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老头乐”:应在交通安全与民生需求间建立平衡

南方周末 2025-11-28 17:26

▲(视觉中国 / 图)

▲(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1832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相关部门不妨采纳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从政策上留出“老头乐”的相应空间,与其以“C7驾照”的形式多加一门考试,倒不如依照管理电动自行车的办法管理“老头乐”,不一禁了之,也不一放了之。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王兢

责任编辑|辛省志

据央广网报道,近期不少自媒体热炒“C7驾照”,称持此证可驾驶“老头乐”,宣称所谓“C7驾照”年底会在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试点,2026年将全国推广,引发舆论关注。传言发酵之后,相关城市公安交管部门对此明确否认。

常见的“老头乐”又称“老年代步车”,也就是“四轮低速电动车”。这种车常常给人以“山寨”之感,有汽车之形而无汽车之实,座位少空间窄,一般可容纳两到三人,普通车型价格甚至低至数千元。不少人愿意购买“老头乐”,因其价格比燃油车便宜得多,比两轮电动车、摩托车更能载人载货、遮风挡雨。

但因为质量和安全问题,“老头乐”引发不少争议。“老头乐”质量往往接近一吨、时速可达数十公里,驾驶者通常是老年人,没有驾照,不熟悉交通规则,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正因为此,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禁令,禁止“老头乐”上路。早在2022年,河南洛阳市公安局就发布通告,称从2024年1月1日起,城市建成区内道路全面禁行电动(燃油)三轮车和低速电动四轮车。北京市交管局也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不得上路行驶,不得在公共场所停放。

然而在禁令背后,“老头乐”也代表了不少群体的真实出行需求。毕竟,公共交通不可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总有一些“交通盲区”是地铁公交无法覆盖到的,这就留出了一些“老头乐”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场景;其次,一些人群因年龄等因素不愿或不能考驾照,无法驾驶小型汽车,他们会转向包括“老头乐”在内的其他交通工具,将其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

除了“老头乐”,近来随着天气转冷,各地也开始对电动自行车挡风被进行整治。挡风被确实有一定危险性,会降低操控的灵活性、增加电动自行车的宽度,挡风被如不慎卷入车轮下或被旁边的汽车刮到,都可能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从交通法规的角度,挡风被也属于“非法改装”,是不允许的。但不用挡风被,就要冻手冻脚。权衡之下,不少车主还是选择了挡风被。或有人讲,他们可以坐公交车、开汽车,这就有点“何不食肉糜”了:公交车站不是哪里都有,何况很多城市的公交车,本身也因为亏损而减少了线路。

对“老头乐”挡风被一禁了之,势必影响一部分人群的真实出行需求。在公共交通无法有效覆盖的情况下,这部分人群因为经济能力、年龄限制、个人偏好等因素而生发的真实出行需求,就是“老头乐”的目标市场。而在人口老龄化、地方财政压力加大的现实之下,指望扩大公共交通的供给也是不太现实的。

因此,相关部门不妨采纳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从政策上留出“老头乐”的相应空间,与其以“C7驾照”的形式多加一门考试,倒不如依照管理电动自行车的办法管理“老头乐”,不一禁了之,也不一放了之。

对于“老头乐”的安全隐患,则要提高质量标准,加强监管。可以像电动自行车国标一样,制定低速电动三、四轮车国标,将其速度限制在较低的区间(比如每小时三四十公里)之内,减少危险性;鼓励“老头乐”上保险,研拟相应的交通险险种;如果“老头乐”在市区混行有安全隐患,就可给其加上限行范围,让其在公共交通覆盖不到的区域发挥作用,满足这些人群的出行需求。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成本降低,“老头乐”也可以安装自动紧急刹车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更好地保障出行安全。

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也可以考虑研发更符合老年人出行需求,也更具安全性的低速代步工具。这方面国外已有一些成功实践。近年法国雷诺公司研制的Duo“微型电动汽车”就有两个版本:“Duo45”将最高时速限制在45公里,在一些国家与地区14周岁以上人士无需驾照即可驾驶;另一种“Duo80”因最高时速为80公里仍需驾照。对“老头乐”,也应该制定相关标准,适度放开,满足相当一部分人的出行需求。

政策方面,也应该为老年人驾驶车辆出行留出空间。事实上,2025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已经展现了这一精神:“70周岁以上”不再是申领驾照的天花板。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通过“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测试”,拥有合格体检报告,就可以正常考驾照开车。对“老头乐”的管理也应考虑借鉴这一“放开管制,有效监管”的精神,在交通安全与民生需求之间建立平衡。

编辑 胡森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