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日,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通知,公布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肇庆高新区的“杨屋鹅汤锅边糍制作技艺”和“一村重阳宴”2个项目入选。
“鹅汤锅边糍”是肇庆高新区龙湖社区杨屋村传统民俗食品,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因为做法简单且美味,所以农耕时期的村民以“锅边糍”为午餐,便于吃饱好下田劳动。
黄秀兰是“鹅汤锅边糍”传承人代表,她告诉记者:“以前只加水、油进行调味,肉类很少,现在时代不同了,锅边糍里面加入了肉类,调味有姜有葱。现在就希望更多人去传承、去了解锅边糍。”
随着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锅边糍”的制作技艺也得到发展,逐渐由旧时的清汤“锅边糍”发展成鹅、鸡、猪肉等高汤“锅边糍”,其中以“鹅汤锅边糍”最为流行,并从“农忙时夏季午餐”发展为春节、中秋节等节庆食品或宴请时的午餐主食。
龙湖居委会工作人员邓炽兴说:“杨屋‘鹅汤锅边糍’作为我们龙湖社区的非遗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且深受当地村民喜爱,近年来我们也利用‘9·20’邻里节、志愿服务集市等活动,让居民群众品尝锅边糍,感受非遗美食的魅力,截止2025年1月,我们积极开展和参与了12场活动。”
除了“杨屋鹅汤锅边糍制作技艺”入选外,“一村重阳宴”也在市级非遗名录内,一村社区,每年组织重阳宴是当地的传统民俗,黎家村等村落组织重阳宴的民俗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仍传承至今,重阳宴习俗在一村黎家、蒋家、范家、李家、南塘、蒋边多个自然村流行。每到重阳节,村里出资宴请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围坐在餐桌前,年轻人齐上阵,为老人们下厨、端菜、倒茶,给老人送去节日的祝福。
一村社区黎家村长黎炳昌自豪地说:“最高峰的时候有15桌左右,我们把传统教育传承给后人,一代代传下去,教育我们村的后人,要尊重老一辈,我们准备把一部分年轻人带上来,慢慢过渡给他们。”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村社区重阳宴已经成为了居民们非常重视的传统习俗,为了保护这一传统习俗,一村社区积极配合重阳宴的各项筹备工作,同时,还通过各种方式宣传重阳宴的文化内涵,提高村民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杨屋鹅汤锅边糍制作技艺、一村重阳宴民俗凝聚和传递着大旺人民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接下来,肇庆高新区将继续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连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多群众心中扎根,助力高新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