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景秀丽的罗浮山白莲湖畔,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被青山环抱,庄严肃穆,如同一座无声的丰碑,讲述着华南敌后抗战的壮烈史诗。这里不仅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更是华南地区红色教育的“活课堂”,自2003年开馆以来,已接待超1700万人次参观。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升温、文旅融合深化,这座纪念馆以更鲜活的姿态,讲述着东江纵队的英雄故事。
精神谱系的时代接力:从历史记忆到奋进力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罗浮山会议”召开、中共广东区党委在罗浮山成立80周年。回望抗战烽火岁月,东江纵队在民族危亡之际,奋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挺进粤北山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被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
“在华南,广州失陷后,中共广东党组织积极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东江抗日游击根据地和东江纵队。”党史读本《中国共产党简史》讲述了东江纵队诞生的历史背景。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部设于惠阳土洋村,曾生等人签署《东江纵队成立宣言》。1944年8月,“土洋会议”通过《关于今后工作的决定》,提出十项工作,执行北进、东进战略,创建罗浮山以北及东江韩江间抗日根据地。土洋会议后,东江纵队迅速发展壮大,到1945年6月,部队发展到1.1万多人,开辟了罗浮山根据地,广东省临委和东江纵队机关先后进入罗浮山,这里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抗战期间作战1400余次,歼敌9000余人。朱德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军事报告中指出,“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硝烟散尽,精神长存。罗浮山下的东江纵队纪念馆中,180余张历史照片、110件(套)革命文物无声诉说着过往。国家二级文物《前进报》印刷机旁,常有退役老兵驻足,抚摸斑驳的军装感叹:“军装可脱,军魂永存。”东纵战士的后代在纪念馆向游客分享祖辈故事:“他们用生命捍卫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民族的脊梁。”清明节前,党员干部在此重温入党誓词,大中小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游客在数字化展陈中“穿越”历史——全息投影还原场景,动态影像让青少年“亲历”伏击战,沉浸式体验令历史触手可及。东纵伟大的抗战精神从未褪色,正如馆前纪念碑所刻:永远向前。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正激励新时代奋斗者在民族复兴之路上,以历史的火炬照亮前行的方向。
红色基因的创新表达:从历史陈列到沉浸体验
东江纵队纪念馆自2003年建成以来,始终以展陈历史文物、弘扬革命精神为核心。馆内珍藏的文物、历史照片生动还原了东江纵队从成立到壮大的历程。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让红色记忆与当代青年同频共振?东江纵队纪念馆以一场“会说话”的展览给出创新答案。
2025年2月28日,经过全面升级的“华南人民抗战的光辉旗帜”基本陈列厅正式向公众开放,通过前沿科技与艺术表达的深度融合,将革命烽火岁月搬进21世纪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展厅以“华南人民抗战的光辉旗帜”为主题,主要分“南国烽烟举战旗”“中央指示扭危局”“伟大营救护文脉”“亮剑挥戈势如虹”“北撤南征立新功”五个部分,展示了东江纵队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敌后抗战、组建武装的革命抗争历史,彰显罗浮山地区成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指挥中心的重要历史地位。
焕新升级后,东江纵队纪念馆设基本陈列展厅、研学厅、户外景观区、文创区等,展陈面积达1500平方米,展馆充分运用多媒体互动、场景复原等手段,通过声光电等媒体技术,同时使用雕塑、油画等艺术手段,生动再现了东江纵队革命历史。观众可循着智能导览系统的声光指引,穿越五个主题展区。步入其中,沉浸式的场景高度还原烽火岁月,仿佛回到了东江纵队那段波澜壮阔的征程。一位广州游客感叹:“以前看展品要靠想象,现在连脚步声都像踩在历史回音里。”
这些技术革新不仅吸引了年轻群体,更让红色教育“接地气”。“先辈们抗战的场景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出来了,增加了许多可看、可学、可思考的内容,让来到纪念馆的青少年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当年热血奋战的精神。”东纵战士郑群后代郑德良说道。
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从东纵故事到薪火相传
近年来,东江纵队纪念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教育模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让革命精神“传”下去,成为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
为了让红色教育更贴近青少年,纪念馆创新推出“红色剧本杀”“重走东纵路”等互动体验项目,让参观者化身“东纵战士”,在角色扮演中感悟革命精神。此外,纪念馆还推出“小小讲解员”培训计划,鼓励青少年参与红色文化传播,增强红色教育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东江纵队纪念馆不仅立足馆内教育,还与罗浮山景区联动,将冲虚观(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朱明洞(东江对外联络处)等革命遗址串联成红色研学路线,形成“馆内+馆外”的全方位教育体系,成为校外研学基地的重要打卡点。2024年,纪念馆年接待量超7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比28%。
未来,东江纵队纪念馆将继续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开发更多符合新时代青少年特点的课程和活动,如“东纵精神进校园”“红色故事云课堂”等,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纪念馆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从东纵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让革命薪火永续传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