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世界共赴一场“中国荔乡”盛夏之约

作者 叶洁;邱茜 2025-05-27 10:25

五月的茂名,荔林如海,红霞漫野。

漫步荔乡,枝头丹实垂珠,果香沁人心脾。古荔园内,果农竹篓穿梭林间,指尖轻触红荔,笑声与蝉鸣交织成丰收的乐章。

这颗红果子,引来高朋满座。

5月19日,2025年茂名荔枝嘉年华盛大启幕。这场以“时和荔丰·山海同庆”为主题的盛会,是千年荔枝文化的深情回响,更是共同富裕的活力宣言。

5月20日,万众瞩目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正式开门迎客,“光影荔果”变身城市文化新坐标,8万游客沉浸式体验千年荔枝文化的深厚根基。

果子红了,荔枝之乡又上新了:营销新势力、消费新场景、文旅新坐标。今夏,行业聚首,探讨百亿产业新方向;游客集聚,多场景体验千年文化。

从“千年古荔”到“全球IP”,从千年贡园的虬枝到智慧果园的物联网,从扁担箩筐到冷链专线,茂名以一颗果子绘就“交通文旅商”融合新典范。在这里,每一颗红荔都是历史的馈赠,每一处热闹皆是未来的邀约——邀世界共赴一场“中国荔乡”的盛夏之约。

5月23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01-04版。

5月23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01-04版。

产业焕新 小手机玩出大流量

5月中旬,走进茂名荔枝核心产区高州市根子镇,绵长的荔乡公路两旁果子缀满枝头,在阳光的催促下,脸庞一日更比一日红,如同待嫁的姑娘一般,娇艳欲滴。

荔枝年年红,产业时时新。“如今啊,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农资喽!”谈起荔乡新变化,柏桥村果农张凤仙滔滔不绝。

直播成了新农活

“我的荔枝还有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摘了,要注意什么?”张凤仙轻点手机屏幕,智能生成的荔枝成熟期管护指南随之弹出,从天气预警、病虫害防治到采摘注意事项、保鲜新技术都全了。

今年初,升级后的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诊断准确率提高至95%,种植效率提高30%。更让张凤仙满意的是,提问对话的方式代替了冷冰冰的数据和条文,更能看得懂。

“以前务农看谁家‘锄头硬’,如今比拼谁家‘触网快’。”张凤仙打开手机里的数字助手,“小问题找AI,大问题直接视频连线专家。”

手机这个“新农具”重塑了生产方式,催生了从生产端到流通端、消费端的全新生态。

“家人们,我家果园头茬果,甜度实测接近20度。咬一口汁水四溢,清甜可口!今天限量200斤,马上飞走!”平山镇果农梁郁能玩着玩着手机就把果卖出去了,“早熟的桂花香卖到20多元一斤,供不应求。”

与梁郁能的“小打小闹”不同,分界镇优源食品负责人陈邦杰是直播带货“老玩家”,搭建直播团队,打造产品IP,从鲜果到干果,一年卖四季,卖出千万产值。

“通过实时直播画面,让荔枝收获场景跨越山海,呈现在消费者眼前,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陈邦杰说,在分界镇,一年卖出千万产值的电商企业不下十家。

在茂名,直播成了新农活。目前,全市拥有4000多家电商、1万多家微商,约40%的特早熟品种荔枝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且收购均价比传统渠道高出10%以上,电商成为推动荔枝销售的重要力量。

IP流量变消费增量

传统农资是土地上的物理投入,如今流量成了数字空间的生产要素。直播、短视频等内容创作赋予了农产品文化属性和情感价值,使流量直接转化为品牌溢价能力。

5月8日至1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首个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决赛在茂名举行,“茂名荔枝”从赛事出圈,吸引大江南北的注意力;5月19日,2025年茂名荔枝嘉年华开幕,全国经销商与当地果农精准对接,向世界递出“千年荔乡”的名片;5月20日,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正式开业,首日8万人次客流,让茂名荔枝未下枝头先上心头;同日,“520”集体婚礼再次激活甜蜜经济,“十万电商”卖荔枝,让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力……

从田头到“云端”,消费的场景与活力在不断扩张。茂名连续两年举办“网上年货节”、广东(茂名)荔枝电商消费节,各区(县级市)、各电商平台开展“十万电商卖荔枝”全民电商营销大擂台等超30场线上线下主题活动。

手机变“农具”,种植不发愁;直播变农活,让“新鲜”跨越山海传播;流量变农资,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

