖全龄段需求
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丰富“创熟”内涵,驿站积极拓展合作版图,城区社区以“社区合伙人”理念整合辖区医疗、理发、培训等服务力量,打造多元功能板块,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服务,更让“合伙人”成为推动“创熟”的重要力量。
每周,爱心理发区里,志愿者理发师——作为社区的“服务合伙人”,娴熟地为老人、孩子修剪头发,理发过程中的闲聊打趣,让邻里情谊在剪刀的开合间悄然生长。
健康小屋里,医护人员——另一批“社区合伙人”,耐心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提供健康咨询与义诊服务,专业的讲解与贴心的叮嘱,不仅解决了居民“理发难”“看病远”的小烦恼,更让驿站成为邻里间传递温暖、增进感情的纽带。
这些常态化的公益服务,由“社区合伙人”共同参与,让服务更具温度,也让“创熟”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此外,城区社区还与区内爱心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双方成为紧密的“社区合伙人”:社区为机构提供培训微基地,机构则为社区提供月度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平台,形成“资源互补、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在红心驿站里,老人与孩子相伴互动,邻里间闲话家常,亲友间温馨相聚,“社区合伙人”带来的丰富服务与活动,不仅增进了邻里情感,更激发了社区协同共治的新动能,让“创熟”从理念变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
尽管城区社区红心驿站仅有83平方米,却在“空间优化+服务提质”双管齐下,盘活了闲置资源,将全天候便民服务落到实处,更以“创熟”理念为指引,让小空间成为熟人社区的“孵化器”。从基础的喝水、充电、歇脚,到专业的义诊、义剪、培训,再到情感交流的邻里互动,红心服务驿站用丰富的服务功能,打通了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搭建了邻里相识相知的“连心桥”,成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的“助推器”,深入民心的“服务品牌”,以及“创熟”熟人社区的“示范窗口”。
南方+记者 刘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