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基层医疗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石,也是基层群众的健康的保障。在汕头的基层城乡,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扎根基层,用平凡与坚守践行大医精诚;有的脚踏泥土,以银针草药织就生命健康的守护网。即日起,《南方日报·汕头观察》、南方+汕头医疗频道推出栏目《“医”线故事》,走进基层医疗机构,聆听医疗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的医者故事。
提、插、捻、转……细如发丝的银针在病人患处依次展开,诊室里的灯光映着汕头市名中医专家洪笃瑞专注认真施针的神情,不一会儿,这名肩膀酸痛的病人直呼:“针灸真是神奇!我一下子就感到舒服多了!”
洪笃瑞是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院长,汕头卫健部门认定的汕头市名中医专家,也是汕头医学会中医骨伤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谈起基层医疗卫生情况,他很有感触:基层群众需要的是治疗效果好、流程简便、价格实惠的医疗服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便利群众。
“我们医院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家‘经济实惠的大排档’!”洪笃瑞说,金平区人民医院作为一家以中医骨伤科见长的综合公立医院,务实地用好中医骨伤科“简便验廉”的特色,服务好基层群众,让患者在治疗中感受到医疗的温度。作为院长,他也以自身数十年的坚守,践行这一诺言。
●简便验廉
发扬针灸精准医疗
传统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智慧。作为中医药体系中的璀璨明珠,中医针灸技术因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经络辨证的精准性、简便验廉的实用性,而在现代医学版图中绽放出历久弥新的光芒,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自信的“名片”。
每天上午,金平区人民医院洪笃瑞专家工作室前,不少患者早早排队候诊,请他施针治疗。洪笃瑞介绍,骨性关节病是不少老年患者的困扰,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也让颈肩腰腿痛的年轻人、学生人群越来越多,针灸正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不二之选。
金平区人民医院用好中医骨伤科“简便验廉”的特色,服务好基层群众。 受访者供图
金平区人民医院用好中医骨伤科“简便验廉”的特色,服务好基层群众。 受访者供图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可同时伴有慢性疼痛、关节不稳、关节强直,最典型的表现便是颈肩腰腿痛。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目前约有1.5亿名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近1/4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损害,日益加重的躯体疼痛还导致患者抑郁、焦虑和社会关系受到损害。
在为骨关节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洪笃瑞总结出,相比西医服药止痛或关节置换手术的方案,中医针灸的综合诊疗方式更亲民。他形象地将人的肌肉皮肤比作“棉被”,被“棉被”包裹的病灶往往比较深入,而针灸可以深入人体4厘米甚至7厘米,穿过厚厚的“棉被”直达病灶,通过机械性刺激经络,激发促进人体自身的调整机能和自我康复能力来实现疾病的转归。
但是,在应用针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实践中,他也发现传统的针灸疗法由于缺乏对现代解剖学骨关节三维立体组织结构的了解,穴位定位多为表面且不精确,治疗骨性关节炎针对性不强,疗效不稳定,尤其对较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疗效并不确切。
通过深入研究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结合现代针灸学的相关科学实验资料等,将现代精确解剖学与传统针灸的经络穴位理论相结合,洪笃瑞创新了针对骨性关节炎的精准针灸——关节立体针法。
这种三维立体精准定位针法,选穴及进针都尽可能地接近病变组织,构成了紧贴病变骨关节的立体针灸网络,发挥了最大的治疗效果。这项创新也入选了汕头市科学技术奖,如今已服务了数万名患者,为他们带来精准便利的诊疗服务。
●银针作犁
耕开病变脑区“冻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脑血管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在临床上,不少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都留下一定程度的后遗症,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如何帮助这类患者群体恢复健康,一直是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
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在现代康复医学的基础上,应用针灸促醒、中药调理是业界经过大量实践行之有效的路径之一。
银针虽细,能透乾坤。长期躬耕在针灸临床一线,洪笃瑞也和团队致力于针灸促醒与脑病康复工作。如今,就有不少脑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选择到金平区人民医院进行神经康复,在这里“唤醒”病变脑区冻土。
把时针拨回十余年前。当时,年仅9岁的揭阳籍患儿因患病陷入而昏迷,处于植物人状态,家人寻遍省内近百名神经科和儿科专家,但患儿病情不断恶化,脑萎缩不断加重。这名患儿持续发热,且每日频繁抽搐,只能靠各类进口消炎药物安定平息,依赖胃管喂养流质食物。
当时,洪笃瑞临危受命,决定采用以针灸为主的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案为患儿促醒。“当时我基本上把中医有关治疗脑病的书都翻遍了,我也成了图书馆的常客,用一个词来形容,便是‘绞尽脑汁’完善治疗方案!”洪笃瑞说,治疗过程以神经促醒针法为主,间断应用梅花针、三棱针、拔罐等强刺激手法,辅以中药虫类搜风通络为主配伍补肾健脑。
针灸1个月,患儿抽搐基本消失,能拔除胃管训练半流质喂食,原来的痴傻面容也恢复常人面容;调治1年,患儿病情稳定,这个原本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燃起希望。
为86岁高龄深度昏迷一个多月的植物人患者施针促醒,创造生命奇迹;帮助中风偏瘫、卧床不起的患者重新稳健站起,直至健步如飞;帮助脑萎缩而出现精神分裂、毁衣弃物的患者安定神志,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口眼歪斜、流口水的面瘫患者实现完全治愈,重回正常生活……一枚小小银针,在洪笃瑞和团队医生手里屡创奇迹,他说:“我们施针治病,暖了患者的心,点亮了万家灯火。”
洪笃瑞说,作为一名中医师,他有义务和责任推广中医疗法,在守正创新中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服务;作为一名院长,他也将和团队推动更多中医适宜技术在金平的落地推广,为群众提供更坚实的“家门口”的“医”靠。
南方+记者 彭深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