走进根子贡园,随处可见2025荔枝定制小程序二维码。只要拿出手机轻轻一扫,就能轻松了解荔枝定制的详细信息。指尖轻点,便能便捷认养专属荔枝树,体验一把当“荔枝树主人”的乐趣。

茂名荔枝定制模式在2020年渐渐兴起,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5月19日,茂名市荔枝定制近8万单,重量超700万公斤,金额超1.5亿元。

同样从手机延伸而来的茂名荔枝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荔枝尚未上市,荔枝研学先热闹。自3月起,每逢周末从各地而来的研学团一拨又一拨,“三馆一圃”成了农业科普胜地,荔枝林果农向学生讲起了古树保护的故事。

如今,在茂名,荔枝菜、荔枝酒、荔枝雪糕等“荔枝周边”不断上新,荔枝对茂名而言早已不仅是一种特产。当枝头的果实化作城市名片、衍生消费场景,形成撬动消费的“注意力杠杆”,“注意力—流量—价值”的吸引力经济链条便加速成型,推动“千年古荔”变“全球IP”。

文化兴产业 探索“交农文旅商”融合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为荔枝蒙上了一层极具吸引力的神秘面纱。

千年前,这颗种子在岭南茂名生根发芽,跨越千里飞入宫墙;千年后,“茂名荔枝”以一果延伸出百亿产业链。背后是文化赋能。

柏桥服务区开业迎客

5月20日,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正式开门迎客。上午9时,高速上的车辆有序驶入,与地面游客汇聚,这是全省首个以荔枝为主题的高速服务区,也是首个开放式的服务区,是“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样板。

服务区西区主楼外形如同荔枝破壳,东区主楼是高低错落的荔枝之叶,600米的人行廊道就是富有生命力的荔枝枝蔓将两区相连。假山奇石、亭台楼阁,演绎中式园林的婉约与浪漫。入夜,荔果光影流动,仿佛置身梦幻世界。

这是一个建在景区里的高速服务区,服务区内“吃喝游乐购”功能齐全,还设有多个文化展示、互动场所,游客能在服务区内沉浸式体验茂名非遗、茂名千年荔枝文化。

服务区通过景观廊道与4A级景区“大唐荔乡”风景区、“甜美果海”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珠成链,助力荔枝产业发展与当地增收。

以荔枝为主题,茂名推出多条旅游线路,打造多条示范带、文化带。其中,“甜美果海”示范带每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是当之无愧的荔枝主题网红线路。

同时,茂名鼓励荔农转型,发展荔枝主题民宿和农家乐。如柏桥村张炳芬家的民宿通过结合荔枝采摘体验,形成“回头客”效应,带动村民户均增收2000多元。

同时,茂名利用节庆经济与创意营销,打好荔枝文化牌。

如高州已经从3月起连续举办系列荔枝文化节庆活动,从“赏花探蜜”到“游园摘果”,吸引大批游客来高州。此外,高州鼓励各个荔枝主产区办好荔枝文化、荔枝营销活动,共同打响荔枝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打造“520·我爱荔”创意IP

文化赋能让“土特产”破圈升级,从枝头鲜果蝶变为承载地域风情的文化符号。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茂名非遗、各色“土特产”、文旅特色产品闪亮登场。

在文博会茂名馆,荔枝元素无处不在。第十七届广东省运动会吉祥物“荔荔”现身馆中,邀请宾朋品尝茂名荔枝。

荔枝非广东独有,却是广东最盛。

荔枝是广东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农产品之一,其历史地位与文化积淀远超其他作物。广东荔枝占全国一半,而茂名荔枝占广东一半,是全国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

茂名荔枝种植历史超过2000年,拥有四大古荔园,千年来生生不息、年年硕果累累的古荔枝树,已成为茂名荔枝产业无形却最宝贵的资源。

茂名赋予荔枝这颗红果子许多不一样的文化属性和情感价值。

5月20日,在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一场盛大的喜事上演。75对新人在千年荔乡喜结连理,携手幸福人生,这是茂名连续举办集体婚礼的第五个年头。“千年古树在此生生不息,我们的爱情也定能长长久久。”新人们对于这场庄重神圣又热闹的婚礼很满意。

