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破圈”转型

南方理论 2025-03-29 09:46

文 | 冯锐 冯玉音

数智时代,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期《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作品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如3D动画、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巨大成功,也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关注。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挥好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推动我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加快文化产业“破圈”转型。

聚焦文化企业数字治理

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文化企业数字化治理是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应着力构建“头雁引领、雁阵齐飞、雁群共享”的数字文化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是培育数字文化链主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打造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深化中小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知,以前瞻视野与魄力拓展业务版图,在文化、文旅IP、电竞、海外社交、游戏、教育等领域探索,积极推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由点及面地实现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三是强化文化产业集群的数字技术共享,以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业务等方面的共享应用,加强数字文化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生产的能力。如腾讯作为数字文化产业的领军企业,通过构建数字文化平台,实现内容创作、分发、运营等全链条的数字化治理,不仅提升文化内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海量且个性化的内容供给和分发服务,充分说明数字技术在文化企业治理的重要作用。

强化数字技术集成创新

激发文化产业创造新动能

持续加强数字技术集成式创新是推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应重点打造“原始创新、设施升级、场景跨界”的数字文化行业破圈发展的产业动能。一是注重原始创新,加快研发企业所需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比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技术设备、数字服务标准、数字内容设计等。二是加强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数字基础设施在文化领域准入门槛,促进文化装备升级改造,为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强安全的技术硬件服务支撑。三是拓展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新场景,推动数字技术跨行业、跨场景和非常规性拓展应用,开启“技术改变生活”和“生活引导技术”双向通道,增强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性。如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创新,推出数字书画、数字珠宝等系列文创产品,让全球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般欣赏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成功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完善数智平台开放建设

催生文化产业协同新机遇

构建数字生态平台是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引导文化企业抓住“高效供给、精准分发、合作共赢”的数字文化平台共建共享的产业机遇。一是实现文化平台内容的高效供给,提高文化企业以较低投入追求较高价值回报的可能性,尤其要丰富针对中小文化企业个性化、专业化的内容供给。二是实现文化平台内容的精准分发,形成平台内容对目标用户的精准营销,不断拓宽目标用户对文化产品的接受视野,构建数据驱动、内容创新与用户运营协同的闭环体系,将文化价值传播转化为可量化的用户行为轨迹。三是实现文化平台内容创造和传播的合作共赢,使得平台文化企业与目标用户的价值交换越充分越活跃,形成群体活跃且扩大开放的数字文化新产业。如抖音短视频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行为和兴趣进行精准分析,成功吸引大量用户和创作者,共同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系统改革

发掘文化产业配套新服务

有效推进数字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沃土工程,应逐步完善“数字治理、市场融资、政府监管”的数字文化产业制度配套的营商环境。一是激活文化企业的数字化治理,运用数字技术重构企业组织架构、业务系统和流程运营,实现文化内容创作、生产、传播、营销等全环节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二是创新文化企业融资模式,为数字文化企业提供天使投资、科技孵化、信贷支持、业务外包等服务,培育更多扩张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和市场前景好的“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三是提高文化企业监管效能,加强数据安全、信用体系和科技伦理等方面的监管和规范,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引导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成长。如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通过创新文化企业融资模式,为数字文化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数字文化知名品牌

打造文化产业出海新高地

文化品牌数字化发展是现代文化产业价值体系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应加快建成“品牌创新、品牌升级、品牌输出”的数字文化产业品牌出海的产业高地。一是聚焦全球知名数字文化产业品牌创新前沿,提升本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的能力和品位,构建精品迭出的国际文化创新生态。二是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品牌升级,寻求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的耦合共生,更进一步地提升文化产业出海的社会价值、经济效益和全球影响力。三是提振数字文化产业品牌国际传播,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品牌核心价值和中国故事的呈现形式,让全球用户深刻理解中国品牌的内涵和使命,持续扩大海外文化阵地和文化品牌影响力。如网易游戏作为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代表之一,通过实施全球化战略,成功将多款游戏推向国际市场,为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化传播树立了典范。

加大数字人才引育力度

强化文化产业升级新支撑

不断加强数字人才引进培育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人才体系的重要支撑,应重点打造“本地育才、柔性引才、培训全才”的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兴业的产业智库。一是强化本地育才,支持各地制定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培育计划,鼓励本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专业和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跨界进入文化产业。二是推进外地人才柔性引进,创新特殊数字文化人才的引进机制,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致力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企业、人才和重要科技力量集聚,尤其是懂技术、懂文化创意、懂设计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奔赴。三是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培训机制,鼓励本地文化企业与高校共建人才孵化培训基地,开展青年文化人才挖掘行动,孵化储备计划等项目,聚焦培训一批“高精尖”战略数字文化人才。如杭州阿里巴巴文化产业园通过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人才孵化培训基地,为数字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冯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冯玉音: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博士

本文系省社科规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2024年度青年理论学术带头人“揭榜挂帅”项目(GD24SXZY03)阶段性成果

编辑 朱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