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番禺区市桥街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勇于开拓,率先试点,推行“业主出资+政府补贴”的共建新模式,成功入选广州市第一批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居民出资参与项目建设试点工作创新案例。据悉,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巧妙地化解了老旧小区改造资金难题,还充分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实现了群众“家门口”的焕新蝶变。
创新模式:党建引领,焕发改造新生机
老旧小区改造之路,往往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然而,市桥街通过“业主出资+政府补贴”的模式,累计发动沙园社区散区楼栋改造12栋,怡乐社区北丽园小区楼栋改造3栋,激活居民筹集改造资金约147万元、政府补贴约100万元,惠及居民约200户,此举不仅成功破解了资金难题,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更让居民化身为改造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共享改造的甘甜果实。
沙园社区改造项目施工前后对比
在改造过程中,市桥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攻坚临时党支部,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促使社区党员积极参与改造全过程。同时,通过深入实地调研,精准把脉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建立由政府、居民共担的改造资金机制,通过奖补形式鼓励居民出资参与改造,选取居民最关注的楼栋门、门禁、楼道修缮等建设内容作为激励机制的着力点,在居民直接出资建设并验收合格后,按基础类项目和完善类项目分别给予80%、50%的补贴。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居民的出资成本,还激发了居民的出资热情。
群众参与:共绘改造蓝图,共享治理成果
市桥街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改造全过程。通过政策宣讲、共同缔造活动等方式,提升改造工作的透明度与公信力。设立固定意见收集点,妥善解决项目在前期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同步调动小区关联单位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改造。据不完全统计,自攻坚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市桥街共收集居民意见25条,解决居民疑惑25条,协调解决施工纠纷60次。
在微改造项目开展前期,市桥街更是主动向居民群众进行政策宣讲,组织共同缔造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向居民宣讲政策,打消居民疑虑。一方面,由属地居委牵头,优先梳理出微改造范围内外立面存在剥落安全隐患、楼道日久失修等问题严重的楼栋,联合楼栋长有针对性地进行上门走访85次,收集改造意见35条。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业主的改造意愿,对于楼栋改造的方案、改造风格、材料定版等,均由业主自行决定,政府负责引导。通过畅通线上线下沟通渠道,常态化收集改造存在问题及反馈建议,根据反馈数据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着力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怡乐社区北丽园施工前后对比
攻坚克难:以拆违促改造,焕发小区新颜
为全方位高效推进微改造工作,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市桥街在改造过程中,还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拆除违章建筑紧密结合,遵循“先拆违后改造”原则,全面排查并拆除改造范围内的136处违法搭建,总面积近1600平方米。
通过优先改造怡乐社区北丽园一条杂乱街巷作为样板,以施工前后的强烈对比推动拆违工作,和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物业公司上门引导、争取自拆、积极帮拆等工作模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做到只拆违建不“拆心”。此举不仅成功打通了小区人行道的阻碍,全面提升微改造成效,实现了微改造与社区治理的共赢。
改造成果与未来展望
2023-2024年(市桥街已完工项目)
沙园社区微改造项目(发动12栋居民出资,成功入选广州市第一批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居民出资参与项目建设试点工作创新案例)
怡乐社区北丽园微改造项目(发动3栋居民出资、拆除违规构筑物136处违法搭建,总面积近1600平方米。)
禺秀社区禺华园微改造项目
2024-2025年(市桥街在建项目)
德兴社区东秀园小区微改造项目(发动居民出资改造的楼栋由原方案中的1栋增加为7栋,且涉及外立面改造的共4栋)
德安社区东沙小区微改造项目
桥福社区微改造项目
2025年下半年(市桥街计划待建项目共3个,涉及小区16个)
德安社区散区
禺秀社区二期
三堂散区二期
……
未来,市桥街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模式为引领,充分发动居民、社区、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探索更多有效的改造模式,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来源:市桥宣
通讯员:陈韵诗、苏仪、蔡俊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