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深中通道带来的泼天流量,公司订单增长较快,发展势头火热。”近日,中山市朗斯家居制造中心(下称“朗斯家居”)总经理高仕武非常忙碌,前来验厂的客户络绎不绝。在位于中山火炬高新区的深中合作创新区,许多像朗斯家居一样的企业在这一年迎来订单“大爆发”。
深中通道通车后,深中两地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极大便利了两地企业互通与产业协作。作为深中融合的“桥头堡”,火炬高新区加快变“大桥流量”为“产业留量”,打造投资者心目中的“机遇之城”。
客户验厂即下单
深中合作创新区热度再攀升
走进位于中山火炬高新区的朗斯家居智能制造产业园,9层高的现代化厂房内,员工寥寥无几,长达200余米的玻璃自动化生产线正匀速运转,以前需要7天才能完成的订单,如今仅需3天即可交付。
高仕武介绍,深中通道通车这一年,公司珠三角供应链响应成本降低10%。广州、深圳的客户驱车1小时即可参观工厂,“硬核”的生产实力与写字楼般的生产环境,让信任度直线上升,客户当场下单率达100%。
中山朗斯家居智能制造产业园。
中山朗斯家居智能制造产业园。
位于中山火炬高新区的深中合作创新区,不仅是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第一选择,更为深圳产业链延伸布局提供了广阔的产业空间。
不久前,基本半导体(中山)有限公司成功竞得深中合作创新区22亩地块,这标志着中山首个碳化硅模块封装产线建设项目落户火炬高新区。项目建成后年产可达100万只碳化硅功率模块,将有力推动火炬高新区集成电路新材料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
深圳企业“跨海”而来,不单单是扩充产能,更是布局“智造”,“链”接产业、升级创新。在深中合作创新区,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比亚迪中山工厂二期加快建设、诚亿平板显示器件项目顺利封顶、特普智能电器制造基地项目、台光电子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加快布局。
深中合作创新区。
深中合作创新区。
火炬高新区科创发展和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中通道通车一年来,火炬高新区锚定深圳“20+8”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合力吸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落地,带动了火炬高新区的产业集聚,也进一步促进了深中两地的产业链协同发展。
主导产业群星闪耀
“创新雨林”拔节生长
打开火炬高新区产业地图,一个个以“谷”为名的地标让人眼前一亮。聚焦光电信息、智能装备、健康医药三大现代产业体系,火炬高新区各区多年来深耕产业链布局,着力“湾区光谷”“湾区智谷”“湾区药谷”,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湾区光谷”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多类型空间载体可“拎包入住”,全链条服务为光电企业提供成长沃土。坐落于此的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光电技术、光电人才,以“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模式推动光电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湾区智谷”同样“星光熠熠”:明阳智能首创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构建起覆盖风光储氢的智慧能源矩阵,“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立体开发模式备受关注;迈雷特在数控系统方面突破“卡脖子”技术,智造装备产品畅销海外。
“湾区药谷”坐拥国内首个国家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在这里,3公里范围内可以找全产业配套,不到一公里长的神农路坐落着康方生物、星昊药业、金城金素、百灵生物、圣湘海济、恒生药业等一大批知名药企和上市公司,“百亿产业街”闻名医药界。
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
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
世界各地的人才来“湾区药谷”,希望把“好技术”变成“好产品”。美国加州大学杰出华人骨科科学家姚蔚创办的莱博瑞辰,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姚蔚团队携“全球独创靶向治疗骨坏死的1类新药RAB001”技术回国,落户中山国家健康基地。“RAB001通过促进骨再生,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避免了手术的种种风险和不便,量产成本有望仅为手术的1/3,有望惠及广大骨与关节疾病患者。”姚蔚说。
