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媒融通,湾区产业π!企业:爱了爱了

作者 苏国锐;何俊 2025-04-24 20:30

4月23日,深圳宝安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里,一场名为“湾区产业π”的高质量发展资源对接会火热开场。首期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吸引了130余家大湾区企业参加。

该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与宝安区委宣传部、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宝安区财政局(国资局)联合主办,致力于搭建以“创新协同、价值共享、精准赋能”为特色的政府-企业-媒体资源融通互动平台,通过“政府搭台、媒体联通、企业唱戏”,打造高质量资源对接新场景,合力打通产业上下游,帮助企业更好地找技术、找市场、找资金、找应用,赋能产业发展。

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正如产业创新没有终点。“湾区产业π”的主题,隐含着这场活动的深层隐喻:

在AI重塑产业的今天,传统的政商服务模式早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而媒体,也可以成为链接政策、资本、技术、场景的“超级接口”。

过去一年,南方日报深圳分社调研200余家深圳企业发现,尽管深圳的企业服务能力已经领跑全国,但仍存在成长型企业服务“盲区”:

瞪羚企业、准独角兽等中坚力量易陷“政策-资源-市场”多重服务真空,享受不到精准政策滴灌;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畅;场景开放与创新要素流通存在障碍等等。

解决企业问题,终将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主动跨界当“产业红娘”,打造政—企—媒融通新平台,面向“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起举办“湾区产业π”系列活动。

该系列活动将通过打造高质量资源对接新场景,放大深圳产业政策的乘数效应,构建“三链融合”的“湾区产业π”生态体系:

——搭建信息链,通过“深调研+大数据”,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精准匹配供需两端;

——激活创新链,联合科研机构,建立“需求众筹-揭榜挂帅-成果转化”机制;

——赋能价值链,携手金融、创投等机构,让“知本”与“资本”共舞。

活动的首站,聚焦宝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在于人形机器人在全球爆火,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最有潜力的超级应用。

深圳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近6万家,位居全国城市第一,渐渐孕育出了“机器人谷”。而深圳每5家机器人企业,就有1家来自宝安。

为了更好地搭台唱戏,本场活动邀请了宝安区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企业、媒体共同参与。

宝安区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现场分享了宝安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宝安投资管理集团、宝安交通集团发布了国资国企应用场景,6家企业先后上台路演新技术、新产品。

现场还设置了人工智能小型展区,兆威机电、果力智能、华成工控、火狗科技、看到科技、e+中医机器人、大象安泰科技等企业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

活动上还启动了为宝安企业量身打造的全新行动——“FAST宝安”聚光行动(Fund资金、Area空间、Scene场景、Talent人才),让宝安的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产品都站到这个聚光灯下,成为湾区发展大舞台的主角。

“以前找供应链靠跑展会,现在还可以靠‘湾区产业π’精准匹配,让更多优秀的企业认识我们。”慧灵科技市场经理钟锦泉的感慨道出了企业心声。

火狗科技创始人曹伟景说道:“一直以来,宝安为我们提供政策支持、融资对接、场景对接等多方面的支持。这个活动上,场景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比较齐全,有不少有意愿合作的企业。”

当天,东莞、佛山等地的不少企业,也来到了现场参加活动。在兆威集团副总经理、首席电控专家陈毅东看来,这高效地打通了企业间的供需关系,有利于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华成工控董秘、售后总监杜晓磊加了不少同行的联系方式:“现场来了100多家企业,我们展现了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希望后续与更多上下游企业开展更多合作。”

接下来,“湾区产业π”高质量发展资源对接会还将走进其他“20+8”战略性新兴产业,携手各部门、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探寻产业升维“第二曲线”,绘出湾区产业融合的“同心圆”。

撰文:苏国锐 唐孜孜 陈欣妤

摄影:何俊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