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莞邑大地
位于东江之畔的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
(下称“东莞七中”)
已披上金色的薄纱
朗朗书声回荡在校园
3900余名学生、270余名教师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拱顶红墙、绿茵操场、风雨连廊、山水晓园
……
这里也是师生的花园、果园、家园、乐园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
在东莞七中的土壤里
花园的诗意、果园的沉淀、家园的守护、乐园的激扬
交织成学校“四园共育,乐学共生”的教育图景
接下来
随南方+一起
开启“乐学校园”的成长探索
看东莞七中环境育人、生态育人的N种打开方式
花园的诗意
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栖息地
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是东莞七中自2011年建校以来,一直探索的课题。
白蓝相间的海面之上,一片巨帆迎风远航,帆如书页又似“乐”的首字母“L”,意为书中有乐。这是东莞七中的校徽,以“乐”串联学生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海天之间,锚定一方以乐启智、以乐润心的精神坐标。
步入七中校园,一栋栋红砖黛瓦的建筑屹立在校道两旁,岭南建筑风格和现代学校环境的融合显得格外雅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沐蝉声冬吻叶,四季的私语在拱顶连廊间流淌成诗。
高大的木棉、低吟的夏荷、火红的凤凰花、向阳的向日葵、暗香浮动的七里香……一物一景、花开花落,这是学生学习之余的生活调剂,也融进每一位七中学子的美好回忆。
“校园有文化,学校才会有文明的底蕴;校园充满诗意的气息,师生才有乐在其中的灵动。”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党委书记王定国说,学校致力于打造一草一木皆育人、一砖一瓦皆故事的生态人文校园,让教育在四季更迭的自然画卷中悄然发生。
2024年,东莞七中进一步升级校园环境,打造连接学校生活区与教学区的风雨连廊。长廊恰好有70根横梁,正反共挂了140个精心挑选出来具有生命启迪意义的古诗词语句。
“木质结构的廊顶爬满紫藤,雨天时听雨打叶片,晴天看光影斑驳,华灯初上,连廊倒映在湖面,随手一拍就是文艺大片。”在今年4月学校校园开放日上,东莞七中高二18班学生尹嘉慧大方地向来宾介绍,风雨连廊,是学校的景观长廊,更是文化长廊、教育长廊。
果园的沉淀
收获与成长并存的场域
在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校园里,怡人的环境带给人情绪与能量供给。而在东莞七中的校园里,学生还能在劳动中感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满足。
作为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建校之初就开始了劳动教育探索,并打造了“乐农”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有劳动教育基地“觉晓园”。在觉晓园里,收获与成长并存,同学们既能见证桃李、枇杷、桑葚、荔枝挂满枝头的盛景,也能在与孔雀、山羊、白鹭、水鸭和天鹅的互动中放松身心。
根据季节与时令变化,老师和学生们在觉晓园播种。三月撒种、六月收割,而冬季就会种植当季的蔬菜。从播种、浇水、收割到烹制,同学们在劳动体验中,回归自然。“在这里,我们亲手种下水稻,看着它们从秧苗长成稻穗,更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分量。”有学生在参与水稻种植后,如是写下自己的收获。
在觉晓园里见证四季变化,也能在“学校动物园”与小动物们亲密接触。声名远扬的七中“孔雀园”,是学生放松身心的驿站,也是感受生命美好与责任的微缩现场。学生自发组成“护雀小队”,学习配制科学饲料,观察孔雀的生长周期,让课本知识在真实场景中生根发芽。
沉浸式的劳动体验,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态意识,更让他们懂得了尊重自然、守护生命,践行责任与担当的意义。
家园的守护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双向奔赴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师生共同成长的温暖奔赴;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精神家园。从宿舍到食堂、从课堂到生活,每一个细节都诉说着一所学校对“家文化”的用心营造,让每一位同学在这里快乐学习、幸福生活。
走进东莞七中学生宿舍,8人间的布置温馨整洁,空调、洗衣房一应俱全;在女生宿舍楼,一楼吹风机专区还藏着校园里的温暖日常,当有女同学反应冬天洗头发难干时,学校迅速落实解决问题。
从宿舍到食堂,被听见、被重视的温暖同样触手可及,东莞七中致力打造高品质课堂,同时建设高水平食堂,关注学生精神生活的丰盈与物质生活丰富。
学校三个饭堂按年级划分,特色窗口不断推陈出新:意面、乌冬面、凉粉深受欢迎,冬至的汤圆、端午的粽子已成传统,食堂里的烟火气是对学生味蕾的精心呵护,也是温馨家园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守护,同样也在教室、在课堂上演,可敬可亲的老师,是传道授业的师长,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同行者。东莞七中坚持“人才兴校”,构建了以学科骨干、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为层级的教师梯队,以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锻造,点燃智慧传承的火炬,让教育的热忱在青蓝相继中生生不息。
他们将前沿的教学理念化作课堂上的春风化雨,用躬身耕耘的匠心托起学子逐梦的翅膀,而以“七里香”自喻的女班主任团队,践行“眼里有光,心里有爱,手中有法”的育人理念,她们像七里香一样团结绽放,也用专业与爱心不断续写七中校园里的教育温度。
乐园的激扬
在兴趣与梦想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一切为了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发展,这是七中的办学宗旨。立足科创高中建设,学校以丰富的课程、缤纷的活动为支撑,为学生搭建释放个性的舞台,营造人人皆可出彩的氛围。学校在兴趣与梦想里找准方向,在属于自己的乐园激扬向前。
当前,学校开设有近30门科创课程,以多元、开放、创新的形式,包括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跨学科课程设计。结合文化、艺术、体育、劳技、生涯构成六大类校本课程,加上国家的基础课程,构建出具有七中特色的“6+1”七彩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身心体验。
其中,航空航天特色课程中的“固定翼遥控无人机”“无人机航拍”“模拟飞行”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特色课程中的“工程挑战机器人”等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前沿的科学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倡导“人人入社团,天天有活动,个个有特长”,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成立了丰富多彩的社团,内容涉及礼、乐、美、体、智、技等六种技艺,并营造“课程-社团-活动-比赛”的育人良性循环生态,不断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课堂不是围墙里的孤岛,而是与自然、社会相连的活水;成长不是单一的分数竞赛,而是身心、品格、能力的全面生长;教育不是流水线式的制造,而是对每个生命独特性的尊重与唤醒。
当暮色浸染觉晓园,远处传来食堂的饭菜香和社团活动室的欢笑声,这就是东莞七中。一个努力让梦想发芽、让心灵归巢的乐学校园,用“四园”密码书写育人图景的师生乐园。
采写:南方+记者 黄婷
制图/摄影:李玲 孙俊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