茂名是一座山海缱绻的浪漫之城。荔枝也被赋予爱情的符号。

每年“520”前后是茂名荔枝批量上市的时间。多年来,茂名顺势打造“520·我爱荔”创意IP,巧妙地将浪漫谐音与甜蜜荔香深度融合。

这样的行动自上而下,茂名青年们也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助力千年荔枝文化的传播,每年都有一批以荔枝为主题的原创歌曲、视频亮相,向全网递出“荔枝之乡”的文化名片。

“贡园里的故事说不完。”当地自媒体创作者“高凉二妹”正在拍摄系列短视频,配合直播带货同步推出,以“讲故事”“推文化”的方式,助力荔枝销售。

“今年继续推出‘年份荔’,限量发售,让千年荔乡的名片传播得更远。”百口味果业负责人丁玉宝按照树龄推出“年份荔”,分层级销售,文化价值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市场溢价。

3科技赋能 助农解锁新质生产力

“中国荔乡茂名”“茂名我爱荔”“茂名喊全球人民吃荔枝”……5月19日晚,无人机在夜空中划出绚丽弧度,一幕幕流光溢彩的画面生动展现茂名“中国荔乡”的底蕴与活力,2025茂名荔枝嘉年华“美荔之夜”晚会拉开了序幕。

人工智能浪潮浸润荔枝古树根脉,茂名荔枝迸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在高州,从种植到运输、从生产到销售,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荔枝全产业链,一幕幕科技感十足的场景,让这座千年荔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不断喷涌。

“非遗数字大使”亮相柏桥服务区

5月20日,在万亩荔枝林海的簇拥中,广东首个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正式运营。

开业首日,一名特殊的“工作人员”——广东移动AI人形机器人以“非遗数字大使”身份惊艳亮相,让“科技+非遗”的创新实践在荔枝之乡落地生根。

在服务区二楼的数字非遗展区,AI机器人凭借多模态感知系统与意图识别技术,不仅能将当地千年荔枝种植史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记忆,还能对茂名147项非遗项目如数家珍。

广东移动AI+团队技术负责人介绍,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智能体基于MaaS平台构建的垂类知识库与边缘智算能力,确保了非遗知识表达的准确性和秒级响应速度。“云端训练+边缘推理”的协同模式,为农文旅场景提供了智能导览、非遗展示等创新服务,突破了传统文旅服务的时空界限。

在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中,63岁的荔农陈伯听到机器人讲解古荔枝树保护技艺时,眼角绽开笑纹:“这‘铁家伙’懂我们的老手艺,还能教年轻人科学种植,了不起!”

去年,高州推出首个荔枝AI“高智荔”,让冷冰冰的数据变成问答模式,更实用、更好用。今年初,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宣布完成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实现荔枝生产管理AI精准指导和数据驱动决策,“高智荔”实现智能专家全面升级。如今,越来越多像陈伯这样的传统种植者正共享数字红利。

荔枝运输开通空中“极速通道”

眼下荔枝正大规模上市。近日,在荔枝特色小镇高州平山,用低空无人机运送荔枝成为全国媒体的焦点,为茂名荔枝嘉年华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库区镇,平山镇3万亩荔枝林散布在水域环绕的岛屿上,如今一改以往竹筏运荔,无人机沿着预定航线精准飞抵冷链中心,仅10分钟便将鲜果从岛屿直送集散点。

据悉,此次展示的无人机运输荔枝技术,每台无人机每次可运输170斤,一公里仅需5分钟,每小时约运输3000斤,运输成本降至每斤约0.15元,降幅达62.5%,全面打通从枝头到冷库的“极速通道”。

荔枝园内,果农们熟练采摘、分拣、装箱,随后将新鲜荔枝装载至无人机上。搭载着高精度定位系统的无人机在北斗+5G网络的支持和飞行控制平台的监控下,以厘米级精度飞行至1公里外的冷链中心。抵达后,工人们迅速卸货、入库、预冷、打包、发车,确保荔枝果品以最佳状态发往全国市场。

传统的人力运输需将鲜果从山上运到山脚再运到冷库,每斤鲜果运输成本约0.4元。而无人机运输可直接将鲜果从山上运到冷库,运输成本降至每斤约0.15元,降幅达62.5%,破解了“运输难”“损耗高”瓶颈。螺旋桨搅动热风,裹着荔枝清香的轰鸣声里,这场“科技赶集”正为平山荔枝按下加速键。

“此次低空无人机运输荔枝首飞是高州探索‘低空经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里程碑。”高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无人机在荔枝产业中的规模化应用,高州正以“低空经济”为引擎,推动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

