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近日,清远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印发《清远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2025年任务清单》(以下简称《任务清单》),系统部署141项重点任务,为2025年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作为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清远长期面临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挑战。此次发布的《任务清单》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创造性提出“六个抓”工作体系——通过狠抓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绿美清远生态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平安清远建设,构建起具有清远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
“这份清单不是简单的工作罗列,而是立足清远资源禀赋绘制的战略地图。”清远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任务清单》明确到2025年要形成三大标志性成果:6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提升至49%,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到1.7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5%。其中,南部县域将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链分工,北部县域则加快建设具有岭南民族特色产业体系,全市农文旅融合、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任务清单》统筹建立“四上”企业培育机制,推动无“四上”企业的乡镇年内全部清零,新增“四上”企业390家以上。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改变部分乡镇“产业空心化”状况,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激活“三大引擎”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兴旺是县域经济繁荣的基石。围绕产业发展“三大引擎”,《任务清单》以产业链思维布局“县域经济、园区平台、现代农业、美丽经济”四大主攻方向,提出一系列突破性举措。
2025年清远将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建成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市年内新签约项目计划投资总额750亿元,各县(市)在细分领域打造1-2个主导优势产业,至少培育1个首位产业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县(市)。
园区建设则突出“双向协同”,一方面承接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年内承接优质项目数60个以上,另一方面推动12家省级园区纳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特别在预制菜赛道,将打造175亿元产值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清新区的省级食品工业培育试点营收要突破50亿元。
现代农业方面,力促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5%以上,英德红茶全产业链产值年内突破百亿元。抓实西洋菜、水晶梨、桂花鱼、魔芋、肉鸽等“五大百亿+”产业,力争清新桂花鱼、肉鸽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年内分别突破20亿元、10亿元,形成有序高质的农业产业发展梯队。
为做强美丽经济,清远将加快打造南部片区“清远长隆”+“北江生态”、北部片区“国家公园”+“壮瑶风情”的千亿级生态文旅产业格局,加快推进“清新区—清城区南”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任务清单》明确,2025年全市A级景区要达到53个,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18条,旅游收入突破238亿元。
实施“县城焕新”
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级
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县域发展短板,《任务清单》打出“规划引领+功能提升”组合拳,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
清远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4月底前将完成所有县城高标准规划设计。引人注目的是,清城区美林湖片区将探索“广清接合片区”人才、产业双赢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广清一体化示范窗口。
结合城乡常住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清远将合理配置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创业、养老服务等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确保8个县(市、区)均至少有一所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各县(市)至少建成1家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
2025年,清远的交通网络建设按下“快进键”,协调推动永清广高铁项目尽快动工,加快清花高速等项目建设,推动县城与中心镇(街)实现三级公路“镇镇通”。280公里“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后,将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双车道,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0%。
聚焦“三生融合”
打造和美乡村样板
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任务清单》从风貌提升、镇村建设、绿化美化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的深刻变革。
清远将开展连线成片风貌提升攻坚,对全市主干道实行清单化台账管理,按照规划设计、“三清三拆”“脏乱差”整治、农房改造、绿化美化等一体推进,逐路段、逐公里数销号提升,6月底前完成超1300公里风貌提升,年内全面完成重点线路、重要区域、重要节点连线成片风貌提升工作。
镇村建设补短板力度空前。符合条件的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基本纳入典型镇培育,完成典型镇“六乱”整治、“三线”规范;基本完成所有自然村生活污水新建治理任务,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全市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率达80%;打造60个新时代电气化村,实现首批典型村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全市30%以上的自然村开展乡村运营工作,培育农村职业经理人10人。
绿化美化全面推进。持续开展县镇村绿化行动,各县(市)年内新建1个以上郊野公园、山地公园,各县(市、区)建城区实现“300米见绿地、500米见公园”,圩镇公园500米服务覆盖率不低于80%。
创新“清远打法”
破解要素制约难题
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任务清单》在多个领域推出突破性改革举措,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深化县镇管理改革试点,推进佛冈县县镇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
投融资体制改革亮点纷呈。采用“以市带县”、县域国企改革、担保公司增信等方式,加快将县域国企建设成为县(市、区)投融资的承贷主体、发债主体,有效提升县域投融资能力。
多措并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补改投”项目64个,引导村集体因地制宜探索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一批强村(联村)公司,支持承接乡村风貌建设、人居环境治理、农业社会化生产服务等项目。
在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方面,清远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计划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390亩,力争新增1000宗农村产权交易,探索宅基地规范管理、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机制。
构建“全民参与”机制
凝聚发展合力
“百千万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任务清单》构建“全民参与”机制,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在社会动员方面,形成多元参与体系,如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海内外侨胞等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全年开发不少于2300个大学生返乡实习岗位,组织38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乡村基层一线,建立7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点)。进一步健全央企带头、国企参与、民企跟进的工作机制,推动327个企业帮扶项目落地,建成不少于240个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项目,打造一批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
《任务清单》里还特别强调群众主体地位,要求用好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入股分红、积分激励等方式,充分调动乡村建设工匠、产业村长、返乡能人、退役军人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为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任务清单》将“百千万工程”成效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对于率先完成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县(市、区),配合省工作安排,落实相关激励。对工作进度滞后的地区、部门,综合运用预警、约谈、挂牌、督办、通报等方式督促推动。更注重在“百千万工程”实践一线发现和识别干部,表彰一批实绩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坚决调整推进“百千万工程”不力干部。
来源:新清远 清远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