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石先生》广州路演,剧组重返中大致敬先贤!

作者 徐子茗 2025-08-08 20:17

8月8日,历史传记电影《坪石先生》在广州举行首映。导演甘小二、制片人李竞携主演谢君豪、颜秋越、叶语霏等共同走进中山大学,并出席影院路演活动,与影迷面对面交流。

影片聚焦1938年广州沦陷后中山大学西迁粤北坪石的悲壮历程,首次将镜头对准黄际遇、杜定友、卫梓松等30余位在烽火中赓续文脉的教育先贤。

甘小二表示:“若不拍这部电影,这些名字或许只尘封于文献。他们用书本抵御炮火,用讲堂守护文明,是真正的‘文脉守护者’!”影片将于8月15日全国公映。

重返精神原乡:

剧组走进中山大学,薪火相传致敬先贤

8月8日上午,《坪石先生》剧组主创专程重返影片故事的精神原乡——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意义深远的特别活动。

甘小二以及主演谢君豪(饰黄际遇)、颜秋越(饰邱扬)、叶语霏(饰楚言)、李跃辉(饰张云)、赵荣(饰冼玉清)、陆明德(饰李约瑟)等主创人员,与黄际遇孙女黄小安女士、符罗飞儿子符和平等“坪石先生”后人一同出席。

活动以孙中山铜像前庄严的献花仪式开启。随后,剧组在校史馆进行了一场沉浸式的“时空对话”,众人参观了中大在抗战期间数度搬迁的路线图等,真切感受到当年中大师生们“烽火逆行”,守护文脉的艰辛与不易。

导演甘小二:

让青年看见光,是当代师者的使命

片中,杜定友以命护5万册典籍南迁;卫梓松拒降日寇慨然赴死;音乐家黄友棣于轰炸中奏响《杜鹃花》凝聚人心……“坪石先生不是符号,他们有血有肉有日记!”为还原“坪石精神”,甘小二作为影片编剧之一,以学者的严谨考证这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

创作团队耗时6年,走访粤北3县6镇18村,11次勘景打磨剧本,研读黄际遇的日记、卫梓松的手稿、杜定友“图书馆木箱化”档案,甚至精确到中大的新年音乐会曲目单。

影片展现了韶关粤北风光。

影片展现了韶关粤北风光。

“80年前黄际遇说‘有青年才有未来’,今日我依然坚信!”甘小二在采访中剖白创作初衷。甘小二说,拍这部电影不为讲大道理,只想讲讲在炮火连天的那些日子里,一群书生选择了“守住”的故事。

广州路演当天,很多影迷反馈说,从影片里看到了“职业信仰的星光”,感受到了“在最黑暗时依然相信光明”的力量。有人被“守住就是一切”戳中,也有人因为这份坚守,反而“治愈了当下的焦虑和惶恐”。

豪哥现场和观众唱和:

无用之用,当为大用!

广州首场路演现场,一位刚考入导演系的年轻观众在映后动情表示,自己因谢君豪的表演坚定选择了艺术道路,而现在又因这部电影更加坚定了未来的求学方向:“作为文科生常被质疑‘学文无用’,但这部电影让我相信读书与文字的力量。”谢君豪即刻接话:“对!无用之用,当为大用。”这句源自《庄子》的哲思,与片中黄际遇教授坚守文脉传承的信念深度契合,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影片剧照。

影片剧照。

循着“传承文化与保家卫国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谢君豪进一步阐释片中角色黄教授的理念:“慷慨捐躯,当然值得嘉许,但知识救国,亦是大道。士兵有守土之责,知识分子亦有,他们需守护的是文化之土。”“分工合作才能延续中华文明”。这场关于文化担当的对话,不仅冲击了“文理优劣”的刻板偏见,更以“守护文明火种”的深意点燃全场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五条人特别出演成《坪石先生》亮点

电影主题曲《风》MV即将上线

现场,有观众表示非常喜欢电影的主题曲《风》,并期望《风》能早日上线音乐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的制作人与演唱者胡茂帆,正是五条人乐队成员茂涛的兄长。兄弟俩齐发上阵,借由这部电影,一位过足了戏瘾,一位过足了歌瘾。

五条人乐队的特别出演,无疑是《坪石先生》的一大亮点。虽为队友,茂涛和仁科却在影片中饰演了两个气质迥异的角色。

五条人乐队客串出演。

五条人乐队客串出演。

茂涛饰演的粉摊老板阿水,虽终日与汤锅灶台为伴,却会正色反驳“坪石是乡下”的打趣之言,更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救助重伤教师,誓死守护坪石家园。

仁科饰演的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授黄友棣则以音乐慰藉人心。借由影片“中山大学新年音乐会”的戏份,仁科身着整洁西装,在大银幕上吹响口琴。

主创团队透露道,主题曲《风》MV即将重磅推出,诚邀观众一同沉浸其中,感受影片流淌的文人气质与隽永情怀。

谢君豪:

长衫粉笔亦英雄,我为黄际遇落泪

影帝谢君豪在影片中饰演数学泰斗黄际遇。当初是如何找到谢君豪来出演的?甘小二透露,他们是拿着黄际遇教授的一张珍贵照片,去找一位“尽量跟他长相相近”的演员,最终锁定了影帝谢君豪。

谢君豪被这一角色与这段历史深深打动,称黄际遇为“穿长衫的英雄”,不仅愿意倾情出演,更在进组前主动将两鬓头发剃短,以求从外形上更贴近这位传奇学者。

影片剧照。

影片剧照。

谈及黄际遇这一角色,谢君豪直言其“复杂到令人着迷”:“他是中国现代数学教育奠基人,却也是骈文大家、足球裁判、剑道高手、象棋名家;他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火种,‘随校播迁,辗转不悔’。”谢君豪特别强调,黄际遇身上有一种岭南文人骨子里的傲气——他们用学术抵抗炮火,用教育重整河山。“能饰演这个人物,我感觉是我的荣幸”,为塑造好黄际遇形象,谢君豪苦学骈文,将这位“文理贯通、刚柔并济”的传奇学者演绎得入木三分。“他既是翻译《几何学》《代数学》的学界巨擘,也是每天喂鹅、忧心儿女婚事的父亲。可这样的教书先生,难道不是英雄?”

电影主创精心打磨力求还原历史

1∶1复建战时中山大学校舍

在制作方面,剧组更是追求极致还原。为重现烽火学堂,美术团队在韶关武江畔拓荒6亩河滩,依建筑大师虞炳烈图纸,用竹木树皮1:1搭建5栋校舍。服装道具亦考据严谨,连黄际遇长袍上的粉笔痕迹都细致呈现。

剧组在韶关1∶1复建战时中山大学校舍。

剧组在韶关1∶1复建战时中山大学校舍。

甘小二坦言,展现那段历史,既是对教育先贤的深刻致敬,亦是对教育家精神的当代追问。

南方+记者 徐子茗 实习生 曾锐琪

编辑 钟展锋 彭正子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