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2025“车驰天下、材赋未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举行,签约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复合材料、智能制造等15个项目。
记者注意到,深圳市3年5次在深汕特别合作区举办产业投资促进大会,每一次对深汕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5月18日,储能企业深汕智造城合作交流活动在深汕特别合作区举行,支持储能企业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投资布局更多优质项目。
2023年9月28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产业招商对接会举行,现场17家企业集中签约。
2024年7月8日,2024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促进大会召开,19家企业现场签约,比亚迪投资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三期。
2024年11月19日,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与高性能材料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举行,一批优质产业项目集中亮相签约。比亚迪在一、二、三期项目基础上,再次加码投资建设四期项目。
产业招商投资大会,搭建起深汕新质发展“动力源”“助推器”,引领优质企业持续投资深汕这片飞地,以“一年一个样”推动深圳实施“百千万工程”主阵地“精彩蝶变”。
东方风来,大潮奔涌。一座产业新城加速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以改革创新深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愈发强劲。
正当其时
深圳的所有优势也就是深汕的发展优势
小暑时节,深汕大地热情似火、生机勃勃。
一方面,首次“回深”的全球最大之一汽车运输船“深圳号”,在小漠国际物流港稍作停留,又马不停蹄装载6800余新能源车前往欧洲。
另一方面,“半年攻坚”刚过,深汕毫不松懈,立即实干再出发,以一批批重大项目集中投用、在建、开工、签约,开启先进制造业新引擎。
7月8日举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上,有一个细节,一如前两年那样,众多企业家前排区域就坐,体现出深圳对于企业和人才的尊重与厚爱。这一点非常“深圳”!
事实上,深圳的所有优势也就是深汕的发展优势,在深汕是深圳,这就是深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底气所在。
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以省级地方性法规明确,“深圳市应当以所属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求,负责合作区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今年6月,中办、国办《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这是深汕管理体制第2次被写入中央文件。
好风凭借力,有了政策支持,改革者们放开手脚、全力以赴。“经济特区+革命老区”双重政策及省市区三重政策叠加,成为企业来深汕投资最大的“红利”。
此外,作为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深汕依托“平方公里级”高品质土地空间,同时还有快速出海的深水良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速高端企业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加快打造深圳都市圈新战略增长极、广东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以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深圳号”这艘巨轮升档提速。
积势成厚
“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照进现实
记者注意到,此次签约的15个大项目,以及现场宣布的一大批投用、在建、开工项目,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都是深圳市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深圳精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汽车模具生产基地项目”,主要生产出风口、拉手、前后排扶手、手套箱、杯托、扶手、旁侧板、上装水切、中嵌饰板等汽车零部件,设计年产能30万套。
这背后,离不开中央省市的全力支持,深汕集全区之力,发扬“店小二”精神服务企业,久久为功,持续攻坚,推动产业吸引力不断增强、虹吸效应不断显现。
自2021年8月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签约以来,二期、三期、四期项目相继落地,总投资300多亿元,上下游企业结伴而来,已形成以比亚迪为龙头,以京西智行、佛吉亚、东风李尔、延锋国际等近30家企业为代表的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这里正成为深圳夯实制造业当家基石、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近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5%,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5.4%,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工业投资年均增长71%,一个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已然照进现实。
加速跃升
新质生产力激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引擎”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1105台“深汕造”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首次从小漠港运载出口,从生产线到港口只需5分钟,实现“出厂即出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速腾聚创第100万台车载激光雷达正式交付,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该数据的科技企业;比亚迪全国最先进超级工厂全面投产;深圳乃至全国最大高中园投用近一年,办学规模近万,秋季在校学生将达到7100人……
深汕,正以“港产城”高效联动,从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到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从高端产业发展,到高品质配套建设,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
一方面,深汕持续强化高端产业龙头引领、辐射带动这一战略引擎。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形成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从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加快“聚链成势”。
另一方面,深汕持续强化高品质城市配套和公共服务的战略引擎支撑效应,实现产城并进、双擎驱动。
占地30.6万平方米、办学规模9900人……去年9月正式投用的深圳中学高中园,由深圳中学数理高中、深圳中学科技高中、深圳中学实验高中组成,是深圳市乃至全国最大的高中园。现有在校学生3800人,秋季将新招生3300人,其中不少生源直接面向深汕本地。
从没有一所公办高中到全国名校资源落地家门口,“近悦远来”高品质民生配套引擎辐射效应正在形成。
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加速构建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一流营商环境,机制体制持续完善,一体化步伐全面提速。
从民生配套、水电气等要素超前保障,到政务服务便捷高效对标深圳,从平方公里级产业空间、百万平方米级优质厂房虚位以待,到小漠国际物流港9条外贸滚装航线加速出海,再到深汕高铁、广汕高铁、厦深高铁“三铁”联动,“深圳半小时”“广州40分钟”生活圈触手可及。
作为中国首个特别合作区,广东探索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产物,深汕以新质生产力激发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已经开启,一座世界级汽车制造城正加速跃升。
策划:杨磊 甘雪明
统筹:石义胜 凤飞伟
撰文:陶清清
图片:朱洪波 吕诗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