目前,莱博瑞辰RAB001已获临床Ⅱ期试验批准,有望成为全球最先上市的靶向治疗骨坏死1类新药。在姚蔚看来,“湾区药谷”是一片适合创新的沃土。“我们选择扎根这里,是因为这里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基因,更有‘懂行人’的精准扶持。从临床审批到产业化落地,从融资到市场开拓,政府团队、健康基地对我们一路护航。”
同样看好“湾区药谷”的前景,火炬高新区多家本土培育企业启动意向增资扩产计划,涵盖高端原料药智研发生产、创新药研发生产、现代中成药研发生产等细分领域,预计新增投资总额超 15 亿元,将进一步巩固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地位。
在重大平台的加持下,火炬高新区加快培育产业“创新雨林”:不久前,中山市唯一的“双国字号”平台——中国中山留创园二期项目启用,超16万平方米的新建载体投入使用。该平台重点围绕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孵化加速——中试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光电产业为主题的留创平台。
此外,中山留创园还与8家机构进行全国海创资源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签约,内容涵盖技术转移、创业孵化、跨境服务等领域,标志着园区在构建海创资源协同创新体系方面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为留学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要素支撑。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火炬高新区以“湾区光谷”“湾区智谷”“湾区药谷”等产业载体为依托,以“虚怀若谷”的姿态,拥抱新技术、包容新业态、支持新产业,不断塑造产业新动能、新优势。
服务改革“快人一步”
企业家化身“招商大使”
企业抱团集聚,产业加速向新,得益于政府招商诚意的表达,更来自项目落地的实际效率。
不久前,广东胜天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胜天微电子)投资的广东胜天光电半导体光电器件封装技术研发及生产总部项目正式落户火炬高新区。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规划建设集研发中心、智能制造基地、专业光电测试实验室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项目落地后,将与区内洲明科技、元亨光电等下游企业形成“封装-应用”全链条闭环,有效填补区域产业链中游环节。
广东胜天光电半导体光电器件封装技术研发及生产总部项目(效果图)。
广东胜天光电半导体光电器件封装技术研发及生产总部项目(效果图)。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从对接至签约仅用26天、签约到摘牌仅61天,短短87天内实现“双提速”。“快”字当头背后,是火炬高新区“跑起来”的服务速度:项目落地过程中,火炬高新区创新推行 “标准地 + 承诺制 + 代办制”服务模式,实现土地出让、规划审批、施工许可等环节并联办理,刷新了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产业项目的落地纪录。
“选择‘湾区光谷’,不仅因为这里有完整的光电产业生态链,更得益于市、区专项服务团队提供的定制化落地方案。”胜天微电子董事长黄永乐表示,深中通道通车后40分钟直达深圳宝安核心区的区位优势,1.5小时覆盖珠江东西岸万亿级应用市场,叠加市、区专项服务团队在产业协同、政策对接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绝佳土壤。
作为广东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火炬高新区创新企业服务模式,形成“区领导—经济联络员—经济部门协办员—区属公司中层”四人小组,为投资企业提供涵盖产业发展、人力资源、金融资本、企业运营、交流合作、生活配套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企业开办“通办通取”,全流程最短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效率大大提升。
有诚意,有速度,“火炬服务”赢得众多企业家的赞许。广东维尔晶电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福光化身“招商大使”在多个场合推介火炬高新区,他表示:“火炬高新区是最懂怎么做企业、最懂怎么做经济、最懂怎么做科技的。”
为企业发展赋能,为产业集群筑基,还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力量。当前,火炬高新区鼓励国资“以投促引”,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强大合力。
中山火炬公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鼎晖百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山火炬公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鼎晖百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13日,中山火炬公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鼎晖百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精准导入符合区域产业导向的高价值项目,协助优质项目招引落地,构建“招引-落地-成长”全链条生态体系,扩大高端产业“朋友圈”。