国际传播 打开看中国乡村“新窗口”

5月19日至21日,一场以“在包茂高速遇见中国荔乡”为主题的外籍大V采风活动在茂名展开。

来自瑞士、加拿大、印度等国家的10名外籍网络达人,沿着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高州根子古荔园、元坝村的路线,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共生的鲜活样本,沉浸式体验荔枝文化如何成为串联中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与现代化发展的“金钥匙”。

中国园林“搬”上高速

作为广东省首个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柏桥服务区以交农文商旅的创新模式,成为外籍达人观察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外籍达人们漫步服务区,首先被裙楼园林式建筑群吸引。白墙灰瓦岭南建筑错落,连廊绕湖,不远处就是连片的荔枝果园。

柏桥服务区以“荔乡水韵,一枝独秀”为主题进行设计,服务区整体造型就像一枝荔枝花。尤其服务区西区裙楼,亭、廊、轩等仿古建筑组群相互呼应,瀑布、岸石、小桥穿插其中,构成了一座微缩岭南园林。

“这里像是把中国传统园林搬来了高速公路。”瑞士籍留学生博主瑞墨感叹。他特别留意到服务区的设计细节:荔枝造型的屋顶大面积玻璃窗引入自然光,赋予了空间现代感,传统建筑的雅致和现代设计的通透感结合得太好了。

通过创新性的空间重构和功能升级,如今柏桥服务区除实现交通服务设施的提质升级外,更成为集荔枝文化展示、特色农产品交易、乡村旅游集散、商业服务创新等于一体的展示厅,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乡村振兴提供生动范例。

在柏桥服务区开通当天,茂名地方政府在柏桥服务区举行集体婚礼,众多新郎新娘及亲属纷纷在服务区拍照打卡。荔枝与爱情的故事,在这一路的行程中愈发丰满。也让外媒大为惊叹,传统中华婚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出的绚丽火花。

既有文化味,又有浓浓的时尚感。“有种烟火气撞上都市商圈的反差感,太有吸引力了。”来自加拿大的旅游美食博主阿莲(Alexandra Louise Ogden)说,柏桥服务区就像一个神奇的“窗口”,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在这里自然交融,既展现了本地故事,也吸引着外地人怀揣好奇走进来,最终在这里看见茂名的多元魅力。

认识中国最甜蜜的注脚

走进根子古荔园,古树粗壮,枝干遒劲,旁逸斜出,勃勃生机。

根子古荔园是岭南地区现存树龄最长、品种最齐全的古荔园之一,园内百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树达500多棵,树龄约1300年的有9棵,被誉为“荔枝博物馆”。

外籍达人们聆听着古荔园的历史,了解唐代荔枝作为贡品的传奇往事,对“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典故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而如今,古荔树在现代依然焕发新生,它们既是农业产业,也是高州荔枝经济的生态地标。

古荔园里,一株名为“千手观音”的古荔树以139万元采摘权成功拍出,创下了高州古树荔枝采摘权拍卖的新纪录,彰显了高州荔枝的文化价值与品牌影响力。“一棵古树果实价值百万,太震撼了。”来自格鲁吉亚的视频博主Natia-guguch13说。

参观完古荔园,印度籍博主刘美希(SharmaPriyasha)对茂名“将荔枝元素融入高速服务区设计”的创意有了更深的感悟:“没想到一种水果对整座城市的影响力如此之大,茂名与荔枝的联结早已超越了农业范畴。”

离开古荔园,一行人来到根子镇元坝村,开启了荔枝采摘体验。刘美希(SharmaPriyasha)摘下一颗泛红的果实,指尖轻捏剥开果皮,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她迫不及待咬下一口:“So sweet!So juicy!”她连连惊叹,果肉像蜜一样在嘴里化开,新鲜摘下的荔枝完全不一样!

摩挲着荔枝粗糙的外壳,品味着内核果肉的鲜甜,让外媒朋友倍感动容。一名外籍友人说:“在我的家乡,常说‘果实里住着树的灵魂’。现在我相信,茂名的每颗荔枝都住着一座城的精魂——既有古荔园的沧桑,又有新农村的朝气。这味道,会成为我认识中国最甜蜜的注脚。”

中国荔乡,让古老的土地长出新的希望,让平凡的果实承载起文明的对话。最终在“一骑红尘”的历史回响与“全球共享”的时代强音中,勾勒出一幅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撰文:叶洁 邱茜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曹柏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