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仲恺|惠南科技园:聚焦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强链延链补链

作者 于蕾;梁维春 2025-04-17 17:42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内容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3亿元,同比增长9.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64.5亿元,同比增长19.0%……回望2024年,惠南科技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多个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

作为惠州仲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今年,惠南科技园将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继续完善孵化育成体系、产学研合作机制、产业链共建共享机制,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低空经济、数字经济、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挖掘产业空间

打造惠创未来城项目

在惠南科技园惠泰路和金达路的交界处,惠创未来城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首期项目占地约0.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6万平方米,预计今年12月底封顶。届时,这里将成为电力与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基地。

惠南科技园航拍图。

惠南科技园航拍图。

“惠创未来城项目所在地以前是普利司通的轮胎制造基地,基本都是一层厂房,容积率不到1.0。”惠南科技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唐巧明介绍,面对这个占地超32万平方米的旧厂区,园区主要通过企业定制开发的方式,盘活用好低效空间,着力打造惠南科技园发展的新增长极。

这是惠南科技园积极挖掘产业空间潜力,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惠南科技园总体面积仅5.86平方公里,近年来工业用地趋于饱和。如何向存量要增量,向空间要效益,是园区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01:17

(惠南科技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唐巧明接受采访,时长共1分17秒)

惠南科技园:聚焦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强链延链补链

据悉,今年,惠南科技园将继续聚焦容积率低于1.2的低效用地项目,通过改建或新建提质增效。推动亚伦、民爆光电三期等项目启动建设;加快打造惠创未来城,推动未来城一期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二期、三期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在提升低效用地的同时,惠南科技园还将不断促进土地开发利用。一方面,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协调推动利用超长期国债资金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全力推动木沥村3.5万平方米留用地文体项目早日投入使用。

强链延链补链

逐渐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走进惠州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下称“瀚达美”)的参观通道,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生产画面。在万级洁净无尘车间里,一台台机械设备高效运作,工人们“全副武装”、各司其职,开足马力抢进度、赶订单、忙生产。

在瀚达美的万级洁净车间,工人“全副武装”地操作设备。

在瀚达美的万级洁净车间,工人“全副武装”地操作设备。

这是一家集光电显示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耕汽车车载LED背光源、Mini LED背光源领域。这里生产的中大尺寸背光源产品具有高亮度、低能耗、动态分区显示等特点,已成为众多新势力品牌汽车座舱中控显示屏的关键光源部件。

“像我们这样能生产汽车座舱中大尺寸背光源,并且能大规模出货的企业,在行业内其实数量并不多。”瀚达美总经理助理徐士鑫介绍,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该企业也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

01:06

(惠州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士鑫接受采访,时长共1分06秒)

惠南科技园:聚焦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强链延链补链

自2023年8月投产以来,瀚达美发展势头强劲、产值持续攀升:投产当年完成产值5400万元,2024年实现产值4.5亿元,今年产值预计突破6亿元。如今,瀚达美大尺寸车载背光源月产能已达100万片,新的生产车间投用后,月产能将提升至200万片。

这之中,不少产品会进入一路之隔的德赛西威惠南工厂,成为其车载显示产品的重要配件。一幅“隔条街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生动画面跃然眼前。

近年来,惠南科技园聚焦做强主导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围绕细分领域精准招商,完善孵化育成体系,不断强链延链补链。在园区里,上下游企业紧密牵手、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圈逐渐成型。

唐巧明表示,今年,惠南科技园将围绕以德赛西威为链主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以德赛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产业链,以及以惠州市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新型电力产业,探索“管委会+公司”招商,推动强链延链补链。同时,谋划与德赛西威、高盛达、九联科技等重点企业,合作成立招商基金。

瀚达美展厅里的背光源产品。

瀚达美展厅里的背光源产品。

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惠南科技园将继续打通园区上下游共商、共建、共享产业链,推动链上企业召开供需对接会,鼓励链上企业相互融通,实现“隔墙供应”降本增效。

扩大有效需求

积极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

放眼惠南科技园,推动节能降耗、实现绿色发展,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走进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下称“德赛电池”)惠南园区,5.175兆瓦/10.062兆瓦时储能项目格外引人注目。项目犹如一个“大型充电宝”,夜间蓄电、白天释能,每天能为企业储存、释放电能约1.7万度,每年可节省用电成本约227万元。

位于德赛电池惠南园区的5.175兆瓦/10.062兆瓦时储能项目。

位于德赛电池惠南园区的5.175兆瓦/10.062兆瓦时储能项目。

不远处,德赛电池空压站项目也在有序运行,为生产提供必不可少的压缩空气与衍生能源服务。项目除了采用了一级能效级别的设备,还应用了余热回收再利用技术,既能优化降低电气比(即每产出1立方米压缩空气所消耗的电能),也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两个省电又省钱的项目,均是由惠州市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广东惠电投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我们通过技术优化和整合,为客户提供效能利用最大化的绿色节能方案,既是节能减排,又能降低用能成本。”惠州市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高路说。

据他介绍,惠州市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是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与惠州仲恺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的国有企业,旗下公司于去年入驻惠南科技园。作为是粤东地区最大的电力及新能源投资建设运维综合服务商,该公司旗下有电力勘察设计院、惠电投综合能源、鸿业电力信息等服务配套企业,可为企业提供投资运营、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运维、综合服务等全产业链一站式能源服务。

01:23

(惠州市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高路接受采访,时长共1分23秒)

惠南科技园:聚焦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强链延链补链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据统计,去年,惠南科技园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提升,科学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等营收均实现60%以上高位增长。

唐巧明介绍,今年,惠南科技园将聚焦扩大有效需求,以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态提档升级。积极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与研发、生产紧密关联的设计、检验检测、数字化改造等科学技术类和软件信息类服务业。加快传统批发商贸业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现代服务业转型,逐步优化商贸业供给结构。

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惠南科技园还计划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引入第三方牵引单位和金融机构,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建立绿色工厂、数字化示范工厂。

采写:南方+记者 于蕾 通讯员 林婧 惠仲宣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梁维春

编辑 糜朝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