把握“大桥经济”的东风,火炬高新区多措并举,加快精准招商,把“产业基础优势”转化为“产业链整体优势”,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走得更稳。
岭南水乡“长”出湾区科创园
在火炬高新区深中合作创新区的建设浪潮里,众富科创园是一个闪亮的注脚,它是岭南水乡里长出的科创新园。
作为中山首批高标准厂房示范园区,众富科创园饮上中山支持和鼓励高标准厂房政策的“头啖汤”,以功能复合与资源集约为理念,在18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中构筑了集总部办公、研发生产、商务展示、生活配套于一体的高标准空间,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高端的产业载体。
众富科创园。
众富科创园。
此外,众富科创园的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它地处深中融合的前沿地带,距离中山港、南沙港、中山保税物流中心都非常近,广澳高速连接广州、珠海,这样的物流运输优势势必成为园区招商的加分项。
园区2022年启动招租时的情形,众富科创园负责人仍记忆犹新:“平均几天就有一个客户签约入园”,入驻园区的大都是新能源、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技术和光学光电等高精尖产业领域的大湾区优质企业。
如今,众富科创园正成为中小企业的“福地园”,成功吸引了31家企业入驻。在这里,洲明科技、朗斯家居等大腕拿地建厂的同时,更多中小企业借“拎包入住”跨越发展瓶颈。
广东威旺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园区二期第一家实现投产的企业。该企业2022年5月签约,7月即实现投产,两个月内完成产线构建。一年内,现代化封测基地落成,自主新品接连面世。“省时省钱,比自建节省18个月的建设时间和30%投入。”总经理叶林旺说。
如果说政策打通了空间瓶颈,那解决“企业留人”痛点则靠贴心服务。众富科创园引入专业团队,构建了“厂门口的生活圈”:从标配厂房到多样食堂餐饮、从便利店咖啡厅到宿舍楼;从运动场到台球室棋牌室、网咖,工作与生活的需求“一站式”满足。
这直接破解了“招人难、留人难”。园区企业中山建世精密的黄厚庭总经理直言:“以前月月缺几十号人。现在搬进来,人才好招了,企业‘颜值’高了,客户都主动找上门了!”他预计今年业绩将劲增30%。
企业的聚集带来了化学反应。广东宝利根精密电子陈勇副总经理感受着园区的“生态”升级:周边三角镇的电镀、翠亨的生物医药、比亚迪产业园,天然形成了“我们的精密制造—表面处理—终端应用”合作链。
“我们不光是在共享空间,更在园区内积极牵引整合资源,打造一个高效协同、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圈。”陈勇说。
观察
火炬高新区:推动深中融合,进阶“湾区之心”
深中通道一年来,深中合作创新区产业流量接踵而来,带着火炬高新区屡屡登上大湾区的“热搜”。
洲明科技、彩讯、比亚迪等一批深圳龙头企业扎根于此,基本半导体碳化硅功率模块项目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这些都是深中合作创新区产业“磁吸力”的有力证明。当“空间重构”与“产业提质”比翼齐飞,深中合作创新区加快从一片沙田华丽“蜕变”为现代化产业新城。
深中合作创新区是两座城市探索产业协同发展的一块“试验田”。它将城市合作的落点放在创新上,以产业链协同创新打破城市之间传统的产业分工式合作,通过打造产业协同创新的新型载体,从发展动力的源头上探索区域之间的融合发展路径,实现合作效能的最大化。
大桥飞架、要素流动、政策协同、服务普惠……这些元素交织成今日深中合作创新区持续跃升的磅礴背景。这不单单是火炬高新区产业升级的“腾笼换鸟”,更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的样板,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大湾区正进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深中合作创新区的升级之路也在持续向前。政策协同更有效、交通互通更便捷、创新资源共享更深入、公共服务覆盖更公平——这些条件的不断改善,将推动火炬高新区持续升阶进位,成为真正的“湾区之心”。
数读
2024年,火炬高新区招商引资签约投资额超310亿元,占全市四分之一;签约项目达169个,居全市镇街首位,其中新引进项目80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亿元以上项目66个。
截至2025年6月20日,火炬高新区共完成签约项目84个,投资总额130.9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29个;实现7个供地类项目供地挂牌,涉及土地面积约201亩,项目投资总额约47.8亿元,挂牌项目数及供地面积分别达到去年同期的233%和186%。
点击进入专题>>>投资中山 共赢未来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