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的食材配送更规范了,孩子开心、家长放心,我们的教学也更加安心!”在肇庆市高要区某小学食堂里,一名学校负责人指着刚送到的新鲜蔬菜感慨道。
2025年以来,肇庆市高要区纪委监委组建工作专班,紧盯校园食品安全等教育领域突出问题,打出“全链条监督+全周期治理”组合拳,以扎实成效推动教育生态持续向好。
整治初期,高要区纪委监委坚持高位谋划、协同联动,及时向区委汇报校园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部署与进展,传达整治要求。“我们的主要领导多次约谈教育、市监等相关部门及校外配餐企业负责人,层层落实责任。”高要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则充分发挥了监督合力。高要区纪委监委建立领导班子包项指导机制,联合整治办、派驻纪检监察组深入镇街、学校、监管部门开展调研督导,切实抓好“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更有力的监督手段来源于“办案开路”。高要区纪委监委紧盯责任落实、资金管理、配餐运营管理、招标投标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对待教育领域的违规行为,我们坚决保持‘零容忍’态度。”高要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集中整治以来,高要区纪委监委累计处置问题线索29条,谈话提醒11人,发出监察建议书3份、纪律检查建议书1份,形成了强有力震慑。
如何强化日常监督?教育专班联合区教育局、区市监局等职能部门组建3个检查组,对17个镇(街道)2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专项督查,针对食品安全、制度落实等问题列出60项整改清单,督促立行立改。
截至目前,高要区61所自主经营食堂的学校已开展“校园餐”资金自查,累计发现问题51处,移交问题线索2条;188家学校食堂接入“肇庆校园食安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后厨操作全程可视化,让校园餐饮接受社会监督。
在立足“当下改”与“长久立”上,高要区纪委监委积极构建长效监督机制。修订完善食材配送、财务管理等多项制度,构建起“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的监管体系。
除食品安全外,高要区纪委监委还推动实施教育扩容工程,6所学校完成改扩建,新增学位3270个,有效缓解了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压力;多方筹措500多万元解决肇庆市实验中学、高要区第二中学星科校区、高要区第二小学等校运动场破损问题,惠及万余名师生。
“接下来,我们将以更精细的举措、更长效的机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守护校园净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高要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南方+记者 刘宇恒
通讯员 何丽敏 曾凝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